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何有大量的流動人口 唐朝是如何管理這些流動人口的

回望千年前的唐朝,長安街上,行人依依,楊柳飄飄,繁華的大唐吸引了萬朝敬仰,在外一度盛傳唐朝是鋪滿金磚的國家。在這繁華的身後,詮釋的是人口的鼎盛,和絢麗多彩的經濟世界。政治初步穩定的時候,社會秩序安定,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唐朝的民間寫照。貞觀之治的穩定局面提供了發展的空間,開元盛世是大唐繁榮的高潮,繁華中的繁華,是大唐的長安,長安的首都意味長治久安。為了描繪大唐的繁華杜甫曾做詩《憶昔》“憶昔開元全盛日,小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由此可見大唐盛世,在這盛世之後,存在的諸多問題,唐朝統治者是怎樣治理的呢。人們為了追求長安的繁華盛世,大量的人口遠離家鄉,從全國各地遷往長安。

唐朝為何有大量的流動人口 唐朝是如何管理這些流動人口的

一、大批人口前往長安的原因

人口的增漲的數據,遷移的途徑一直是研究古代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在古代人口的增長同的國家的軍事能力息息相關,古代曾經經過了三次重大的遷移,每一次遷移都有重大的意義,繁華的唐朝經歷了其中的一次遷移。唐朝的遷移是一項由農村遷往城市的大型組團搬家活動,人們不願在窮鄉僻壤裡耕作到死,一輩子過著靠天吃飯的生活,想體驗一把飲酒品茶的悠然生活,長安成了他們最優的選擇。長安的長安街是唐朝繁榮的核心,車水馬龍的達官貴人、絡繹不絕的各朝商人,布匹、陶瓷、茶葉、絲綢經長安發往世界各地,有趣的長安吸引了更多有趣的人,或詩人或白丁或腰纏萬貫的富豪,或身無分文的農民,他們都想到一到長安,領略大唐風華,細嗅長安的風情萬種。長安也因為那些有趣的人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唐朝帶給人民的不只是繁華,還有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賦稅。在唐玄宗統治前期,徭役和賦稅在一定程度上相對減少了一部分。但是到了後期徭役和賦稅更加繁重,甚至殘疾人也依舊要服徭役。農民種地的大量所得都叫由國家,自己所得不足一二,還不夠日常的口糧,越到後期徭役和賦稅更加繁重,唐朝前期還有規定少年和婦女不用參加徭役,到了唐朝後期連婦女都被拉到田間修路,為了躲避繁重的徭役,民戶只能遷移。

二.人口高度集中長安,帶來了勞動力和經濟的大發展

在人口流動中的過程中一些城市的人口高度膨脹,長安是人口膨脹的傑出代表,在長安城中逐漸形成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大量的勞力湧向城中,大量的勞動力的注入給百廢待興的建築業注入了新鮮的勞動力。就比如唐睿宗為兩廣女兒修建道觀的時候,為了道觀的品質和質量,不惜高價聘請手工業者,多數手工業者紛紛丟下手中的活計,前來修建道觀。到完工之日,本就在繁華地段的道觀,加上修的富麗堂皇,剛入長安的人們,一進城就可以望到,遠遠的望去,如同天上的仙宮雲霧縹緲。人口湧入長安不只是給建築業帶來了新鮮的血液,給商業、服務業、等也帶來了新鮮活力。建設都城的重要任務有大量的人員接手,長安的市場比原來更加繁華,在這一時期服務業不斷壯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民生問題,也滿足了達官貴人的享樂生活。

唐朝為何有大量的流動人口 唐朝是如何管理這些流動人口的

第二種情況是商品經濟化,長安的經濟發展顯著提高。

隨著人口的遷移,不僅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還帶來了大量的經濟,貨幣,金銀源源不斷被的由全國各地聚集到京城,本來就因宏偉壯闊二出名的長安,越來越具有活力,間接使長安發展成了當時世界上最華麗、最富有、規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的城市。

唐朝為何有大量的流動人口 唐朝是如何管理這些流動人口的

三、帶來了繁榮昌盛也帶來了隱患

唐長安的地理模塊十分規範 是一個東西略長,南北略窄的長方形,東西寬為9721米,南北長為8651米(周長約35.5千米,面積84平方千米。全城建築分三大部分:宮城、皇城和外郭城。唐長安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國家。而這百萬人之中遷移而來的人民佔了大多數,他們只有很少的人有戶籍,多數的人是黑戶,在平安的社會里一直平安著,這些黑戶並沒有什麼影響,偏偏在出現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平息之後,朝堂所掌握的戶籍只有天寶年的三分之一,大量的無戶籍人口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管理 稅收的徵收缺少了依據,徭役的服役量大量缺損。管理流動人口家刻不容緩。為了方便管理,鞏固國本唐朝的通知者都對此採取了什麼措施。

