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陣陣,基金防踩雷指南請收好 | 基市評論

記者 黃慧玲

進入四月,基金圈的“春雷”有點多。

這裡面有重倉債券的“雷”。比如陳年老雷“華信債”再度引爆,華商基金和國泰基金的相關產品也跟著遭殃,最慘的一天跌了24%。又如“海航債”霸道展期,還沒到期的相關債券一日下跌近三成。

也有不明原因的離奇下跌。泰達宏利旗下一款靈活配置型基金,一日下跌38%。但是基金公司回應稱,“為確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額淨值的小數點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響,已及時調整淨值精度至小數點後八位,並進行公告披露。”

基金公司強調確保了持有人利益不受基金計算誤差的影響,言下之意,大跌38%跟誤差無關。那跟什麼有關呢?大概率也是踩雷了。要想解謎,只能等一季報出來了。

春雷陣陣,有沒有辦法預防踩雷呢?這裡分享一下基金防雷指南幾個要點:

一是避開有踩雷記錄的基金產品。

從這兩年債券爆雷的情況來看,第三方估值機構給出的價格通常是偏高的,反應滯後。而基金公司大多直接採用第三方估值,極少自主估值。這就導致了基金雖然爆雷了,但其實遠遠沒有爆完。

二,不要指望債券基金爆雷後還有“抄底”機會。基金公司雖然是代表基民維權的債主,但在討錢這件事上也是極弱勢的,債券爆雷了以後要回來的可能性很小。

三是避開機構投資者比例過高的基金,尤其是委外基金。這兩年經常看到因為大額贖回導致淨值暴漲的現象,但實際上不是所有大額贖回都能導致基金淨值暴漲,也可能會暴跌的。並且,也不是所有基金公司都願意自掏腰包彌補留守資金的損失。更需注意的隱患是:大額資金的撤出會導致一些基金原本存在的小雷被動擴成大雷。

四是儘量選擇投研團隊穩定,風控健全,口碑較好的公司。對於公募基金而言,風控健全的公司會把踩雷的可能性和傷害度降到可控範圍之內。

最後一點,也是投資基金的基本規則: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不要只看基金業績。多看一眼重倉標的,包括股票和債券。

盈虧同源,高收益的債基背後也承擔了更多風險。尤其是這兩年信用債風險頻發,投資固定收益類基金起碼得分辨一下,債券是投向了利率債還是信用債。

【新基速遞】

下週新發基金不多。主要看點是嘉實基金的瑞成兩年持有期混合,擬任基金經理張金濤。

張金濤在線上路演的時候表示,他認為很多籌碼都非常便宜了。並且談到,這時候最該關注的是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行業和股票,而不是影響小的股票。前者如果質地夠好,將走出估值和業績的雙重修復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