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最新發聲”曝光:混日子的時代正在終結

“劉強東最新發聲”曝光:混日子的時代正在終結

京東最近因為裁員、末位淘汰、零底薪等新聞頻繁上熱搜。

昨晚,劉強東在朋友圈發的一篇文章又秒上熱搜。

他表示,京東最近幾年人員急劇膨脹,發號施令的人愈來愈多,幹活的人越來越少,混日子的人更是快速增多。

“劉強東最新發聲”曝光:混日子的時代正在終結

(圖片來源:@新浪科技)

還有前段時間,京東被爆要淘汰“三類人”:

1、不能拼搏的人,無論業績好壞,職位高低,也不管是老員工或者是管培生,不管是身體原因還是家庭原因,凡是不能拼或者拼不動的。

2、不能幹的人,也就是績效差的人。

3、性價比低的人,有的人不斷升職加薪,或者因為崗位調動,喪失了性價比,讓更年輕、成本更低的人上,或者降職降薪。

“劉強東最新發聲”曝光:混日子的時代正在終結

媒體報道稱,這是劉強東在推行京東新政。

新聞出來後,京東官方給了回應:目前京東倡導創業和拼搏精神,希望在公司營造出一個靠公平的勤勞付出,而不是以各種藉口混日子的環境。

“劉強東最新發聲”曝光:混日子的時代正在終結

(圖片來源:鳳凰財經)

很多網友在吐槽京東的言行不一。但實際上京東作為一家商業企業,它的各項政策在很多企業看來並沒有錯,只是在新環境下的變革。

不僅是京東,誰又能保證在危機面前,你的公司不是下一個“京東”?

在這個時代,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

對個人而言,關鍵還是要努力做到不被淘汰的那部分。

“劉強東最新發聲”曝光:混日子的時代正在終結

很多人會說,我也沒什麼大的企圖,也不要求多高的工資,只要過得去就行。

但是你會漸漸發現,能讓你安安靜靜混日子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地球是平的》作者弗裡德曼,曾經發表一篇文章,叫“普通人時代的終結”。

他指出,以前人們僅僅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掙普通的薪水,日子也可以過得去。

但現在,由於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相對簡單、重複的工作崗位就沒有了。

弗裡德曼認為,要想在這個時代生存下去,需要更注重創新、協作和溝通,這樣才能更加卓越和出色,也就不會被淘汰。

另一個經濟學教授泰勒·科文,也和弗裡德曼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未來你僅僅想做個普通人是行不通的。

社會上的既得利益者正在更多地使用新的機器、大數據分析工具,來實現經營和快速發展的目的。與此同時,低收入者如果沒有致力於持續學習與提升、去充分利用新技術,則前景堪憂。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個人在森林中游玩,看到一頭熊追過來。其中一個人把跑鞋拿起來穿上,另外一個人有點鄙夷地對他說:“哥們兒,別忙了,你跑不過熊!”那人自信地說:我不用跑過熊,但只要比你跑得快就行了。


生活其實也是這樣的,很多時候你只有比別人強,才能在殘酷環境中生存下去。

你不需要成為一個多麼偉大的人物,但要想不被淘汰,你至少要在某一個點上,有超越他人的能力和見識。

這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核心競爭力”。

那麼,怎樣做才能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未來保證自己的崗位呢?

“劉強東最新發聲”曝光:混日子的時代正在終結

在作家薩蘇的小說《京城捕王》中,有一位被稱為“神眼小尹”的警官。

老尹的工作地點在北京站口,主要打擊目標為混在人流中的逃犯。他的擅長的是盤查,講究的是短兵相接。在極短的時間裡,幾秒鐘內斷定面前走過之人是不是負案在逃。然後就要上前盤問,乃至行動抓人。所以,什麼現場,證物,預定方案,對老尹來說都過於奢侈。這就經常會發生老尹把人抓了,還不知道人家到底幹了什麼的事情。但是,根據北京市公安局的記錄,老尹抓了二十多年逃犯,落到他手裡的通緝犯將近千人,真正抓錯了的只有一起,而被抓的還是同行。這個戰績在北京治安民警中,至今無人打破。不知道我幹了什麼事兒,他怎麼就能抓我呢?這不知道是多少逃犯發自心底的痛切疑問。


