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忽視到迴歸:一場勞動教育的“翻身仗”

從忽視到迴歸:一場勞動教育的“翻身仗”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意見指出,要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並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勞動素養評價結果將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升學的重要依據。

面對這一重要導向,人人紛紛叫好。重視勞動教育,也的確是從學校到社會的一致共識。

中國高端教育智庫校長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徐長髮認為,勞動教育在中小學是德育、技術意識、創新意識與文明意識相互作用與統一的一門課程。它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育人的功能。

但現實中,在“應試教育”屢禁不止的背景下,在“智育至上”的思想作祟下,在各種陳腐觀念的影響下,勞動教育已經在學校裡被置於極其邊緣化的地位,除了極其有限的一些勞動機會外,作為教育目的和內容的“勞動”,大多數時候都“隱身”了!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結果令人擔憂:喜歡勞動、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僅佔兩成,能夠做自我服務性勞動的孩子不足半數。

面對這樣的現狀,教育者們該如何正確對待勞動教育?如何讓勞動教育迴歸學校、迴歸孩子?這是本文所探究的目的。

01 被忽視的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曾是我國學校教育的傳統,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的關鍵一環。曾幾何時,幾乎所有的大中小學校都開設了勞動課。

但在今天,勞動教育已成為最受忽視的教育,據調查,72%的學生認識到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都是勞動,56.2%的學生認為社會上沒有最低賤的勞動,但只有6.8%的學生願意將來做一個有技術的工人或農民,隨著學段升級,這個比例還呈下降趨勢。

從忽視到迴歸:一場勞動教育的“翻身仗”

當勞動教育一再缺位和異化,學生就只能在“紙面上”完成所謂的“成長”。教育的多元性和可塑性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學校和家庭一面在鄙夷勞動教育,弱化勞動教育,一面卻又不得不默默承受其帶來的苦果。

什麼原因導致勞動教育的缺失?徐長髮分別從社會、學校、家庭三個層面提出論斷。

❶ 社會層面:全社會對勞動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戰略意義認識不足;對勞動教育簡單化理解、簡單化對待、世俗化理解、世俗化對待的現實並沒有改變;勞動教育的真理性、教育性、基礎性和戰略性等特點在社會輿論和宣傳上還沒有形成共振、共鳴和廣泛共識。

❷ 學校層面: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勞動教育還未能切實地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來,缺乏應有的實踐地位。

❸ 家庭層面:獨生子女多是嬌生慣養,為了應對升學考試,一些家庭淡化和放棄勞動教育,家長沒有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培養者。

從忽視到迴歸:一場勞動教育的“翻身仗”

在這三個層面中,社會原因具有其操控的侷限性,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而教育的主體是學校與家庭。所以,勞動教育的缺失可以重點從這兩方面著手。

  • 學校:勞動教育被漠視,勞動課程無從實施

❶ 勞動教育被忽視,教師的勞動教育觀念有失偏頗

一些教師將知識學習與勞動教育看成是對立的,認為學生勞動佔用的時間多了,學習時間就少,學業成績就會下降。在這種思維主導下,教師經常理所當然地侵佔本該屬於勞動教育的時間。

❷ 教師將勞動異化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很多人還認為這一懲罰形式既避免了體罰等引起的倫理爭議,又可以讓學生得到合理規訓,是一個“不錯”的教育手段。

於是,每當中小學生犯錯,班主任就可能宣佈:罰檫黑板或者打掃衛生一週!長期以往,會讓學生產生“以勞動為恥”的觀念,漠視勞動的重要性。

❸ 學校勞動課程與實踐活動的開展難以落實

目前,勞動教育的課程實施是作為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一部分列入的,課程地位與其承擔的任務不匹配,在實踐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挫折。為了“應試教育”的各種利益,有些地方對待勞動教育的態度和表現是:上邊撥一撥,下面就轉一轉,你不撥我不轉;“走著瞧,試著看,打太極,應付辦”,“兩張課程表”,各有小算盤。

有的地方尚未開設勞動技術課程,一些學校是圍繞上級考核要求和迎合社會公眾心理需求開設課程,高考考什麼就開什麼課,勞動技術課則根本排不上隊,連“戶口”也沒有。

從忽視到迴歸:一場勞動教育的“翻身仗”
  • 家庭:勞動被視為孩子學習的絆腳石

❶ 父母的溺愛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結構中,孩子從小被過度溺愛,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許多家長忽視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習慣性地包辦代替。

曾有位寶媽表示,她的孩子上小學後要做值日,但孩子在家從未做過任何家務,根本就不會,所以她不得不經常要提前去學校替孩子做值日。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勞動意識如何養成?

❷ 學習至上思想的影響

在一些極度“望子成龍”的家庭中,經常會聽到家長給孩子灌輸這樣的言論:你只要好好學習,把書讀好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不用理會。正是這樣的觀念造就了一批批高分低能的“殘疾兒”。

就這樣,家庭與學校雙向勞動教育的缺失,使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從小就偏離了方向,衍生出的是學生輕視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心態與行為。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眼高手低、好逸惡勞。這樣的孩子即使成年後也難以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競爭中立足。

從忽視到迴歸:一場勞動教育的“翻身仗”

02 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與價值

放眼望去,中國孩子都忙著走在各種培訓班的路上。平時放學還要補課、寫作業,週末還有書法課、舞蹈課等各種興趣班。學習這麼忙了,還有必要勞動嗎?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再說,現在生活水平已經很高了,自動洗衣機、自動洗碗機、掃地機器人等高科技產品為大家省了不少事,未來科技或許會代替掉更多勞動。那孩子還有必要自己動手勞動嗎?

不過,據說有這樣一項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承擔家務勞動的孩子比起不承擔家務勞動的孩子,成績好了27倍!

