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瓜的賣不出去,買瓜的買不起,專家建議農民自產自銷,可行嗎?

炎熱的夏季,西瓜是老少皆宜的去暑水果,但今年西瓜的行情卻存在一種怪象:賣瓜的賣不出去,買瓜的嫌貴,種瓜的也沒賺到錢。在我們這裡,現在市場上的西瓜價格都超過2元/斤,較往年幾毛的價格,猛漲了好幾倍,而西瓜收購價卻幾毛錢。

賣瓜的賣不出去,買瓜的買不起,專家建議農民自產自銷,可行嗎?

農民種瓜的時候希望能高產,因此田間管理投入很大,一畝地的種苗、肥料、農藥等開支就得接近1000多元,如果再遇到長時間乾旱天氣,補苗、澆水等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再加上後期翻瓜等的勞務開支。一畝瓜田種下來,差不多要投入近2000元。

近期,西瓜收購價一跌再跌,一些地區已跌至0.25元/斤,都還出現滯銷的情況。按照每畝產量7000斤算,果農的西瓜全部賣給收購商,才掙到1750元左右,扣除成本一畝地得倒貼幾百元。

賣瓜的賣不出去,買瓜的買不起,專家建議農民自產自銷,可行嗎?

一些專家同情瓜農的遭遇,同時也產生了疑問,為什麼瓜農自產自銷?這樣可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其實,瓜農何嘗又不想這樣呢?對於那些專家的疑問,老瓜農含著眼淚說明了原因,瓜農沒有條件自產自銷。

農民缺少人脈,更缺少市場信息,造成如果沒有收購商就沒有銷路的困境。其次,即便有了市場信息,農產品運輸也存在困難。多數老百姓買不起貨車,如果瓜農僱貨車運輸,拉一車西瓜進城買,開支的過路費、油費、勞務費等也不少。最後,即便解決市場信息和運輸問題,最後還要解決賣的問題。

要是在城裡開個鋪面固定銷售的話,租金高,還要有人手看管,現在農村人口流失比較嚴重,留守在農村的勞動力很少了;可要是在路邊流動銷售的話,又要面臨城管問題。

賣瓜的賣不出去,買瓜的買不起,專家建議農民自產自銷,可行嗎?

因此,這些種種因素都表明了,普通瓜農要實現自產自銷確實很困難。正因如此,很多時候即便倒貼,瓜農也要含淚賣給收購商,要是不賣的話會虧得更大。

天氣情況、集中上市、品種等是影響農產品價格的重要因素。要讓種地不虧錢或者有錢賺,除了天氣因素不可控外,農民朋友應該瞭解市場緊缺什麼,儘量避開栽種已經飽和或缺少特色的農產品。同時,合理把握栽種的時機,儘量做到提前上市或晚上市,避免集中上市引發供大於求的狀況。

西瓜是應季的水果,你覺的能實現自產自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