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不是金,你為什麼就是不敢說出口?

脫口秀演員張博洋,在《脫口秀大會》上講過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他曾經和朋友在新西蘭一家很有名的米其林餐廳吃飯,他發現自己的飯菜特別鹹,讓朋友試了一口,朋友也說鹹。

朋友問他:“要跟服務員說一聲嗎?”

他看了看飯,看了看服務員,說:“湊合吃吧。”

後來,服務員走過來,挨桌詢問顧客:“食物怎麼樣?都可以嗎?”

他和朋友異口同聲地回覆:“Yes。”

他甚至還加了一句:“非常好吃!”

張博洋講這個故事,是用來論證自己非常不自信。我認為,用“羞於表達”比“不自信”要更準確一些。

沉默不是金,你為什麼就是不敢說出口?

其實,這樣的事,這樣的人,還真不少。我有一個嫂子,她心地很善良,做事也勤快又麻利。可是她的婆婆總愛挑她的錯,即使沒錯也要挑。嫂子總是聽著,並不說什麼,可也憋了一肚子氣,婆媳關係也不好。別人勸她,婆婆說她的時候,她應該反駁回去。可怎麼教,嫂子仍是一個悶嘴葫蘆,只是實在受不過了才反駁一下。

或許有人說,這才多大點事啊,直接說就是了,多簡單的事。這個事情看起來是簡單,然而,當事人卻總是做不到。

我也有過很多類似的故事,比如領導沒看到我的成績,我沒說;再比如老公因某事誤解我,我沒說。直到發生了一件小事,我開始了不斷地自我詢問——我為什麼會這樣?

那天,我到親戚家做客,吃飯時,我發現我的筷子沒洗乾淨,上面還沾了一些粘糕。當時正值過年期間,家家都要做粘糕,那筷子明顯是攪過粘糕的。於是,我拿起筷子,用牙齒把粘糕一點點咬了下來。等我把筷子咬乾淨了,我突然想起來,我這是在做什麼呀,直接換雙筷子不就好了嗎?筷子沒洗乾淨又不是我的錯,我為什麼要把這個事情藏起來?我是不是太搞笑了?

自從這件事發生後,我再也不會覺得說出來是一個容易的事情,也不會輕易地責怪別人類似“他這麼做,你為什麼不說他”之類的話。

沉默不是金,你為什麼就是不敢說出口?

我們為什麼如此地羞於表達?我想,是因為我們已經以忍耐的姿勢在這世上存活了很久的緣故吧!

當我們是孩子時,父母爭吵不休,我們驚慌恐懼,可我們不得不忍耐。

當我們是學生時,老師嚴厲、作業繁多,我們很忙很累,可我們不得不忍耐。

當我們是員工時,工資少、工作多,我們辛苦彷徨,可我們不得不忍耐。

當我們為人父母時,擔子重、時間少,我們更忙更累,可我們不得不忍耐。

……

我們忍耐了那麼多,那麼久,已經習慣了閉上嘴巴不說話。特別是在我們年齡還小的時候,這個世界就以這樣的方式在我們面前打開,說話有什麼用?說話能讓家庭和睦?說話能讓作業減少?說話很難改變什麼,於是我們學會了不說話,學會了忍耐。以致於當我們長大了,可以說話了,應該說話了,我們反而都不會說話了。

沉默不是金,你為什麼就是不敢說出口?

那麼,怎麼才能讓自己不再“羞於表達”呢?

首先,我們要告訴自己:“你已經長大了,可以說話了,該說話的時候要說話哦。”在內心,給自己樹立要說話的決心。

其次,你要明白,你沒說出口的事,並不是你的錯。可以先學著間接表達,打破不說話的魔咒。就像張博洋那樣,把自己的囧事說出來,嘲笑嘲笑自己,內心更坦蕩一些。

最後,多反思多總結,建立起自己的信心,終有一天我們都能走出“羞於表達”的怪圈。

沉默不是金,快樂說出來。現在的我,越來越享受表達的樂趣。不得不說,直言直語,比悶不吭聲要爽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