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產業強 鄉村道路寬 德江城裡人到農村務工幹活漸成新時尚

農村產業強 鄉村道路寬 德江城裡人到農村務工幹活漸成新時尚

頭頂遮陽傘,腰別小揹簍,一雙手像小雞啄米似的在茶棚上採摘嫩綠的新芽。在德江縣合興鎮龍溪村旺家山的茶葉基地採訪,一位年輕婦女的裝扮引起了記者的留意。

她叫張學慧,是家住德江縣安化街道場口社區的“城裡人”,在團結街有一幢四樓的大房子,與丈夫共同經營著一家小相館,擁有一臺十五六萬元的小車,完全沒有必要到村裡採茶務工。

“天氣好,環境漂亮,空氣新鮮,開車出來散散心,當鍛鍊身體,能有點收入更好了。”張學慧談出了茶山幹活的真心。

近年來,德江縣在脫貧攻堅中深入實施農村產業革命,立足山地條件,盤活土地資源,大力發展茶葉、花椒等生態綠色產業,呈現出“農村產業壯、鄉間道路寬”的新變化,讓城裡人到村務工幹活成為現實。

旺家山的茶葉基地是由家居縣城的田超發展起來的,雖距縣城30多公里的路程,但連接兩地的國省幹道是柏油路,村組通道是水泥路,開車上茶山不到1小時車程。

農村產業強 鄉村道路寬 德江城裡人到農村務工幹活漸成新時尚

“這些年城市發展快,加之移民搬遷,大部分人都住到城裡去了,採茶還必須從裡請工人才夠。”田超向記者介紹說:“我們每天都要從城裡拉30多個工人來。”

“受疫情影響,學校沒有開學,照相生意淡了很多。”張學慧說:“在家閒著也是閒著,出來活動一下總比打麻將要強。”

緊挨著張學慧採茶的叫張連芬,是復興鎮三峰村的人,到縣城租房已有10年時間了,如今卻又從城裡趕到農村務工掙錢。

“當初進城是為務工送孩子上學,想不到現在每天還要坐車到村裡幹活。”張連芬等一邊採一邊與記者聊。

10年來,張連芬等在城裡的建築工地挖過基坑,扛過水泥,挑過沙漿,與丈夫一樣有什麼活就幹什麼活。現在張連芬情願選擇回到農村來採茶。她說:“現在到農村採茶不僅要輕鬆得多,還不髒衣服,收入也還差不多。”

田超介紹,到茶山上務工的很多,有的空閒在家的城市居民,有的是剛剛搬遷到城裡客家人,有的還是城裡的上班族。

農村產業強 鄉村道路寬 德江城裡人到農村務工幹活漸成新時尚

在茶山上就有一位名叫王宴的教師,是縣城一幼兒園的教師,今年受疫情影響,學校一直沒有開學,聽說茶山需要大量的採茶工人,她帶著孩子來到眼前這片茶園,當起了採茶工人。

她說,採茶掙錢不是目的,主要是帶著孩子出來認識一下大自然,體驗一下勞動的辛苦,讓他們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增強對農業農村的瞭解。與她同行的還有幾個單位的朋友,把採茶的勞動當成了生活的快樂。

據瞭解,德江目前累計發展茶葉17.7萬畝,採摘面積14萬畝以上,像田超這樣的茶山在分佈平原、合興、沙溪等14個鄉鎮80多個村100多個山頭,成為眼下吸引城裡人的務工增收、體驗生活好地方。(馮勝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