廣州“綠標”將問世 貼標後貸款成本直降20%

廣州綠色金改試驗區再曝大動作。

近日, 廣東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向媒體透露,廣州市將推廣應用花都區綠色認定機制,推出“廣州綠標”。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戴上“綠標”之後,將優先獲得綠色金融支持。

什麼是綠色金融?早在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首次給出綠色金融“官方”定義,成為支持我國綠色投資強有力的政策信號。

根據這一文件,“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更進一步說,這一定義包括三層意思:

一、綠色金融的目的是支持有環境效益的項目,而環境效益包括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高效利用。

二、給出了綠色項目的主要類別,這對未來各種綠色金融產品(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等)的界定和分類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明確了綠色金融包括支持綠色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和風險管理的金融服務,說明綠色金融不僅僅包括貸款和證券發行等融資活動,也包括綠色保險等風險管理活動,還包括了有多種功能的碳金融業務。

從全國範圍看,首批承擔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任務的省區有5個:廣東、浙江、貴州、江西和新疆。按照國務院部署,這5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各有側重、各具特色,將在體制機制上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承擔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任務兩年多來,“廣東在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標準、促進綠色產業和企業融資、開展環境權益交易等方面形成了可複製推廣的經驗成果,尤其是金融服務綠色產業和生活方面取得明顯進展,環境質量更加優良。”廣東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孟萌介紹。

近年來,廣東建立了以碳排放權為主要產品的環境權益交易市場、設立了富有廣東特色的碳普惠機制、積極推動綠色信貸發展。

截至2019年底,廣州地區銀行機構綠色貸款餘額超3000億元,累計獲批發行各類綠色債券638億元,新增綠色保費收入488億元,廣州碳交所碳配額現貨交易量累計成交突破1.36億噸,四項指標在全國各試驗區中均排名第一。

綠色金融為守護綠水青山貢獻了一分力量:廣州市在三大都市圈中率先達到WHO(世界衛生組織)第三階段目標,同時連續三年保持PM2.5值低於35的水平,在全國9箇中心城市中水平最優。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連續三年達8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廣東的綠色金融工具中,目前應用最多的是綠色信貸。以興業銀行廣州分行為例,截至目前該行累計投放綠色金融融資已近1500億元,融資餘額突破600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綠色信貸之所以成為廣東綠色金融“主力軍”,一是目前國內企業融資主要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大部分企業對信貸融資工具更為熟知;二比起債券等其他融資工具,綠色信貸已開發出更多樣化的融資產品,適用於不同企業的不同融資需求;三雖然債券融資方式發行利率相對較低,但發行程序較為複雜、費用較高,綠色信貸申請門檻、費用較低,更適用於大部分中小企業。

據瞭解,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貼上“綠標”之後,將優先獲得綠色金融支持。“貼標之後,綜合貸款成本基本上要比原來下降20%。”一家企業負責人表示。

據廣州市花都區金融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的識別與界定是發展綠色金融的前提,是有效促進配套政策落地和綠色金融新型風險防範能力建設的基礎工作之一。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和實踐,花都區已搭建了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融資對接系統,可以有效完成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申報認定,為符合標準的企業提供綠色項目貸款補貼。”該負責人說。

廣東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則透露,在花都區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認定機制建設的基礎上,廣州市將進一步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特色和綠色發展方向,完善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認定標準,將花都區綠色認定機制推廣應用至廣州市。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