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2018「改革開放見證者」陳流:改革開放激活雲南藝術市場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陳流1973年生於昆明,1996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為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二級教授、碩士生導師。雲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委會委員。在北京、上海、昆明、臺北、新加坡等地多次舉辦個人作品展。

請回答2018「改革開放見證者」陳流:改革開放激活雲南藝術市場


他的作品曾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美展,獲第五屆全國青年美展無差別優秀獎,併成為第六屆全國青年美展直送作品。

1959年,雲南藝術學院成立,那時任教的優秀藝術家幾乎都沒有省內的,丁紹光、蔣鐵峰等省外的藝術家們給雲南帶來了一些先進的思想。雲南本土藝術家不斷借鑑、學習,並努力探索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陳流便是其中之一。

陳流出生在一個藝術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畫家,通過給出版社畫連環畫、插圖、年畫掙取稿費撫養年幼的陳流兄弟倆。1976年,母親李秀創作了版畫《畢業歸來》,版畫內容描繪了一個從省外高校畢業的雲南彝族女大學生回故鄉,這幅作品對兒子陳流影響頗深。

“我們可以擁有一種自信,我們不再完全依賴省外的藝術家,不再依賴某種更高端思想的灌輸,我們也擁有創造另一種思想的可能。”陳流說,改革開放前後,雲南本土的藝術家已開始形成了一種更自覺、更自信的態度去表達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和社會。當改革開放的大幕正式拉起後,雲南藝術家發生了更大的轉變。

人們能欣慰地看到,80年代雲南的繪畫已經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的美院系統,開始獨立地強調版畫的特徵,雲南版畫異軍突起,在全國美術界各種比賽中都有斬獲,創造了版畫界的 “雲南現象”。到了90年代,雲南的當代繪畫更是成為了中國美術界中旗幟性的標誌,並湧現出了張曉剛、葉永青等一批當代繪畫的領軍人物。

這一時期,雲南還出現了很多畫廊,大多設置在省內各大景點,畫作成了旅遊紀念品來銷售。“那個時候我記得導遊經常到家裡來找父母賣畫,有時畫作能賣到1000元錢、2000元錢,全家人都特別高興。”

在陳流看來,這意味著雲南藝術市場的形成,並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而持續發展。到了新世紀,畫廊逐漸離開景區,畫作變得更加獨立,藝術家們也有了自己的主張。如專門經營國畫的畫廊強調的是一種傳統的精神,而經營油畫的畫廊則給觀眾提供了更多解讀的概念和空間。直到今天,新型的藏家更多關注的是自我需求,新生代的藝術家則更多關注自我的釋放。新興的畫廊精準定位這樣的藏家和這樣的畫家,分類越來越細,涉及到更多的藝術家和收藏群體,這也是雲南藝術市場的一個轉變。

“雲南的藝術市場的確是隨著改革開放逐步形成的,我也算是這一過程的見證人之一。”陳流驕傲地說。

而對陳流自身而言,改革開放40年,是自身學習、鑽研、拼搏至終有成就的40年。他的水彩畫《紅土流雲》表現了春夏交替、時間流轉,《滇池大俠》裡的船帆揚了數十年,《昆明往事》的柿花橋、雙塔、老城則把過去的歲月拉到眼前。如今,陳流與兒子陳序共同創作的畫冊《流傳有序》即將發行,畫作中似乎還能聽見當年母親《畢業歸來》的迴響,往事並不如煙,畫家描繪廣袤自然,也記錄了流金歲月,承載著壯闊歷史。

雲南網記者 字月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