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何有大量的流动人口 唐朝是如何管理这些流动人口的

回望千年前的唐朝,长安街上,行人依依,杨柳飘飘,繁华的大唐吸引了万朝敬仰,在外一度盛传唐朝是铺满金砖的国家。在这繁华的身后,诠释的是人口的鼎盛,和绚丽多彩的经济世界。政治初步稳定的时候,社会秩序安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唐朝的民间写照。贞观之治的稳定局面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开元盛世是大唐繁荣的高潮,繁华中的繁华,是大唐的长安,长安的首都意味长治久安。为了描绘大唐的繁华杜甫曾做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由此可见大唐盛世,在这盛世之后,存在的诸多问题,唐朝统治者是怎样治理的呢。人们为了追求长安的繁华盛世,大量的人口远离家乡,从全国各地迁往长安。

唐朝为何有大量的流动人口 唐朝是如何管理这些流动人口的

一、大批人口前往长安的原因

人口的增涨的数据,迁移的途径一直是研究古代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古代人口的增长同的国家的军事能力息息相关,古代曾经经过了三次重大的迁移,每一次迁移都有重大的意义,繁华的唐朝经历了其中的一次迁移。唐朝的迁移是一项由农村迁往城市的大型组团搬家活动,人们不愿在穷乡僻壤里耕作到死,一辈子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想体验一把饮酒品茶的悠然生活,长安成了他们最优的选择。长安的长安街是唐朝繁荣的核心,车水马龙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的各朝商人,布匹、陶瓷、茶叶、丝绸经长安发往世界各地,有趣的长安吸引了更多有趣的人,或诗人或白丁或腰缠万贯的富豪,或身无分文的农民,他们都想到一到长安,领略大唐风华,细嗅长安的风情万种。长安也因为那些有趣的人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唐朝带给人民的不只是繁华,还有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徭役和赋税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减少了一部分。但是到了后期徭役和赋税更加繁重,甚至残疾人也依旧要服徭役。农民种地的大量所得都叫由国家,自己所得不足一二,还不够日常的口粮,越到后期徭役和赋税更加繁重,唐朝前期还有规定少年和妇女不用参加徭役,到了唐朝后期连妇女都被拉到田间修路,为了躲避繁重的徭役,民户只能迁移。

二.人口高度集中长安,带来了劳动力和经济的大发展

在人口流动中的过程中一些城市的人口高度膨胀,长安是人口膨胀的杰出代表,在长安城中逐渐形成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大量的劳力涌向城中,大量的劳动力的注入给百废待兴的建筑业注入了新鲜的劳动力。就比如唐睿宗为两广女儿修建道观的时候,为了道观的品质和质量,不惜高价聘请手工业者,多数手工业者纷纷丢下手中的活计,前来修建道观。到完工之日,本就在繁华地段的道观,加上修的富丽堂皇,刚入长安的人们,一进城就可以望到,远远的望去,如同天上的仙宫云雾缥缈。人口涌入长安不只是给建筑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给商业、服务业、等也带来了新鲜活力。建设都城的重要任务有大量的人员接手,长安的市场比原来更加繁华,在这一时期服务业不断壮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生问题,也满足了达官贵人的享乐生活。

唐朝为何有大量的流动人口 唐朝是如何管理这些流动人口的

第二种情况是商品经济化,长安的经济发展显著提高。

随着人口的迁移,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来了大量的经济,货币,金银源源不断被的由全国各地聚集到京城,本来就因宏伟壮阔二出名的长安,越来越具有活力,间接使长安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华丽、最富有、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的城市。

唐朝为何有大量的流动人口 唐朝是如何管理这些流动人口的

三、带来了繁荣昌盛也带来了隐患

唐长安的地理模块十分规范 是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长方形,东西宽为9721米,南北长为8651米(周长约35.5千米,面积84平方千米。全城建筑分三大部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唐长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家。而这百万人之中迁移而来的人民占了大多数,他们只有很少的人有户籍,多数的人是黑户,在平安的社会里一直平安着,这些黑户并没有什么影响,偏偏在出现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平息之后,朝堂所掌握的户籍只有天宝年的三分之一,大量的无户籍人口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管理 税收的征收缺少了依据,徭役的服役量大量缺损。管理流动人口家刻不容缓。为了方便管理,巩固国本唐朝的通知者都对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唐朝为何有大量的流动人口 唐朝是如何管理这些流动人口的

