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一)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一)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因80后长大成人而形成的那批人口红利以及中国在加入WTO后释放出来的利好政策,使得各类外资企业纷纷投资中国,建立厂房,招聘员工。得益于那个企业增长的时代,从2008年入职一家老牌日资企业开始,我兜兜转转地在德资、比利时资、台资和意大利资的外企任职,可以说我十几年间的大部分时间都受聘于外资企业。这些企业带来了很多具有外资企业文化的招聘方法,例如:第一次面试、第二次面试、终试;HR评估、用人部门评估和总经理评估等。这些方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人自己的企业中,丰富了很多国企和民企的招聘手段。

2008年深秋,我参加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外企面试。当时这家企业在天津已经运营了16年,从1992年正式在本地注册到20世纪末,它给员工提供的薪资在天津一直高于平均水平。这是一家以组装和生产电子产品为主营业务的工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其薪水较高,吸引了很多员工入职,人数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3000人左右。熟悉这种电子加工厂的都知道,由于每年所接到的订单总量不同,厂里会根据工作量裁减和招聘员工,所以员工的流动性很大,在需要招聘员工的时候会比较急迫。我是在天津红极一时的泰达人才网上发现该企业的招聘信息,就直接投递了简历,很快便收到了面试的邀约通知。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一)

面试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个岗位共需要招聘多少人,和我同时到场的就有八九个人之多。大家来的都比较早,前台人员安排我们在前厅稍候,我环视了一下参加面试的这些人,他们的样貌都很年轻,年龄差不多都在二十三四岁上下,有的像是刚刚毕业有些拘谨地坐立不安,有的和我一样已经工作过一年,踏实地坐在椅子上等待。大家彼此都不认识,大概也都知道是过来竞争相同的岗位,如果聊起天来难免会尴尬,索性彼此都不寒暄。我们等了没多久,一位身穿着绿色工作服的年轻女员工从前台侧面的门走出来。她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脸上没有一点表情,眼睛既不看这些准备参加面试的人,也不注视脚下的路,胳膊下夹着一个浅蓝色文件夹,慢悠悠地走向这些求职者,好像这几步路熟悉得不能再熟。我们这些人不约而同都站了起来,当中有几个年龄稍长的微笑着向她点头示意,由于没有得到她的任何回应,就马上收敛起来了笑容,大家或前或后地围拢着她,但是没有人主动开口和她说话。这位女员工扫视了我们一眼,只冷冷地说了一句:“都跟着我到会议室来吧。”她的话不多,态度像极了某些名字冗长又权力颇大的部门办事人员一样,让我们看了生气,又不能发作。大家急迫跟着她的脚步,但是都不敢跟得太近,仿佛小学生跟着老师要去到办公室受训一样。

走进会议室以后,我发现这间屋子很大,中间布置了一张传统的闭环型会议桌,桌子旁边整齐地排放着十几张皮革转椅,看得出来这些家具已经使用了多年,但是都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屋子前部的墙面上挂着一块墨水笔专用白板,上面残留着一些看不出什么字的涂鸦。内部所有的墙面都用暖白色墙纸覆盖,墙上没有什么装饰,只挂了一个黑字白底的圆形钟表,显得格外醒目。那女员工吩咐所有求职者坐下,然后打开手里的文件夹,拿出十来份试卷和表格,给大家分发下去。大家传递着试卷与表格,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笔,这时听她又开口说道:“这是一份心理测试试卷和个人信息表格,你们先填写个人信息,并且把期望薪资写在表格左上角。一会我会打开录音机,请大家跟着录音的提示作答试卷。”也不等任何人提问,说完就走出门去了。可能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这个测试环节,都以为是类似于高考中英语听力考试的题目,于是赶快阅读手中的试题。翻看之后我发现这些试题都是一行挨着一行的数字,每个数字的数值最大不会超过两位数,而且大家手中的试卷完全一样,看来这考试也毫无规避作弊的意愿。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一)

那女员工出门不到十分钟就返回了会议室,手里拎着一台卡带式录音机,这阵势简直酷似中学时代的英语课老师准备播放课文录音,给学生们练习听力的样子。她也不问大家是否准备好了答题,直接说了一句:“现在开始答题。”随即按下了录音机的播放键。录音机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听上去不像平时广播电台或者电视台那种具有磁性的播音员声音,而是像由一个声音宏亮的电话推销员发出,缓慢地介绍说:“试卷一共有20道题,每道题由若干随机数字组成,请答题人员听到‘叮’的一声后开始答题,把相邻的两个数字相加求和,并且把求和的结果写在这两个数字中上方空白处。每道题的答题时间有限,再次听到‘叮’的一声后开始作答下一道题。”

所有人握紧了手中的笔只等发号施令的一刻,随着“叮”的一声响,我心跳加速,奋笔疾书,唯恐时间不够做完这100以内的所有加法题目。但是另一声“叮”根本没打算让任何人完成第一题,堂而皇之地响了起来。虽然有些不舍,但是根据我多年来应试的经验,对于无法完成的题目,一定不要徘徊。同样的,在没有完成第二题的情况下,第三题的答题信号已经给出。在答过了前几道题之后,我发现每道题中,多则可以完成10次求和,少则8次。忽然间我恍然大悟,这只是测试心理素质稳定性的把戏,只要答题数目大体相同,那么就说明这个人心理状态比较稳定,至于答题数目的多与少则根本不重要。于是我再也不和时间赛跑,对每道题只完成9次或者10次求和运算,然后安安稳稳地等着考试结束。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一)

