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說,引發美國死人最多的戰爭,魯迅這麼說

美國斯托夫人寫的《湯姆叔叔的小屋》,發表於1852年。當時美國各界反對奴隸制的聲音已經很高,這本書成為19世紀最暢銷的文學作品,銷量僅次於《聖經》,在某種程度上引發了美國的南北戰爭。要知道,南北戰爭至今,美國所有戰爭中死的士兵,都沒這次多。戰爭爆發後,林肯接見斯托夫人說:“你就是那位引發了大戰的小婦人”。

一本小說,引發美國死人最多的戰爭,魯迅這麼說

故事的大致情節是:莊園主謝爾比家有一個很受人歡迎的黑奴,名叫湯姆。雖然謝爾比人很不錯,但他為了還債,還是決定把奴隸湯姆和女奴伊萊扎的兒子賣掉。伊萊扎聽說後,連夜帶著兒子逃往加拿大。湯姆被賣往新奧爾良,在途中,救了一個小女孩,孩子的父親將湯姆買過來當家僕。小女孩病死後,其父根據女兒生前的願望,決定解放黑奴,可還沒來得及辦,就在一次事故中被人殺死。湯姆落到了一個兇殘的奴隸主的手中,最終遍體鱗傷地離開了人世。

一本小說,引發美國死人最多的戰爭,魯迅這麼說

作者斯托夫人出生於牧師家庭,做過教師,經受過一段逃亡生活,對黑奴的生活有生活體驗,是積極的廢奴主義者。1850年美國通過《逃亡奴隸法》,規定懲罰協助奴隸逃亡者,並被限制一些權利。這是斯托夫人創作本書的起因。當時有一名逃亡加拿大的奴隸,寫了一本自傳,也對斯托夫人有很大啟發。斯托夫人沒有去過南方蓄奴州,也沒有種植園生活體驗,這也是南方奴隸主攻擊她的一個主要原因。

全書的主題當然是控訴奴隸制的罪惡,是道德與基督教的對立面。書中他處處以較為極端的語言,講述奴隸制的恐怖:“奴隸制的最可怕之處就在於對感情和親情的踐踏——比如拆散人家的骨肉”。面對南方奴隸主的指責,斯托夫人說這些故事素材,很多是她聽來的。

一本小說,引發美國死人最多的戰爭,魯迅這麼說

這本書具有深遠強大的世界性影響,絕不僅僅反奴隸制這個主題。在男權世界,斯托夫人強調母性是“所有人的道德與倫理模範”,她認為只有母性才能拯救道德,女性的力量與聖潔也是本書的主題。書中所有女性,都能拯救別人。這個主題和基調,影響了以後在美國長達百年的女權運動。

作者還對西方世界的精神歸宿—基督教進行了探索反思,認為基督教不該允許奴隸制存在,兩者之間是矛盾的。書中人物說話、講故事,都從基督教出發,因為這本書還被稱為純正基督教的佈道書。

一本小說,引發美國死人最多的戰爭,魯迅這麼說

因為書中奴隸主鞭打虐待奴隸的情節過於恐怖,著名心理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說,很長時間裡,許多精神病患者表現出的施虐與受虐傾向,是受了《湯姆叔叔的小屋》的影響。

這本書在世界影響極大,自然也包括中國作家。《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第一部漢譯的美國小說,譯者林紓。1904年魯迅在日本留學時讀到此書,寫道:“曼思故國,來日方長,載悲黑奴,前車如是,彌益感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