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不再援助意大利抗疫了?

來源: 補壹刀

中國援助意大利抗疫失敗了?


至少在中國部分社交媒體上是這樣。


中國為何不再援助意大利抗疫了?


“中國醫療隊剛走,意大利就做出重大決定,努力就要白費?”


“意大利護理人員集體逃離!中國醫療隊也走了!意大利還能怎麼辦?”


“意大利管教無方,中國醫療隊已無留下必要?意大利:立刻解除封鎖”


“中國醫療隊歸國後,為何意大利單談美國好,讓人氣憤!”


雖然找不到任何官方權威聲音證明,中國不準備向意大利提供援助,或者意大利不準備再接受中國援助。但一些劣質公眾號百家號,就跟炒作“XX為何渴望迴歸中國”一樣,俄羅斯套娃一般整出一些文章,彷彿意大利不識好歹,中國已前功盡棄。


還有標明身份為執業醫師的意見人士據此反思說,仿照中國方式的意大利在歐洲宛如異類,抗疫效果也不見佳,中國在不熟悉別國國情的情況下貿然推廣經驗不明智,群體免疫才是更適合歐美國家的方式。


中國為何不再援助意大利抗疫了?


意大利的真實情況,果真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嗎?


1


根據意大利最新的疫情追蹤,截至4月17日確診病例168941例,較前一日增長了3813例。看似依舊很高的數字,但相較一個半月前,每天以約8000多例的增長速度來比較,目前的情況相對緩和了許多。也呈慢慢控制的趨勢,死亡人數也大幅度下降。


據小鐵刀在意大利的觀察,意大利人已經非常適應了這種隔離的狀態,雖然身邊意大利朋友們一邊在抱怨封閉在家的生活是多麼無聊和枯燥,但一邊也表示深深地瞭解到目前新冠病毒所造成的危害和傳染的瘋狂,在家是最安全的措施。


中國為何不再援助意大利抗疫了?


意大利此番效仿中國,是歐美為數不多能夠正面面對疫情,不用群體免疫政策來逃避的國家。當然這與中國作為第一個援助意大利國家所提供的種種幫助分不開。


對於中國提供的大量物資援助及醫療隊的支持,大部分意大利人都懷有感激的心情,當然也有部分媒體和民眾在一些媒體和社交平臺上持有不屑的態度,但數量只是小部分。


中國為何不再援助意大利抗疫了?


各種營銷號所謂“中國醫療隊撤離意大利,意大利媒體變臉”的說法,在大量閱讀了意大利各種媒體的報道後,不難發現,這些所謂的“變臉”,實際上只是其中個別媒體報道了一些他們並不瞭解的事情罷了,比如中國醫生沒有真正進入病房面對患者,僅僅是對技術和應對措施的指導等等......


實際上意大利各大官方主流媒體上根本看不到這樣的評論,它們對於目前中國的報道幾乎都是積極正面的。


有媒體以“中國將從covid-19傳播中拯救全球”為標題,大篇幅讚揚了中國面對疫情的做法:


“在新冠肆虐流行期間,中國是唯一能夠滿足全球對防護口罩不斷增長的需求的國家。儘管當前西方國家存在公共衛生危機,即使面對歐洲和拉丁美洲的盟友面前,沒有幸免的美國還是發動了一場真正的中國口罩戰爭”。


報道中用大量的數字來闡述事實:“截至3月1日,中國為Covid-19出口了38.6億個口罩,3,750萬套細菌防護服,16,000個人工通風支架和284萬個棉塞。這些是中國海關總署發言人金海4月5日提供的數據。中國已收到來自50多個國家的訂單。鑑於嚴重缺乏抗冠狀病毒的輔助工具,中國已將Covid-19衛生棉條的生產能力提高到每天400萬支。目前,中國每天生產超過1.1億個口罩,是疫情爆發前產量的12倍。”


中國為何不再援助意大利抗疫了?


除了對中國的應對措施做了詳細的描述,報道同時中還指出了歐美很多國家所擔心的問題,比如“美國和許多歐洲國家都希望能夠滿足內部對醫療設備不斷增長的需求。但是,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保證整個生產線的轉換。


此外,還需要原材料和機械,如果沒有中國的援助,缺少原材料和機械是無法克服的。自大流行開始以來,中國已向100多個國家提供了各種類型的抗擊冠狀病毒的援助。如果中國突然決定停止提供防護口罩,大流行的蔓延速度將加快,後果將更加嚴重。”


中國為何不再援助意大利抗疫了?