唐朝為何有大量的流動人口 唐朝是如何管理這些流動人口的

1、加強法律措施管理流動人口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戶籍同國家的財政收入息息相關,有了戶籍才有了收入,戶籍的大量散落,賦稅的徵收難以落實,國庫入不敷出,逐漸空虛,犯罪率直線上升,社會局面動盪不安,嚴重威脅統治者的地位,如果不加以管理國家就會越來越縹緲,嚴重會導致有忘國之變,國家出臺了法律政策來限制人口的流動。對流動人口進行追討,採取一定的懲罰措施。鄰居共同承擔逃戶的出發,這一點上起到了互相監督的作用

唐朝統治者加強管理,派人調查那些人口逃離了原生地,還制定刑法加強管理,

2、加強戶籍管理,將戶籍的編制規範化

戶籍如同現在的身份證,是證明一個人身份的重要憑證,是國家徵收賦稅和徭役的重要依據,是土體分配的表格,在古代戶籍是重重之中,為了維護國家統治,唐朝中央採取了多項措施來管理戶籍。唐政府將戶籍同土地相結合,限制人口自由流動,不得隨意遷徙,保證稅收的徵集,和徭役的執行。將編制的時間、規格、內容具體化規範化。重新設立戶口賬簿制度規定三種形式“手實、計賬、戶籍”每一年從新造冊一次計賬、手實,每三年從新造冊一項戶籍。為了可以更廣泛準確的管理戶籍,政府特意規定戶籍的登記造冊時間,每年的正月到三月是國家規定的戶籍時間。這一制度充分的加強了戶籍的管理,

3、戶籍管理加強到各個形式

手實是指一家一戶中的戶主姓名和戶中人數,以及名下的田產,通過底層官史實用來為了監控人口的數量保證財政收入的重要手段計賬作用要是專門用來記錄徭役的服從量,計賬經級級上報中央,由中央以此做依據來計算財政收入戶籍戶籍是三年進行一次造冊,戶籍的流程較為你麻煩,是先由平民百姓按照規格標準填報戶籍的草稿,規定是將姓名、性別、私有財產數,自己填報好之後上保官府,由官府製成戶籍,分別造冊三份。一份送往中書省的戶部,朝廷留一份存根。一份送往戶籍歸屬的州,一份就留到戶籍所在的縣,中央下重令,命令縣官做到一戶不漏的登記造冊,加強中央同地方的聯繫,加強民眾同地方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強了民眾對國家的依賴。

唐朝為何有大量的流動人口 唐朝是如何管理這些流動人口的

四、限制農村人口流動

全面進行戶口普查

唐朝一直有大量的逃戶所在,安史之亂後逃戶更是繁多,這極大的減少了朝廷的賦稅,造成社會不穩定,為此統治者出臺了多項措施來解決逃戶的問題,一邊派人對全國的戶口進行普查,目的就是為了搜尋有哪些人沒有戶口,搜尋出來的人被遣送回原籍,繼續成為國家收入中的一員,但是這並不能阻止大量的農戶潛逃,繁重的徭役,普通民眾根本支撐不起,為了躲避徭役大量的農民潛逃,財政在短時間得到了豐盈之後,又急速降低。為了挽回民眾繼續回鄉,唐朝統治者更改了方法,實行獎勵制。給與返鄉耕作的人們一定的獎勵來吸引他們回鄉耕作,但是農民對沉重徭役抱有陰影,根部不信任朝廷這一做法,所以並不願意返鄉回去,無奈的朝廷只有允許農戶就地附籍,讓他們耕作

總結

唐朝大量人口流動的根本原因就是繁重的賦稅,如果不是真的支撐不下去了,他們怎麼願意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去往他鄉漂泊,。農民交不起賦稅,單不起繁重的徭役,也承擔不起這些帶來的嚴重後果,為了活命他們只能逃離家園去尋找另一片廣闊的田地,而唐朝的統治者根本認同不到這一點,加強法律,加強管理,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只有減輕了徭役為農民百姓提供了可以生存的家園,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回去了,而唐朝統治者並沒有看到這一點,只是一味的加強法律,其實只是在做無用功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