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只是一個短暫的逗留。”
1930年愛因斯坦發表了《我的世界觀》一文,這是他在人生觀方面的代表性著作,記錄了愛因斯坦的重要思想。
◇人生的目的
“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愛因斯坦認為我們的命運是奇特的,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只是短暫的逗留,目的何在,本無所知。但他卻在日常生活中明白: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既為自己的親人朋友,也為與我們有生命聯繫的人。所以他說:“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全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
◇人生的追求
人們所努力追求的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在愛因斯坦看來是庸俗的目標,都是可鄙的。他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他說:“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政治理想
他說:“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義,讓每一個人都作為個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讓任何人成為崇拜的偶象。我自己受到了人們過分的讚揚和尊敬,這不是由於我自己的過錯,也不是由於我自己的功勞,而實在是一種命運的嘲弄。是人民的一種願望,想理解我以自己的微薄綿力通過不斷地鬥爭所獲得的少數幾個觀念”,他反對偶象崇拜,厭惡阿諛奉承,對他自己被人作為崇拜的偶象而感到十分不安。
◇和平理念
他犀利地揭露了當時在德國氾濫成災的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追隨者的盲目性,說:“這種人所以長了一個大腦,只是出於誤會;單單一根脊髓就可滿足他的全部需要了。“愛因斯坦認為戰爭是卑鄙的下流的,由命令產生的勇敢行為,是毫無意義的暴行。
對待人生態度問題,愛因斯坦還有許多精闢的見解。他始終是言行一致,表裡一致的;貫徹他的一生,追求真理和為人類謀福利的目標始終如一。他的胸懷是坦白的,精神境界是高尚的,一切虛偽、自私、享樂、專橫都同他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