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救樓市失敗?國家一錘定音,央媒明確表態,剛需迎來2大好消息

經過一二十年的快速發展,房地產行業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我們可以通過三個數字簡單瞭解一下:首先,一般來說,一個行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佔比超過5%就是支柱產業,而如今房地產及相關行業在GDP中的佔比超過15%。其次,對於各個城市來說,土地出讓金與財政收入緊密關聯,尤其是對那些普通三四線城市來說,土地出讓收入甚至佔到財政收入的40%以上。此外,根據相關機構數據顯示,目前房產已經佔據了家庭財富的70%以上,房價的變動直接影響家庭財富的變動。

營救樓市失敗?國家一錘定音,央媒明確表態,剛需迎來2大好消息

由此,不難看出,房地產行業不僅與國民經濟、各地方財政收支有關,更與我們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因此,就不難理解,在面臨2020年”黑天鵝“事件影響時, 包括濟南、天津、南京、西安、無錫、南昌、蘭州、蘇州等在內的全國多個城市都先後加入到了“營救樓市”的行列當中去。比如,蘇州取消了封頂和現房銷售,南京等城市明確土地款可分期繳付,蘭州將商業貸款的首付比例從七成降至五成,內蒙古赤峰則明確二手房的交易稅額財政100%補貼等等。

諸如此類的政策,我們在第一季度看到了許多。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全國累計出臺房地產調控次數171次,同比上漲65%,其中1月36次,2月75次,3月60次。不可否認,在一定程度上,這些調控政策的出臺有利於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運行。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面對大局已定的房地產市場,這次對樓市的“營救”行動毫無疑問是不成功的。

營救樓市失敗?國家一錘定音,央媒明確表態,剛需迎來2大好消息

為什麼說營救“失敗”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地方

第一、房住不炒基調不變,多地具有實際意義的“救市”政策均被“叫停”。

過去這一兩個月,很多城市出臺了為房地產紓困的政策,比如減稅降費,放鬆預售條件,發佈購房補貼,取消部分區域限購、下調首付比例等。但截至目前,真正具有實際意義的,能刺激市場的“救市”政策都被“叫停”了,一共涉及8個城市:駐馬店首套房公積金首付比例下調至20%,廣州公寓限購鬆綁,寶雞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濟南產業園區內取消限購,海寧房博會期間放開限購,青島限時100天取消限售,赤峰鼓勵個人購房取消限售,湖北荊州首套房首付比例下調至20%等。

面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房地產調控最嚴厲的時候過去了,進行適度的調整是必然趨勢。雖然下調首付、取消限售、限購等可以刺激需求,帶動房地產復甦,但這些措施無一例外的都給炒房客留下了可乘之機,有引起房價新一輪上漲的可能,顯然違背了國家提出的房住不炒的長期定位。同時,這些具有實際意義的“救市”政策紛紛遭遇“半日遊”、“一日遊”等,這意味著調控顯然不會全面放鬆,所以這一輪大規模的“救市”行動是“不成功”的。

營救樓市失敗?國家一錘定音,央媒明確表態,剛需迎來2大好消息

第二、房價回調趨勢短期難以改變,打折促銷已經成為全國普遍現象。

前兩天,筆者在某二手房門店看到了一幕,某炒房客將現房掛到了單價10000元,結果仍舊是無人問津,而筆者查詢了一下,目前該房源周邊新盤價格基本都在14000左右,每平方米下調4000元,幅度確實比較大。其實,過去兩三年,二手房市場一直都不活躍,不僅是掛牌週期延長,價格也不斷下調。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北京的田女士在豐臺有一套房子要出售,兩三年前,這套房子可賣到500萬,如今縮水160萬,仍舊無人接盤。顯然,目前賣家已急於出手,但購房者開始理性觀望了。