該報道還指出了歐洲盟友們對他們的美國盟友的不滿,“在過去幾天中,德國,法國和巴西媒體報道了美國攔截中國醫療器械的案件。特別是德國《每日鏡報》報道說,在曼谷機場,德國警察和醫務人員的口罩被美國人沒收,並轉移到美國。這些口罩是由一家美國公司在中國的工廠生產的,並由德國方面進行了談判。


這一類報道也引起了很多意大利網友發聲,儘管褒貶不一,但大部分意大利人都承認,面對疫情中國的措施是明智的。


“中國最終絕不是以對他們來說危險的原子彈或者病毒來統治世界,而是他們14億個智慧的頭腦。”。


對一些意大利非主流媒體的故意抹黑言論,很多意大利人表示並不認可,“沒有中國的幫助,我想象不出我們現在會是什麼樣子,這些媒體不要胡編亂造”。


中國為何不再援助意大利抗疫了?


本來應該在4月3日解除的全國封城令一拖再拖,目前總理孔特已宣佈延長至5月3日,並且將不遵守該法令的處罰繼續升級,最多可被監禁18個月的處罰,可見中國醫療隊帶給意大利的疫情建議受到的重視程度。


意大利普通人迫切需要復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這一方面是意大利人的天性所致,不得不繼續在家等待復工,讓憋悶的意大利人天然地抱怨“迫不及待的想復工”,“憋在家裡要瘋了”,“我們對目前的狀況已經疲倦了”等等態度。


同時,意大利不具備更大經濟體的戰略縱深,不復工給經濟和民生帶來的衝擊更強。


小鐵刀可以非常肯定地說,這一切都跟意大利人對中國的態度沒有任何關係。


2


所謂“意大利不識好歹,中國已前功盡棄”的說法,看來又是一場毫無根據的炒作,就如同“XX為何渴望迴歸中國”所引起的風波一樣,劣質無良營銷號已成為混入中國輿論場的“老鼠屎”。


然而,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這些營銷號雖然無良而且反智,有一點他們是拎得清楚的,他們知道公眾的情緒點在哪裡,流量就在哪裡。


中國為何不再援助意大利抗疫了?


中國人是善良的,更願意以道德而非利益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當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之後,許多人為其他國家疫情而著急,希望中國的物資和經驗能夠幫助到他們,取得與中國同樣的效果,同時收穫其他國家的認可和支持,這是一種樸素的情感。


然而,事情的發展時常不能像我們想象的一樣:一些國家抱怨我們出口的物資不過關,在我們嚴格把關之後又抱怨我們有意控制物資;一些國家從媒體到政界時有批評中國抗疫模式和早期疫情應對之聲,更有甚者,有些極端勢力要咬住中國追責賠款。


有悲觀的聲音預期,在疫情結束後,中國可能要面臨全面的輿論壓力挑戰。


這些聲音在刺激我們情緒的同時,自然而然地讓我們有些患得患失。


在當今這樣一個日益碎片化的世界,各國獨立自主的意願普遍在增強,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或許非常適用:當一個國家想施加它的影響力時,不管主觀出發點為何,都有可能遇到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然而,這樣的反作用力,應該得到客觀的評估,究竟能不能構成我們全面反思作用力,甚至放棄作用力的理由。中華民族是非常擅長反思的民族,但也需要有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自信。


至今為止,中國為意大利所提供的援助幫上了忙,意大利社會對此是認可和感激的,這種情況今後會不會發生變化?


那些悲觀聲音所預期的,國際上一些極端威逼中國的聲音,會不會彙集成潮流?


無論會與不會,我們都不該留戀靜止、害怕變化。在一個零散的世界,硬實力與軟實力也是相對的,面對突如其來變化的適應能力和調整能力是絕對的。


在疫情這場突擊考試的上半場,有些國家答得不好,神話崩出了裂痕。


沒有給人喘息的時間,下半場緊接著又開始了。


它可能是如何避免二次暴發,或者如何迅速恢復經濟,或者是爭取更有利的國際輿論。


題目是總在變的,永遠考驗著答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