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我们一起战“痘”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吴国永

庚子年春节,一场“新冠”瘟疫首发于江城武汉,随后席卷全国。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面前,我们要听钟院士的号召,做到少聚会、勤洗手、戴口罩、不添乱。但是,不少小伙伴向我反映,长时间戴口罩后脸上容易长痘痘。那么,我们就了解一下怎么可以有效“战痘” 。

面对疫情,我们一起战“痘”


什么是“痘痘”


我们常说的“痘痘”学名叫做痤疮,是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以影响任何年龄层人士。尤其在如气候炎热潮湿的地区,痘痘更是无孔不入。


“痘痘”的形成原因


导致“痘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遗传背景下激素诱导的皮脂腺过度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都是其产生的重要因素,另外,生活作息不正常而导致体内荷尔蒙失调,压力、熬夜、不健康饮食等生活习惯都有可能会长痘痘。


“痘痘”的分级


痤疮的分级体现了痤疮的严重程度和皮损性质,是痤疮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通常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4级,即:

  • 轻度(Ⅰ级):仅有粉刺;
  • 中度(Ⅱ级):有炎性丘疹;
  • 中度(Ⅲ级):出现脓疱;
  • 重度(Ⅳ级):有结节、囊肿


如何治疗“痘痘”


轻度及轻中度痤疮可以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中重度及重度痤疮在系统治疗的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 维A酸类药物


外用维 A 酸类药物具有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抗炎、预防和改善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痤疮瘢痕等作用。常用药物包括第一代的维A 酸和异维 A 酸及第三代维 A 酸药物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 阿达帕林具有更好的耐受性,通常作为一线选择。


  • 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苯甲酰释放出的生态氧和苯甲酸可以有效杀灭丙酸杆菌、具有抗炎及轻度溶解粉刺作用。其既可单用也可以联合外用的维A酸类药物使用。不过过氧化苯甲酰使用中可能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从低浓度开始及小范围试用。


  • 抗生素


外用的抗生素主要以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氯霉素、氯洁霉素及夫西地酸等为主。但是,抗生素单独或长期使用会导致耐药情况出现,建议与外用维A酸类或过氧化苯甲酰联合使用。


  • 其他


水杨酸和不同浓度的氨苯砜、二硫化硒等药物都有不同程度抑制痤疮丙酸杆菌、抗炎或者轻微剥脱作用。


面对疫情,我们一起战“痘”


2、系统治疗药物


  • 抗菌药物


抗生素具有起效快,疗效可观等优势,其是治疗中重度及重度痤疮常用的系统治疗方法,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要关注耐药性的产生,防止滥用。目前常用的抗生素为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其中,四环素口服吸收较差,可优先选择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


  • 维A酸类药物


在4个病理生理环节中维A酸类药物是唯一一个均发挥作用的药物。目前主要有异维A酸和维胺酯。这两种药物均需与食物同服,以增加其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另外,异维A酸常出现皮肤黏膜干燥等不良反应,建议配合皮肤屏障修复剂使用。


  • 激素治疗


雄激素与痤疮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有中、重度痤疮困扰的女性患者可以采用抗雄性激素类药物,常用抗雄激素药物主要包括雌激素、孕激素、螺内酯等。雌激素、孕激素类药物通常使用的是二者混合的复方制剂(避孕药),如左炔诺孕酮炔雌醇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口服避孕药的起效时间需要 2~3 个月,疗程建议在 6 个月以上。另外,对于暴发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还可以选择口服糖皮质激素,但是,糖皮质激素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以免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


面对疫情,我们一起战“痘”


3、其他


  • 中医中药


中医认为,痤疮是由于患者肺经血热、脾胃湿热、以及肝火过旺等引起的,因此,中医治疗以清热药为主,凉血活血与养阴透散相辅相成,其疗法有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根据其病证开出药方进行治疗,如湿热型痤疮服用复方蛇草汤、血热型痤疮则可给予凉血四物清肺饮、眙冲任不调型痤疮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合消瘀汤加减治疗等。外治法有洗剂、面膜、霜剂等,通过将中药材制成不同剂型,涂于痤疮处达到治疗目的。


  • 物理治疗


对于不耐受或不愿意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物理治疗的方式,常用的物理疗法有:激光疗法、光动学疗法和果酸疗法等。


结语


“面子”问题从来都是一个大问题,想要战胜“痘痘”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方式。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魏理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