不僅二手房如此,打折促銷也已成為開發商加快銷售和回款的主要方式。究其根源,除了購房者更加理性,還有就是融資渠道依然偏緊。無論央行降準還是降息,都明確了扶持實體行業的目標,對於房地產的利好效果有限。就拿此次公佈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看,1年期LPR環比降低20個基點,5年期LPR環比降低10個基點,顯然這是一次非對稱性降息,意味著房地產方面的信貸政策不會明顯放鬆。此外,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進入2020年以來,全國已有174家房企申請了破產清算,平均每天約1.6家。

營救樓市失敗?國家一錘定音,央媒明確表態,剛需迎來2大好消息

第三,不管情況多特殊,國家一錘定音,央媒明確發聲,房價走向基本已定。

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206504億元,同比下降了6.8%。就在不少人開始疑問房地產這把“夜壺”會不會再次被拿出來用一用時,隨後國家一錘定音,再次重申了“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定位”。此外,經濟日報也刊文表示:特殊時期,一些地區曾多次出現試探性鬆綁,違規為樓市輸血,以及放鬆調控,這是向市場發出了錯誤信號。無獨有偶,人民日報也曾評論稱,中國不會再走靠房地產拉動經濟的老路了。

不難看出,針對未來的房地產走向,國家已經一錘定音了,央媒也釋放了明確的信號:不管目前情況有多麼的特殊,房地產這個“夜壺”不會再被拿出來用一用了,而且當前經濟正在向高質量轉型,房地產行業也的確需要做出一定的轉變了。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儘管房地產對我國經濟增長仍有較大貢獻,但我們經不起房價再來一輪高漲了,而且當前鞏固調控成果的意義更為重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當前的房地產行情,購房者也正在迎來兩個好消息。

營救樓市失敗?國家一錘定音,央媒明確表態,剛需迎來2大好消息

基於以上行情,購房者正在迎來兩大“好消息”

好消息1、首套房貸款利率不斷下調,買房成本有望降低。

根據央行公佈的最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來看,1年期LPR為3.85%,較3月降低20個基點,5年期LPR4.65%,較3月降低10個基點,這是自去年8月開始執行LPR以來的第4次調整,同樣也是降幅最大的一次。眾所周知,5年期以上LPR與住房貸款利率直接掛鉤,一旦走低,自然會引導房貸成本下降。

我們以此次降息為例,按照貸款100萬元,等額本息30年的方式計算,此次合計節省21637元。據瞭解,目前全國存量房貸約30萬億,如果全部按照這個標準計算,相當於給全國所有存量房貸購房者一年節省150億元的利息。值得注意的是,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此次降息並非終點,在降稅減費的大趨勢下,房貸利率呈長期走低趨勢,這對購房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營救樓市失敗?國家一錘定音,央媒明確表態,剛需迎來2大好消息

好消息2、打折潮下,遇到高性價比房源的機會大大增加。

一位房產中介告訴筆者,如果沒有價格優惠很難吸引客戶來看房,有時候好幾天才碰上一位客戶,而且由於客戶白天上班,有時候還要等到客戶下了班,晚上再帶著去看房,而且成交的概率也不高。不僅二手房遇冷,新房也在降價。據第一財經報道,3月份前十大房企當中,平均銷售均價有8家較去年均價有所下滑,而且這8家的降價幅度基本在3%~13%不等。對此,世茂房地產總裁許世壇預計,2020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可能會有10%~15%的下跌空間。

無論是二手房業主還是開發商,之所以願意不斷降價讓利,筆者認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銷售壓力、資金壓力,以及對未來房價走向的不確定性。因此,降價跑量將會成為2020年房地產市場的常態, 這對購房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這意味著不僅可以精心挑選,而且今年很多房子確實有價格優惠,遇到高性價比房源的機會也大大增加了。當然,至於要不要買房,關鍵是要看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如果你不打算長期租房,而且也遇到了高性價比的房子,有能力就早買,不過還是要儘量避開那些地段不佳、品質較差、配套不全的房子,然後合理控制負債,不要讓房子成為了累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