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請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因為它也是被允許的

情緒管理的一個重要步驟是接受情緒。情緒本身不受意願的控制,它更像我們身體內的一個自然現象,說來就來,說去就去。例如:小孩子生氣了,我們不要說“不許生氣”或“生氣是不對的”。應該讓小孩子感受到,即使是生氣、悲傷等負面情緒也是被允許的。

通常,我們非常習慣於壓抑自己的情緒。當情結和自我認知不一致時,我們會覺得痛苦,然後傾向於否定自己的情緒,這種做法使我們體會到很多壓力。在我們的文化中,對情緒有很深的誤解。認為產生情緒對個人的成熟、修養有所損傷。所以希望人們最好不要“有”情緒。

其實,情緒是人類非常自然的反映狀態。當有危險的外在刺激出現時,我們就會產生害怕的生理反應及

心理學:請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因為它也是被允許的

感受,促使我們有更多的能量警覺而逃走,達到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功能。當有外力要侵犯我們時,發怒就能嚇退敵人或爭取到生存的空間。而且,情緒更是情感的基本成分,人類也正因此有美好豐富的感情生活,創造出寶貴的歷代文明與藝術。

因此,當我們學會識別情緒後,還要進一步學會接受情感。所謂接受,就是不加指責地承認情感的真實性,不加指責地承認自己有產生和表達這種情感的權利。雖然我們的某些情緒產生的原因是不當的,某些消極性情緒是不值得肯定或贊同的,但我們首先應該接受它。因為只有接受情感,才能讓他們把內心的情緒充分發洩出來,才能沖淡我們的消極情緒,減輕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最終有利於情緒重建和情感表達,形成積極的情感狀態。

如果你已經能夠接受自己的情緒,那麼問題就過渡到下一步——用合適的方式表達情緒。


心理學:請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因為它也是被允許的

有很多人認為有情緒就表達出來是一 一種不穩定種不負責任的做法。他們希望自己很成熟,什麼事情都能在自己心裡。但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不管是誰,都應該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是因為:情緒沒有表達出來,你無法對周圍的人傳遞內心信息。信息被困在心中,就像戴著面具一樣,而情緒終是要表達出來的,到時你可能失去控制。

情緒沒有表達就剝奪了自己得到希望的結果和行為的機會。比如你感到喜歡某人時,如果不表達出來,可能就會失去相互欣賞的機會。

情緒的積累會產生 身體上的壓力最後會以疾病的方式表現出來。


不表達自己的情緒, 別人就無法瞭解你。情緒是個性的一部分,你關閉了情緒表達的大門,同時也就關閉了與朋友、家人、同事心靈接近的機會。


心理學:請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因為它也是被允許的

所以,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們更有義務教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表達情緒不僅對於個人很重要,而且在一個企業中,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院的研究員發現,凡是在公司中有對工作發牢騷

的人。那家公司或老闆一定比沒有這種人或有這種人而把牢騷埋在肚子裡

的公司成功得多。這就是所謂的“牢騷效應”。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好像跟我們的常理相反,但仔細分析,道理其實很簡單,牢騷源於不滿,把不滿發洩出來,就可以讓管理者發現經營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從而著手解決,事業自然就會成功得多。

表達情緒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選擇表達的具體方式。我們要知道,不管情緒多麼強烈,傷害他人或自己的過激行為都是

不被允許的,有些行為在某種場合是不合時宜的。一個有壞情緒的人要尋

找適合自己的疏通情緒的方式,比如傾訴、琴,等等。

很多父母讓孩子用“寫日記”的方式來整理情緒。事實證明這也是一

種很好的表達情緒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