1、加强法律措施管理流动人口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户籍同国家的财政收入息息相关,有了户籍才有了收入,户籍的大量散落,赋税的征收难以落实,国库入不敷出,逐渐空虚,犯罪率直线上升,社会局面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统治者的地位,如果不加以管理国家就会越来越缥缈,严重会导致有忘国之变,国家出台了法律政策来限制人口的流动。对流动人口进行追讨,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邻居共同承担逃户的出发,这一点上起到了互相监督的作用

唐朝统治者加强管理,派人调查那些人口逃离了原生地,还制定刑法加强管理,

2、加强户籍管理,将户籍的编制规范化

户籍如同现在的身份证,是证明一个人身份的重要凭证,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的重要依据,是土体分配的表格,在古代户籍是重重之中,为了维护国家统治,唐朝中央采取了多项措施来管理户籍。唐政府将户籍同土地相结合,限制人口自由流动,不得随意迁徙,保证税收的征集,和徭役的执行。将编制的时间、规格、内容具体化规范化。重新设立户口账簿制度规定三种形式“手实、计账、户籍”每一年从新造册一次计账、手实,每三年从新造册一项户籍。为了可以更广泛准确的管理户籍,政府特意规定户籍的登记造册时间,每年的正月到三月是国家规定的户籍时间。这一制度充分的加强了户籍的管理,

3、户籍管理加强到各个形式

手实是指一家一户中的户主姓名和户中人数,以及名下的田产,通过底层官史实用来为了监控人口的数量保证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计账作用要是专门用来记录徭役的服从量,计账经级级上报中央,由中央以此做依据来计算财政收入户籍户籍是三年进行一次造册,户籍的流程较为你麻烦,是先由平民百姓按照规格标准填报户籍的草稿,规定是将姓名、性别、私有财产数,自己填报好之后上保官府,由官府制成户籍,分别造册三份。一份送往中书省的户部,朝廷留一份存根。一份送往户籍归属的州,一份就留到户籍所在的县,中央下重令,命令县官做到一户不漏的登记造册,加强中央同地方的联系,加强民众同地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民众对国家的依赖。

唐朝为何有大量的流动人口 唐朝是如何管理这些流动人口的

四、限制农村人口流动

全面进行户口普查

唐朝一直有大量的逃户所在,安史之乱后逃户更是繁多,这极大的减少了朝廷的赋税,造成社会不稳定,为此统治者出台了多项措施来解决逃户的问题,一边派人对全国的户口进行普查,目的就是为了搜寻有哪些人没有户口,搜寻出来的人被遣送回原籍,继续成为国家收入中的一员,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大量的农户潜逃,繁重的徭役,普通民众根本支撑不起,为了躲避徭役大量的农民潜逃,财政在短时间得到了丰盈之后,又急速降低。为了挽回民众继续回乡,唐朝统治者更改了方法,实行奖励制。给与返乡耕作的人们一定的奖励来吸引他们回乡耕作,但是农民对沉重徭役抱有阴影,根部不信任朝廷这一做法,所以并不愿意返乡回去,无奈的朝廷只有允许农户就地附籍,让他们耕作

总结

唐朝大量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就是繁重的赋税,如果不是真的支撑不下去了,他们怎么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去往他乡漂泊,。农民交不起赋税,单不起繁重的徭役,也承担不起这些带来的严重后果,为了活命他们只能逃离家园去寻找另一片广阔的田地,而唐朝的统治者根本认同不到这一点,加强法律,加强管理,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只有减轻了徭役为农民百姓提供了可以生存的家园,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回去了,而唐朝统治者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只是一味的加强法律,其实只是在做无用功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