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你是否具备读书人的五大内涵?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从周总理少年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图伟志我们得知读书可以振兴中华;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可以看出读书可以医国治民;从孙中山先生“育人才而培国脉”的主张中我们知道读书可以救国。

深度:你是否具备读书人的五大内涵?

鲁迅先生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可以提高修养,可以扩宽眼界,可以让人变得聪慧,读书是让我们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之所在。作为读书人,怎样读书,是值得深究的。其实古代先贤早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深度:你是否具备读书人的五大内涵?

读书

读书的内涵分为:读、思、行、写、研这五种。

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魏书》

读书不仅仅是阅读文章、粗略浏览等泛泛的意思,而是要读到书的魂里面去,作者的精神里面去。读书分三个维度:多、广、深。

l 多读书

在读书的次数上来说,读一本书,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会显露出书中的涵义和本质。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看到了一篇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帮助的论文,对这篇仅有20多页的论文,反反复复阅读了长达半年之久,在原本洁白的书页留下了一条条乌黑的印迹,因此还遭到妻子调侃其“吃书”。

深度:你是否具备读书人的五大内涵?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l 广读书

对于读书的广度来说,阅读的范围越广,你了解的信息就越丰富,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也是博学多识。北宋文坛领袖苏轼年少成名,认为自己博览群书,早已“识遍天下字,读遍人间书”,但是有一位老者为提点苏轼,便用一本晦涩难懂的书去“请教”苏轼,苏轼果然认不出来,便立刻明白老者是为了警醒自己,让自己知道天外有天,世上还有很多知识是自己不懂的。从此以后苏轼变得谦逊起来,奋发努力并将之前的狂言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深度:你是否具备读书人的五大内涵?

图书馆

l 深读书

读书最重要的是深度,不仅读书要有深度,而且要读的有深度。在读书的时候要对书中内容去思考、去琢磨,挖掘出深刻的道理,感悟文章蕴含着的深厚底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是一位“深读书”的典范:在读书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全书的内容并掌握其精神实质,还要对书中内容作深入探讨。

深度:你是否具备读书人的五大内涵?

华罗庚在读书

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读书和思考永远是并列前行的,读书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思考,不能只是一味埋头读书,要通过思考探究其原理善于总结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l 牛顿的思考

被誉为“近代物理学之父”的牛顿从小就是一名爱学习并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年轻的牛顿在自己院子中被一颗苹果砸中脑袋之后,非但没有像常人一样认为理所当然,而是认真的探究苹果为何向下掉落而不是向上,经过一系列的思考和论证,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从此为现代物理奠定了基础。

深度:你是否具备读书人的五大内涵?

牛顿因为苹果掉落产生的思考

书中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作为读书人要学会通过书表达的内容去反思,发散思维去考虑是否有不同的见解,另辟蹊径去究其原理,不仅吸收书里面的知识,甚至要尝试举一反三

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纸上得来终觉浅”,读书并不止于纸上谈兵,尽管要发奋读书,但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书中知识有限,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实践,并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现在很多人读书要么不求甚解,要么坐而论道,仅知其形不明其意不去实行,没有办法检验书中真伪,也没有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更没有办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进步。

深度:你是否具备读书人的五大内涵?

王阳明:知行合一

l 实践出真知,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

明朝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耗费数十年的时间,研读了近千本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序言道:“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靡不采收”。李时珍认真研究医学药理,为了追求真知,游历山川河流,拜访各地人士,不仅结识了很多朋友,还通过实地考察纠正了前人医学著作中很多错误,同时尝百草辨药性,发现了诸多新的药物。李时珍不畏艰难困苦,考古证今、穷究物理,不仅编写了《本草纲目》这样名扬海内外的医学巨著,还为祖国的医学事业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并被后世尊称为“药圣”。

深度:你是否具备读书人的五大内涵?

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通过李时珍的事例我们从中得出结论:在读书中获取知识,还需要在大自然和社会中实践运用读书能博采众长,而“行万里路”才能增加阅历,积累经验。

写:好记性弗如烂笔头——《越谚》

很多人读书的时候需要通过记笔记、摘抄或者注释的方式将书读通透,写的过程不仅是加深记忆,也是与作者逐渐心意相通的过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突出了知识的积累会让笔下写作功夫更加得心应手,而“好记性弗如烂笔头”体现了“写”对于读书过程中知识积累和沉淀的重要性,“写”与“读”相辅相成。

深度:你是否具备读书人的五大内涵?

“写”与“读”相辅相成

l 明朝文学家张溥的佳话“七录七焚”

张溥出身低贱,但幼时勤奋好学,读书时必然会用笔抄书,炒了读过之后又用火烧掉,这样反复七遍,哪怕天寒地冻依然如此。最终不仅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还留下了了“七录七焚”这样励志的故事。

深度:你是否具备读书人的五大内涵?

张溥故居

读书过程中多读多写是做学问必备的法门,不仅

锻炼自身的文字功底,也加深对书中内容的认识。人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遇到一些事物,或者生活中有一些的感悟和心得体会,不妨付诸笔端将其写出来,从中积累知识,汲取经验

研:格物致知——《礼记·大学》

格物致知是古代儒学的重要思想,其意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旨在教育人们对于事物要有钻研事物原理,探究本质的精神。同样在读书中,除了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目的之外,还应该秉承“致知”的态度研精究微,探寻世界真理,达到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

深度:你是否具备读书人的五大内涵?

正在用显微镜做学术研究

l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格物之路

上世纪新中国成立之际,在美国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钱学森前辈已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但是毅然克服重重困难回国效力,在没有任何援助的情况下,扛起制造核武器的重任,“白手起家”历时五年研究出了我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在当时给全国人民打了一剂强心针。随后在钱学森的带领下,我国相继研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将我国导弹研发推进至少二十年,极大的提高了我国整体国防军事实力。

深度:你是否具备读书人的五大内涵?

火箭

格物致知,不仅在读书和学术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在如今的教育观念里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教育中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科研能力和钻研精神,让孩子从小就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读书不仅要有“格”的求真务实的钻研精神,还要有“致”的朔本求源的求知欲望,只有保持一颗研究的心态,不停的进步创新才能让社会不断发展,而不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深度:你是否具备读书人的五大内涵?

孩子在做实验

总结:读书有多读书、广读书、深读书这三种读法,学会边读书边思考让我们感悟了书中的真谛,并有了新的认识,而知行合一是为了让读书学以致用,但是为了提高读书效果、加深认识,我们必须将所学、所悟付诸笔端,而格物致知、研精究微的态度是为了对知识进行创新和升华。

深度:你是否具备读书人的五大内涵?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们通过

读书了解世界,通过读书丰满自己,通过读书让自己活的更有尊严。作为读书人完整的教育人生,读书是一门学问,活到老学到老,既要掌握读书的方法,也要了解读书的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