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有人把韓寒比作王小波

先亮觀點:這是王小波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我知道會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我理解並且尊重。你可以不同意,但只需告我理由就夠了。伏爾泰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我贊成他的說法,希望你也欣然同意。

聽說有人把韓寒比作王小波

是不是很欠揍的樣子

孤獨的天才

王小波簡直就是個天才啊,我一想到他的那張醜臉,嘴角就情不自禁浮起微笑。他用一種帶點兒戲謔的方式寫小說,但能看出來他的真誠,獨特的思想,實在是個太有意思的人,薛松和紅線的故事同一個結局有好幾種過程,全憑他的興致,滿紙大實話,無所謂粗俗與文明,那就是人性,真真實實的可愛的人。

從文學與思想成就來考慮,王小波一根小拇指就能碾死韓寒。這個我想大家都沒有爭議。王小波首先是個學者,是個知識分子,他的文字更理性,更有思辯性,也更凸顯其博學。王小波的文章不徐不疾,舉重若輕,藏著睿智,藏著一種柔美的和善,有種我在說,但是聽不聽由你的隨性態度。嬉笑怒罵中,不拘條框的一吐胸中所想。他的立論大多能依靠各種論證方法比如類比,資料援引去實現自洽,讓人信服,進而折服。寫國民生態的時候有反諷,有幽默,有諧謔,但你不會說他偏激,說他犀利,更多的是說他有趣。

聽說有人把韓寒比作王小波

火雲邪神既視感

天才的孤獨

王小波在《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中說:“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原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沒有了那隻特立獨行的豬,這個世界只剩下一個完美的動物莊園。“文字是用來讀的,不是用來看的。”王小波是孤獨的,王小波的孤獨是喧譁和運動背景下的孤獨,這種孤獨既令人絕望,又催發希望,王小波的寫作一直徘徊在絕望和希望之間,這種暖味是王小波的重要特牲之一,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以及人的無限可能性。

“人間已無樑任公。”在《紅拂夜奔》的最後,王小波頗為傷感地慨嘆道:“一切都在無可挽回地走向庸俗。”沒有王小波的時代註定少了許多趣味,但人們迎來了互聯網,這是一場草根的狂歡。在一個前所未有、物質豐裕的暴富時代,思想成為人類最後的奢侈品。人們面對思想和藝術時會問:這可以換來錢嗎?慾望與成功的時代,名與利正橫掃一切。王小波之後,中國不再有名士,但不乏沽名釣譽的犬儒與流氓。

聽說有人把韓寒比作王小波

人間已無樑任公


風口中的憤青

韓寒的雜文也寫得好看。我初中的時候還是韓寒粉。他的所有作品,從小說到雜文,一部不落地全部買來看過。到後來他做“One 一個”工作室,出產的集子也多少讀過一些。那個年代言論不夠自由,能出來這麼一個離經叛道的人用激揚文字肆意戲謔,寫得又怪好玩兒、有幾分機靈,最重要的是不少論調還賊有道理。上了風口是很自然而然的事。

歸根結底,韓寒就是個在特定的時間點,特定的社會氛圍裡,以特定的姿態進入了公眾視野的文青+憤青。有才氣,有自省能力,同時沒能規避掉那個年紀的小文人該有的毛病。一個他自認的“臭公知”。然而,放在自媒體爆炸的今天,這種人在網上一抓一大把。而其中一些可能比韓寒更有洞見和智識,更有才華,也更有理性光輝。但是時勢不同,已經不能聲名如他。如今不少長成的人,都以曾讀過韓寒略感羞恥;現在好的讀物太多,韓寒的文字在當下也於很大程度上不復當年傳播的價值,若單放在青春文學裡,還尚有一席之地。

所以,其實我想說的是:和韓寒實力匹配的應該是郭敬明。

聽說有人把韓寒比作王小波

無意冒犯,侵刪

估計很多人還不知道王小波是誰?也沒看到《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沉默的大多數》。

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王小波”即可。


聽說有人把韓寒比作王小波


聽說有人把韓寒比作王小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