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頂嘴,你說一句頂十句,心累心塞不用急教你如何解決

孩子會頂嘴,你說一句頂十句,心累心塞不用急教你如何解決

大家好!我是方哲萱。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孩子說不得,你說一句,他就頂十句,該怎麼辦呢?

現在的小朋友,都口齒伶俐,在家庭中往往出現這樣的場景,比如玩具灑了一地就要跑出去玩,媽媽說:“不收好不能出去玩。 ”孩子就說:“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收拾玩具。”媽媽把門關起來不讓他出去,他就叫起來:“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孩子會頂嘴,你說一句頂十句,心累心塞不用急教你如何解決


孩子愛頂嘴,又能說會道,如果直接阻止他頂嘴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父母就產生了巨大的困惑和苦惱。其實,如果仔細聽,我們往往會發現,小朋友用來頂嘴的方式,幾乎都是平時父母說話的方式,他看起來伶牙俐齒,其實不過是在模仿周圍的人罷了。

如果父母特別愛和孩子講道理,孩子也就學會這種方式,雖然很多時候他講的都是歪理,但學得像模像樣,家長也是哭笑不得的。因此,我們常常會提到,不要經常和小朋友講道理,告訴他怎麼做事,而是要以身作則,直接用行動告訴他。當我們看到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時,真的應該先反省一下,自己做得好不好呢?比如,做為小朋友的父母,我們又是如何與長輩互動交流的呢?如果我們經常給孩子做正確的示範,孩子也會模仿得很好的。

另外,父母還要想一想,孩子總是頂嘴,是不是因為父母經常不考慮孩子的意願,獨斷專行造成的?比如孩子正在玩得高興,父母一定要他馬上洗漱睡覺,孩子不喜歡吃某種食品,父母硬要他吃等等。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獨立性越來越強,就會覺得父母處處干涉或限制自己,自然就會頂嘴。你會問,難道就應該每次都照顧孩子的意願嗎?他的意願如果是錯誤的呢?

我當然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想要強調,親子之間應該加強溝通交流,讓感情在親子間更好的流動,而不是隻是一味的樹立父母的權威。我當然也不是說不應該樹立父母的權威,而是想告訴大家,父母的權威不是靠樹立權威的方式樹立起來的,而是靠父母的格局與責任心,在生活中自然而然樹立起來的。父母的權威是不是真的樹立起來,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是,孩子是否能夠心服口服。

再有一種相反的情況,父母特別溺愛孩子,也會導致孩子缺乏約束,不懂禮貌,對父母長輩缺少起碼的尊重,這也是現代家庭常見的問題。孩子小的時候,及時我行我素,也顯得很聰明可愛,但是長大了,習慣又養成了,成為家庭的煩惱了,再糾正就難了。

孩子會頂嘴,你說一句頂十句,心累心塞不用急教你如何解決


那麼,孩子已經有了說一句頂十句的習慣,家長該如何引導呢?除了可以根據以上各種原因對號入座,儘量改善自己的態度,歸於中正,以身作則外,我們重點講一講該如何與孩子溝通。

我們還是用開頭的例子來做個示範。孩子把玩具弄了一地,不收拾就要出去玩,而媽媽希望他把玩具收好再出去玩,這個時候,如果媽媽脫口而出,“把玩具收好再出去”,這樣一句命令的語言,顯然是無效語言。

在親子溝通技巧中,凡是指責、評價、說教、命令、警告這樣的語言,都是屬於“不接受”語言,因為這些語言讓孩子聽上去父母是不接受他的,因此很容易就為親子的溝通設置了障礙。大家可以試想想,如果你的上司每天都對你採用指責、評價、說教、命令、警告的語言說話,比如:“小王,你看你這份報告寫得多混亂,先不要想著出去見客戶了,把報告趕緊重寫一份交上來。”你的壓力和負面感受大不大?在這種情形下,你有積極性去提升和改善嗎?

如果上司說,“小王,我看到你這份報告在好幾個點上都沒寫清楚,我知道你今天要見重要客戶因此時間比較趕,昨天也是加班做出來的,不過你的報告對我們接下來的發展非常重要,你看能不能重新整理一下,有什麼困難我們可以交流解決。”這樣,你的感受是不是完全不同,會覺得自己是被理解的,被接受的,於是,就會很願意配合,甚至會主動承擔責任呢?

同理,當面對孩子時,假設換一種溝通方式,可能會更有效,比如,你可以這樣說:“媽媽知道你和小明約好了要出去玩,同時,你把玩具弄了一地,也需要整理。你看怎麼辦呢?”

說“媽媽知道你...”代表對孩子的理解和接受,接下來,用“同時”來代替“但是”,就是,說“同時,你把玩具弄了一地”,而不是“但是,你把玩具弄了一地”。因此,一用但是,這種轉折詞,就把前面的理解和接受,都抹殺了,而用“同時”,代表著並列關係,孩子就會聽下去。最後,把問題拋給孩子,因為你說出的是事實,而非指責,孩子就比較能夠心平氣和的去面對。

接下來,我不再演繹了,實際生活中,很多事情,孩子都往往比我們更有辦法,你可以試著和孩子寫下四五種解決方法,再在其中選擇雙方都能接受的一種來實行。當父母和孩子雙方產生衝突時,都可以用這樣的溝通方式來解決。

當然,孩子也是分不同類型的,總體來說,可以大分為兩類,情緒型和平和型。面對平和型的孩子,平和的溝通方式總是會奏效,而面對情緒型的孩子,是有個概率的。那麼,其實也不必擔心,情緒型的孩子容易起情緒,同時過不了一會,情緒也容易過去。反而是平和型的孩子,一旦有情緒了,卻不容易過去。

那麼面對情緒型的孩子,父母只需要等待他的情緒波過去,再來溝通,當然前提是,父母本身是沒有情緒的。如果父母很容易被孩子的情緒影響,那又是另一個話題了,在準備本系列課時,我發現父母和孩子的不同人格類型該如何相處的這個話題,其實蠻重要的,本課無法展開,我們的線下課會有相關的內容,以後爭取做成線上課,幫助到更多家庭。總之,任何的溝通,都需要在彼此平靜的狀態下進行,把握好這個總原則,事情就容易解決了。

以上,是關於孩子頂嘴問題的一些溝通上的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今天就談到這裡吧,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