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春天來了。


韶光淑氣,草長鶯飛。


每到這個蹦蹦跳跳的季節,老妹兒都會重溫一部劇。


當片頭曲在耳畔響起,彷彿置身於仙境。


微風輕拂,櫻花飛落——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老妹兒一直對民國有種別樣的情懷。


動盪且詩意、悲悽又壯烈。


這樣的大背景,炮製一些耍寶嬉笑的下飯故事撐不起來。

改編一些嬉笑傳奇壓根兒就是胡鬧。

而這部劇,卻用實打實的青春,還原了一個年輕而浪漫的民國

首先看卡司陣容。

29歲的黃磊;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26歲的周迅;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31歲的劉若英;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憑著精湛的演技把自己揉進那個飄搖的時代裡。

隨便拎出一個角兒,都有文青那股子疏離高傲。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故事背景,也取自話題度最高的民國愛情傳奇——

徐志摩與林徽因 、陸小曼 、張幼儀三人感情糾葛。


春天與愛情,浪漫的標配。

不過。

提到徐志摩,大家最熟知的,不就是——

風情萬種的硃砂痣陸小曼;

具有“中國第一才女”之稱的白月光林徽因;

張幼儀又從何說起?

而今天老妹兒卻想通過這部劇,聊聊這位洗盡鉛華的絕代女子。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一提起張幼儀,恐怕大家最先想到的是纏繞在她身邊的花邊八卦——

真慘。

“第一個中國近代史上按照民法離婚的女人“

“年紀輕輕就痛失愛子的女人”

她自打一出生,就被告知要唯唯諾諾,委曲求全。

民國雖鼓勵女子求學,但她出生的主要目的是“嫁人持家”;

明明有機會接受先進教育,但唸了不到三年,就被家人安排著嫁給了徐志摩;

丈夫的一紙錄取通知書,她二話不說來到英國。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張幼儀回憶說: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

徐志摩和別的女人揮斥方遒,漫遊康河;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她只能與院子裡的小雞小鴨傾吐寂寞。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有天她收到一封信,嗅出了不對的苗頭。

那時她雖認不全26個英文字母,但她看得出所有書信往來都是一個人,一個去向。


女人本能的直覺和懷疑徹底把她壓垮。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複雜的心情,導演用一場戲就展現出了人物的弧光。

這天,張幼儀發現自己有了身孕,急慌慌的等著志摩回家。

而等來的卻是志摩的抱怨與怒罵。

他嘶吼著責備著,說這場婚姻是枷鎖、牢籠,孩子是困住他自由的鐵索。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幼儀頓時跌坐在凳子裡。

睜大的雙眼裡飽含著委屈和驚慌;

原來你這麼討厭我啊。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然後悲傷轉為憤怒,難過的抹著眼淚往外跑。

苦哈哈的放棄了安逸生活投奔到這裡,丈夫不僅沒有感激,反而變本加厲。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但跑著跑著,她冷靜了。

丈夫是生性靦腆還是隻對她涼薄,她看得出來。

她突然想開了。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轉頭,面無表情。

用沒有溫度的聲音祭奠了她所有的一廂情願。

你向一個從沒有自由的人索取自由,怎麼可能成功。


很多人看完這一幕,說在張幼儀的身上看到了《粉紅女郎》中結婚狂的身影。

為愛痴狂卻又落寞收場。

但老妹兒看來,張幼儀要比結婚狂成熟、內斂更多。

她對徐志摩、對這個家的感情要更為濃烈。

作為一箇舊式女性,家庭對於她,是愛情、親情、還有宗族興旺的責任。

然而這些深厚的愛留不住志摩。

他太渴望飛翔了。

張幼儀對於志摩來說,從結髮妻子變成孩子媽,再變成一個遙遠的地址。

漸行漸遠,一別兩寬。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當今的張幼儀,是流量媒體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來源。

種種別有用心的標題與文字,就此坐實了她的“棄婦”人設。

但很少人關心她離開徐志摩之後的故事。

東吳大學德語老師;

中國第一任女行長;

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

橫跨學界商界,每個頭銜都相當有分量。


徐志摩最厭惡的那些道德束縛,她能用另一種方式詮釋出光輝。

她和志摩離婚以後依舊侍奉“前公婆”;

她在志摩的生活窮困潦倒的時候,背地裡幫襯前夫;

令人意外的,是志摩臨終後,林徽因和張幼儀見面的過程。

一個視志摩為此生摯愛,一個是志摩愛而不得;

但兩人見面後並沒有情敵間的劍拔弩張。

時光流逝,兩人的身份、地位和複雜的感情都被淡化和隱藏了。

聽說你病了,我來看看你

請你原諒我,那年的康橋。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熒幕呈現的,像是一種老友的訣別。

