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2018|黃必志:“牛協主席”和他的“雲嶺牛”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黃必志,留英博士,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雲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院長、“雲嶺學者”、國務院津貼獲得者、雲南省畜牧創新團隊帶頭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帶頭人、雲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雲南省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牛業協會會長、雲南省肉牛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農業部行業科技專項首席科學家、國家肉牛犛牛產業體系崗位專家。


請回答2018|黃必志:“牛協主席”和他的“雲嶺牛”


1984年,一架飛機載著中國農業部門“特別邀請”的一批澳大利亞莫累灰牛,從南半球的墨爾本起飛,跨越大洋,順利降落昆明巫家壩機場。

從此,代號B(婆羅門牛)M(莫累灰牛)Y(雲南黃牛)的雜交牛群體像一顆發光的火種,在科研工作者面前閃耀。


請回答2018|黃必志:“牛協主席”和他的“雲嶺牛”


基因固定才能形成新品種,其培育過程需要不斷分離、篩選。兩個品種雜交會產生3種雜交表現,三個品種雜交會產生9種表現。當這種幾何式的組合變化與時間和生物群體數量發生聯繫時,篩選與分離將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浩大工程。


請回答2018|黃必志:“牛協主席”和他的“雲嶺牛”


從二元到三元,把雲南的地方肉牛品種培育引向了一條前所未有的創新之路。

經歷31年,雲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院長黃必志和他的團隊成功開創了我國首個自主培育的三元雜交肉牛育種先河,突破了雲南乃至我國南方肉牛業發展的瓶頸,填補了我國南方沒有生產高檔“雪花牛肉”的專門化品種空白,打破了高檔牛肉依賴“日本和牛”的技術壁壘,雲嶺牛已成為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的新亮點。


請回答2018|黃必志:“牛協主席”和他的“雲嶺牛”


2013年11月,雲南省農業廳向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提交肉牛新品種審定申請;2014年10月27日,農業部在北京召開國家新品種(配套系)終審,“雲嶺牛”通過審定。經公示,2014年12月8日,農業部為“雲嶺牛”頒發了新品種證書。2016年,農業部將“雲嶺牛”列為“十三五”南方肉牛主推品種。


請回答2018|黃必志:“牛協主席”和他的“雲嶺牛”


“‘雲嶺牛’是雲南自主培育擁有知識產權的中國南方第一個肉牛品種。”歷經30餘年艱辛才能成功選育一個新品種,黃必志深知農牧產業創新的艱難,其中需要農技人員的多年堅守,更需要不斷開拓思維。

在這條艱苦的科研路上,31年中,參與“雲嶺牛”培育工作的科技人員總計達千餘人、單位28家。


請回答2018|黃必志:“牛協主席”和他的“雲嶺牛”


 這頭“南方第一牛”,點燃了雲南的“牛省夢”。

《雲南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十三五”雲嶺牛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雲嶺牛品牌、產業,讓雲嶺牛走遍雲嶺大地、走出國門”。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出欄雲嶺牛50萬頭以上,肉產量達15萬噸以上;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450億元以上,增加值達130億元以上;從事雲嶺牛養殖戶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請回答2018|黃必志:“牛協主席”和他的“雲嶺牛”


在“雲嶺牛”的帶動下,一大批“牛倌”快速成長起來。馬龍縣馬鳴鄉的村民劉國益通過合作社與雙友牧業合作飼養“雲嶺牛”能繁母牛72頭,每年每頭可獲得補貼1000元,母牛保險、防疫均由政府全額補貼,靠養殖“雲嶺牛”,劉國益蓋起了兩層小樓、開上了轎車,發了“牛財”。

產品有了銷路,“雲嶺牛”養殖成了有奔頭的產業。目前,我省不少地方通過養殖“雲嶺牛”進行精準扶貧,帶動一方百姓致富。


請回答2018|黃必志:“牛協主席”和他的“雲嶺牛”


在西盟佤族自治縣,人們把“雲嶺牛”稱作“扶貧牛”。當地農戶通過種飼草、代養牛、養牛場打工3個途徑參與項目推廣。打工工資100元一天,種植飼草一年收入好幾萬,代養牛的收入則更加可觀。

“通過建立‘雲嶺牛’產業聯盟,企業抱團發展,未來,‘雲嶺牛’產業發展也將繼續走全產業鏈推進的路子,龍頭企業引領的模式。通過規範養殖、優化銷售渠道等手段,讓‘雲嶺牛’真正造福一方百姓。”看著昆明市小哨鄉草場的牛舍內體型健碩、毛色黑亮的“雲嶺牛”,黃必志信心滿滿地說。

雲南網記者 楊之輝 郭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