著名的華人神探的李昌鈺,可以說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小尹”,許多幾十年無法破解的案情到他那裡的時候會迎刃而解。

“劉強東最新發聲”曝光:混日子的時代正在終結

我想,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可能會帶來大幅裁員,但像這樣的人卻不可能失業。

比如,普通的翻譯在未來會被替代,但能夠自然、貼切地翻譯出“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的翻譯一定無法代替。

再比如,普通的設計師可能會被軟件、模板替代,但是真正具有創造力的設計師,還是稀缺的,會成為企業追逐的對象。

可以說,未來規則明確、繁雜費神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而我們的創新力將會成為最大優勢。

而深耕一個領域,培養自己專業的一技之長,能讓你越來越獨特。

當你能成為一個領域內真正的高手,你才會得到時代變化給你帶來的機遇。

“劉強東最新發聲”曝光:混日子的時代正在終結

2013年4月,有位叫羅伯特·加爾佈雷斯的作者出了一本書《布穀鳥的呼喚》。

這本書在英國的網站上被評為4星,兩個月賣了1500本。

眼看銷量不佳,出版社坐不住了,於是一個員工“意外”地透露說羅伯特是一個筆名,真正的作者是J. K.羅琳。

於是當週週末,這本書的銷量就翻了1500倍,漲到225萬本,位列英國Amazon暢銷榜第一位。

同樣的小說,僅因不同作者,銷量差異卻如此之大。

正是因為消費者認同J. K.羅琳的個人品牌。

什麼是個人品牌?我們用男孩追求女孩的例子來說明。

男孩對女孩說:我是最棒的,我保證讓你幸福,跟我好吧?——這叫推銷。男孩對女孩說:我老爹有3處房子,跟我,以後都是你的。——這叫促銷。男孩沒對女孩表白,但女孩被男孩的氣質、風度所迷倒。——這叫營銷。女孩不認識男孩,但她所有朋友都對男孩誇讚不已。——這就叫個人品牌。“劉強東最新發聲”曝光:混日子的時代正在終結

全球著名管理學大師、商界教皇——湯姆·彼得斯說:

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


無論你處於什麼年齡階段,處於什麼職位,你都應該意識到建立個人品牌的重要性。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當你擁有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你就能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你的專長,能讓更多人找到你,讓領導在需要用人的時候想到你。

其實,打造個人品牌的方法,網上有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只有兩點:時間和堅持。

因為不管你採用何種方式打造個人品牌,實際上都是一件一件小事的不斷積累,這個過程可能三年五年,或許十年以上都有可能。

當你能長久地給人反饋同一種積極的信號,時間長了,自然就形成了你的品牌。

“劉強東最新發聲”曝光:混日子的時代正在終結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一項歷時數年的研究發現:

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帶來的社會變革,要遠遠超過歷史上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時期的變革。根據研究,預計到2030年,將會有7500萬人至3.75億人需要重新找工作。這一數字佔到全球所有勞動人口的3%~14%。而隨著機器的應用,以及崗位所需技能的演變,所有崗位的工作人員都需要不停地學習,以適應人工智能帶來的改變。


近年來,有很多著名的主持人都離開了央視。

2015年,曾主持過《東方時空》《人物週刊》《焦點訪談》等欄目的張泉靈離職央視,後進入創業投資領域;

“劉強東最新發聲”曝光:混日子的時代正在終結

2016年,曾主持過《新聞30分》《新聞直播間》《新聞聯播》等欄目的郎永淳離職央視;

“劉強東最新發聲”曝光:混日子的時代正在終結

2018年,《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1+1》等重點欄目的主持人張羽,從央視離職,加入字節跳動......

“劉強東最新發聲”曝光:混日子的時代正在終結

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不是你做得不好,或者不優秀了,是這種方式不行了,導致在這些行業工作的人也會失業。

就像張泉靈所說:

這個世界因為互聯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如果你不去理解這種改變,就可能會淪落為上一個時代的人。這個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一個人很難一輩子只在一家公司工作,只做一個崗位。

如果只待在舒適區,只會被時代淘汰。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不進則退,哪怕是體制內,也會有失業的風險。

永遠不要停止學習、停止進步,才是我們真正賴以生存的“鐵飯碗”。

和你共勉。

“劉強東最新發聲”曝光:混日子的時代正在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