志摩走了,兩人再無交集了,所以誰也不說敷衍的套話,而是珍惜當下的真情袒露。

張幼儀曾為她前半生做過這樣一個比喻:

“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來驅趕吸血的蚊子。當蚊子咬傷月亮的時候,主人將扇子撕碎。”

但這把扇子做工精細、扇面華美,即使被損壞也不能掩蓋她的動人。

事過境遷後的幼儀坦然釋懷。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她的手輕輕握住徽因,本世紀最大的情敵就此和解。

這個片段苦而不澀,餘味悠長,讓人深深印刻在心裡。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不得不提的是,2002年,《人間四月天》作為亞洲唯一一部電視劇入圍艾美獎。

獲得這樣的成就,少不了臺灣金牌編劇王蕙玲的功勞。

作為李安導演的“御用編劇”,《色·戒》、《臥虎藏龍》和《飲食男女》都出自她手;

前年還與陳凱歌合作了《妖貓傳》,妙筆一揮就是整個盛唐。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在電視劇編寫上,她的偉大之處在於,形形色色的人物變得前所未有的鮮活。

是當下偶像劇根本臨摹不來的那種。

就拿徐志摩來說。

多才多藝的浪子,擱現在是大家公認的渣男。

他沒抱負和責任感。

在張幼儀懷孕時強迫她打胎,甚至在全國公開他的離婚聲明。

民國自私第一人。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他不遵守道德禮法。

在那個意識保守的年代,他明明娶了張幼儀,還出軌林徽因。

但在他劣跡斑斑的人設之下,編劇挖掘到了他的矛盾點。

他不愛張幼儀,可對林徽因確是專情的。

他對張幼儀有多冷漠,就對林徽因有多熱情;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對封建束縛有多麼排斥,就多麼嚮往自由。

也許就像林徽因所說——


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他的愛是理想,是熱情,是他浪漫天真的本性投射。


愛情誠可貴,他不願意把真心輕易交付。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從黃磊的詮釋中,你也許可以窺探出徐志摩本性中的專一赤誠。

還有林徽因,在輿論自由的今天,很多文字都在暗諷她作風不檢點。

“近代第一小三”、“民國綠茶”……各種負面標籤就沒斷過。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可在這部劇裡面,編劇完整的揭示了她與徐志摩相遇後前後歷程。

林徽因到英國時才剛剛17歲,情竇初開的時候。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第一次被一個男人追,卻是有婦之夫。

在這段曖昧不明的感情中她舉棋不定。

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就哭,前六集裡哭了三集。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反覆、踟躇、不滿之後,紅著大眼睛說了放棄。

如果我再往前一步,那就是三個人的不幸。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最後回到北京嫁給梁思成,成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一對伉儷。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從2000年至今,老妹兒但凡刷這部劇,都會有新的感悟;


無論是“渣男”徐志摩、“綠茶”林徽因還是“棄婦”張幼儀。


每當想起,腦海中都會浮現鮮活的人物個性。


你會進入人物,從主觀視角去體驗他的情愛觀,思考他在輕視什麼,又看重什麼。

人性的猶豫糾結、角色的優缺點,都能參悟一遍。

在這些不完美的角色裡大徹大悟,找到共鳴。

今天的劇呢?

“渣男喊打”的時代,誰要是從另一個角度解讀徐志摩,就是幫他洗白。

一出場彈幕就把他雲處死了吧。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因為青春劇偶像劇裡面,誰還看這些人性溝壑啊。

發糖吃糖才是王道。


但他們不是在餵你糖,是在餵你鴉片啊喂!

吸完之後,我們把所有人簡單粗暴的劃分站隊——


綠茶、小三、媽寶男、鳳凰男,

爹系大叔、年下奶狗還不錯,上微博粉一波。

《人間四月天》不同,好人身上也有弱點,壞人身上也有無奈。

從前打開電視,《金粉世家》、《像霧像雨又像風》、《情深深雨濛濛》、《啼笑皆非》……

每個人的喜怒哀樂都非常飽滿。


灑狗血又不低級?這「國劇最佳」我誇晚了!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恨能恨的咬牙切齒,愛又愛得死去活來。

情到深處,一包面巾紙也不夠擦淚。

如今。

青春劇=甜寵劇,看劇的核心是粉男友和雲戀愛。

情感劇不再戳心,只剩下標籤和糖塊。

大結局以後,“老公”月拋,根本想不起誰是誰。

只剩喧鬧,再無共鳴。


想看的,去騰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