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新iPhone SE的真正買家

新一代iPhone SE開賣,毫不意外地迎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吐槽者大多是對蘋果“舊瓶裝新酒”的做法不滿,認為都2020年了,你還拿一個2017年的外觀設計出來,並且沒有5G,沒有全面屏,沒有人臉解鎖,只有一個攝像頭……太沒誠意了吧?而支持者倒也不在少數,有不少人在正式發佈之前就已經在各種論壇上表示非常期待新一代的iPhone SE——他們大多是第一代iPhone SE的用戶,認為小屏手機非常好用,而且上一代堪稱“神機”,很多人用到現在除了電池性能有正常的衰減,系統和應用的運行即使在最新版本的iOS下,還是“絲般順滑”,非常適合像他們這樣將手機當作日常工具而不是玩具的用戶。

誰是新iPhone SE的真正買家

蘋果推出iPhone SE這個系列,是蘋果進入庫克時代的一次全新嘗試。第一代iPhone SE是在2016年發佈的,當時同樣引發了巨大的輿論戰。第一代iPhone SE基本沿用了2013年推出的iPhone 5s的造型,但放入了A9處理器——與當時的iPhone6s相同。與此同時,攝像頭也進行了升級,讓它更適應新的需求。第一代iPhone SE在發佈之初,同樣引來了類似的批評,但擁躉也不少,甚至包括不少“潮流一族”。根據社交媒體的信息,陳冠希就是第一代iPhone SE的忠實用戶,在2017年時候還用iPhone SE發了8000多條ins,2000多條微博。

相信新一代的iPhone SE發佈,陳老師一定也會毫不猶豫地掏腰包的。

誰是新iPhone SE的真正買家

而另一位典型的iPhone SE的用戶,是我的一位工程師朋友,可以叫他小吳。小吳是典型的理工男性格——喜歡鑽研數碼產品,喜歡比較硬核向的主機遊戲,雖然掙得不少,但日常消費從來不會大手大腳,他寧願把錢攢下來,多買一套房子,或者為女兒多報一個補習班。在2016年買入第一代iPhone SE之前,他一直是安卓手機用戶。他並不是沒有關注過之前幾代的iPhone,但“性價比”這一條標準讓他一直等到了iPhone SE發佈。他不在意iPhone SE看似落伍的外觀,不在意別人把他的手機認作iPhone 5,也不在意自拍照片到底美不美——他覺得能夠以這個價位入手一臺全新的蘋果手機,本身就是購買的最大理由。而且,他很喜歡這種“扮豬吃老虎”的感覺——外在普通,內在卻很強大,他覺得這符合他的一貫價值觀。他這臺iPhone SE到現在還在正常使用,各種APP還是實時更新,沒有任何延遲和卡頓,好像還可以繼續用上兩年。對於新一代的iPhone SE,他也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用上了A13芯片啊,強大……但屏幕要是換成全面屏就好了。”

在小吳看來,iOS的強大粘著力,是讓用戶選擇iPhone SE的重要理由。“省心、好用、安全,我覺得這是我用了iOS之後最大的感受,也完全符合我對手機的要求。我已經很少去折騰手機了,也比較少用手機去玩遊戲、看電影——手機對我來說主要的功能就是滿足工作與生活的需求,穩定壓倒一切。我的下一部手機肯定還是一臺iPhone,我會去店裡看看新iPhone SE的實機再做決定。”

3299元起價,A13芯片加持,支持指紋解鎖和無線充電,性能基本追平主流手機的新iPhone SE,相當完美地契合了類似小吳這樣的需求。但除了蘋果,當下已經沒有別的手機廠商有勇氣推出這樣一款有著3年前造型的小屏幕手機了。

誰是新iPhone SE的真正買家

有人認為,蘋果最重要的精神,是能夠創造需求,創造潮流,而不是去迎合用戶,像iPhone SE這樣的產品,嚴重違背了喬布斯的創造精神,簡直是“唯利是圖”的背叛。但若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實際上iPhone SE這條產品線,在有意無意間卻引領了另一種潮流。雖然不華麗,功能性上也似乎沒有特別值得拿出來一說的特點,但iPhone SE這個系列代表了一種相當實用主義和極簡主義的消費觀。iPhone SE的用戶願意買新款蘋果手機,但往往又不介意別人不知道自己換了新手機——要知道大多數人,都是迫不及待地希望朋友們注意到這一點,所以往往外觀變化最顯著的iPhone才是最熱門的iPhone。可以說,從用戶心理分析角度來看,iPhone SE用戶的心理與其他iPhone產品用戶的心理可能差異非常大,這中間不僅僅關係到價格問題。尤其在極簡主義盛行的當下,“less is more”已成為共識,iPhone SE未免不是另一種“潮人之選”。

當下,各種媒體把新iPhone SE定義為“學生專用機”、“第一臺手機”或是“性價比之選”,這些說法當然都很有道理,但難免把某些人排除在外了。或許,在新iPhone SE的買家中,理性、內斂、消費觀成熟的消費者,將會成為不容忽視的主力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