很快地,录音里传出来“停笔”的指令,有些人不明所以,还在不舍地拼命作答,搞得那女员工很不耐烦:“说你呢,赶快停笔!你们都停笔,把试卷和表格都交上来,到外面等通知。”大家纷纷把手中的纸张传递给她,然后站起身来,陆陆续续地走出会议室,回到刚才就坐的前厅。大家回到前厅之后,像学生们刚刚完成了期末考试,想和别人核对一下答案一样,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之前的沉默被一扫而空。我没有说话,静静地听着他们每一个人发表见解。先是有一两个人抱怨时间太短,题目太长,根本做不完。而后有一位穿着夹克衫牛仔裤的瘦子,稳稳地坐在沙发上,翘起他的右腿搭在左腿上,慢条斯理地说:“你们根本没有必要做完,这就是要看你每道题答题的数量是不是大致相同。如果前一道题你全答完了,后一道题你只完成了一半,那说明你心理素质有问题,情绪容易波动。”说完了,他向椅背上一靠,右手食指和中指有韵律地敲打着自己同一侧的大腿,摆出一副说文解梦的模样。

这时候,那位女员工应该是已经完成了所有资料的整理工作,又重新走出会议室来到我们面前,手里拿着一份表格,“谁是XXX?”她高声问道,打破了正在进行的答案核对。一个高大的小伙子走了过去回答到:“我就是。”这女员工依然是头也不抬,说了一句:“跟我到会议室面试。”扭头便走。那小伙子慢慢跟着她,我从侧面看过去,这两个人的高度差了两个头,气势却刚好相反。大家看他们走远,又开始东一句西一句地聊了起来,声音高的时候,前台的员工会过来制止。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一)

没多久,那大高个子从会议室出来,有几个人围过去问他面试的情况。对于那些比较关切的薪资问题以及能否上岗的问题,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没聊几句就告辞了。我心中想,或者他能通过面试,只是不愿泄露面试题目,而增加其他竞争对手的胜算;或者他根本就通不过,连面试问题也不知如何作答。这时候那女员工又出来叫人面试,被叫到的跟她去,没被叫到的依然留下等。

经过了几个人的面试,终于轮到我了,我随着那女员工来到会议室,只见白板前面已经坐定了两位男性员工,都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白色电工帽子。其中一个无所事事地摆弄着自己的手指头,身上的穿戴有点脏;另一个则托着自己的下颌若有所思,头上的帽子尤其显得干净,像是刚从全新的包装袋里取出来一样,帽子上面印着一行信息,我只瞧见了“经理”二字。女员工指示我坐在这两人正对面的座位,然后把手里关于我的试卷和资料转交给那他们,转身走了出去并关好了门。

那位衣着较为污秽的男性先向我发问:“介绍一下你自己吧。你以前都学过什么?做过什么?”对于这次面试,我其实早有准备。我在上学期间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打了几份和本专业关系不大的零工,感觉完全没有发挥出所学专业的优势,不利于以后的就业。于是我思考再三,把专业课中比较热门PLC的程序设计拿了出来温故知新,又查找了一些电控方面的视频课程去学习,以此为求职的重要筹码。而且我在网上浏览了一些面试的技巧,提前准备了一些回答问题的方案。面试官刚问完,我就按照以往准备的,加快语速说了出来,生怕他们打断我,使我忘记了答案的内容。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一)

然而衣着干净的那位经理还是打断了我,根据我所提到的一个小车自动运行和停止的项目,他问道:“你刚才说小车在遇到轨道终点的开关会停止前进,你觉得自己说得对吗?”一时间我无法作答,不知如何是好。他见我答不出来,笑了一笑说:“小车在遇到开关后绝对不会停下来,而是因为惯性继续前进。”我恍然大悟,心里面立刻忐忑不安,既埋怨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面试准备,竟然忘记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常识;又恐怕失去这次入职的机会,需要重新再找工作。我只能以“是是是,您说得对”搪塞这位经理,他可能恰好来了兴致,刚好找到了一个能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便站起身走到白板前面,拿起一只墨水笔画起图来。他画的正是小车在轨道运行的示意图,只不过在轨道的尽头,画了两个开关,不同于我那只有一个开关的设计。画完之后,他转过身来继续对我说:“你可以在轨道尽头附近安装两个开关,小车遇到第一个开关的时候,给它一个‘减速’指令,让小车开始减速。在小车遇到第二个开关的时候,给它一个‘停止’指令,小车就可以正常停止了”我在毕业之后又被人指点了上学时的课程,实在很是尴尬,只好赔笑说道:“您说的没错”。这经理几步又回到座位出坐好,看了一眼我的简历,问我是不是住在离公司不远的地方。当我肯定地回答他之后,又听他问道:“你到这来上班,能加班吗?”我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可以加班。”他看到我在期望薪资上写了2000元,抬头问我:“你这要求2000元,是税前还是税后?”我回答他:“税前。”他听了很满意,回复了我一句:“我给你2200,你回去等消息吧。”听到这里我如释重负。但是比起那句简短的入职邀请,当时我更期盼从会议室放我出去的指令。

出来之后我冷静了一下,也没有和任何人搭讪,庆幸自己找到了工作,愉快地回了家。过了两天,我果然收到该公司入职的邀请电话,叮嘱我带好个人的毕业证等相关证明,在某天到公司报道入职。从此我便开始了在这家日资电子厂的历练与成长。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一)

(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