另據哈佛大學的一項調查研究,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比例為15:1,收入也比後者高了20%。

是否確有這樣的研究,其結果是否屬實,是否有科學性?筆者沒有詳細考察過。這樣的結果或許是有一定說服力的,但是,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絕不僅僅如此!

這樣的論調,仍是固守著“智育至上”的老觀念,將勞動教育作為智育的附庸,用很功利的觀點去審視勞動教育。持這樣的觀點去開展勞動教育,仍不免墜入“應試教育”的窠臼。

勞動教育,自有其獨特的、更重要的價值!

從忽視到迴歸:一場勞動教育的“翻身仗”
  • 勞動創造最真實的價值

勞動不能簡單理解為洗衣、做飯、打掃衛生,體現為教育,它是知識的躬身修行;體現於社會生產,它是創造真實價值的手段。

勞動,用更多的詞彙描述它,可以是務實、做事、操作、實踐,這幾乎是用人的全部感官去認知和學習。勞動教育的意義,貴在讓學生用身體丈量物理和心靈的世界。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繫。”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可能在身、心、靈三個維度上以“勞動”為施力點,並確立其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 勞動培育幸福生活的能力

在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首先還是要讓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基於辛勤勞動之上。

當教育迴歸到實際的勞動實踐,迴歸與他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而又力所能及的實際操作,學生的生長也就與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他們的創造力被激活,他們的生命力被喚醒。在這種良性的激發下,學校朝著“教育即生活”、“社會即學校”、“教學合一”的美好方向發展。

我們已經熟知,很多國家的國民教育注重實踐能力,一個人修身立德所需要的一切,已經從學校裡展開了訓練,國民素養由此萌芽。

從忽視到迴歸:一場勞動教育的“翻身仗”

因此,勞動並非一味地艱辛,它是人與世界的充分接觸,我們不能把世界只裝在腦袋上,也要裝在身體裡,由此而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我們的勞動課,不僅要致力於觀念培育,而且重在教人們如何從勞動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培育一種現代“新生活”方式,讓孩子們獲得持續創造好生活的能力。

一句話,勞動教育的重要目的,應該是讓孩子在未來社會中具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說到底,與其苦口婆心地講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如真正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勞動的不易,讓學生認識到勞動在生活中的意義,明白了“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的”的道理。就像法國哲學家盧梭說過:“一個小時勞動教育給他的,比終日向他講述所記住的東西還要多”。

03 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說過:“教育不但應當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敬和熱愛,它還必須培養學生勞動的習慣。”

對家庭而言,首先要讓孩子從小接觸簡單的勞動工作,可寵愛但不可溺愛,從孩子能勝任的勞動能力入手,讓勞動伴隨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而不應以孩子學習任務重為由,剝奪他們自己動手的勞動時間。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錢志亮就曾提出了“捨得用孩子,孩子更有責任感”的理念。家是父母和孩子共有的,每個人都有義務去維持這個家的乾淨、整潔、和諧,孩子也不例外。

從忽視到迴歸:一場勞動教育的“翻身仗”

父母要改掉過度包辦的習慣,允許並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激起孩子內心的責任感。在孩子開始嘗試自己做事情的時候,不打擊他,也不要嫌他笨、嫌他慢,可以在他做完之後,給出一點建議,幫助他下次做得更好。

只有做過家務,能獨立管理自我的孩子,才能明白做好這些事情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才能懂得父母日常點滴的操持,都是那麼不容易。所以,智慧而道德的家長往往會適時進行必要的勞動教育。因為系統而科學的勞動教育,是新時代的幸福哲學。

對學校而言,最重要最有效的還是建立一套具體化、詳細化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但目前,因為勞動教育課程政策剛性作用不強,造成了三大困境:

一是在政策設計層面,勞動教育課程地位不明確,因此影響了它的長遠建設。在許多地方課程的實施中,勞動教育是理論上抽象存在,實際上虛化;理念上強調,實操上弱化;名義上強化,課時上減化;口頭上重視,課程上淡化。

二是在課程開發層面,勞動教育缺乏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在教材建設上缺乏課程標準的指引,各自為政,內容不銜接,甚至脫節、缺項;有的是短腿,有的是斷腿,沒有形成完整學段鏈條。

三是在課堂教學層面,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對勞動資源的使用缺乏很好的融合機制。教師隊伍短缺;課程設置不連貫、不聯動;課程配套資源缺乏等現象普遍存在。

對此,我們選取了幾所學校的勞動課程,希望為各位校長與老師們提供參考。

  • 壽光世紀教育集團東城初小

從忽視到迴歸:一場勞動教育的“翻身仗”

針對勞動教育這一短板,山東省壽光市近年來結合特色學校創建工作,立足學校實際打造了“一校一特色”的勞動教育特色項目和校本課程。

壽光世紀教育集團東城初小把勞動課程作為校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設的麵食課程包括包餃子、蒸饅頭以及做火燒、麵條等,學生上課親自動手製作麵食,課下開展“麵食文化知多少”資料收集整理學習,舉辦校園餃子節等,讓勞動課程“有滋有味”。陶藝課程則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分系列進行,低年級開展超輕黏土製作、中年級開展軟陶製作、高年級開展陶泥製作。“孩子們製陶工藝中動手動腦,學會了技法,學會了欣賞,學會了審美。”該校校長孟祥臣說。

像壽光世紀教育集團東城初小一樣,壽光很多學校立足自身特點打造了勞動課程超市,涵蓋田間勞動、家務勞動、傳統文化、科技創新等諸多方面,學期開始前,由學生自主選課,打造適合每個學生的勞動教育。

  • 河北省大名縣前屯小學

河北省大名縣前屯小學從2016年開始探索勞動課程,規劃建立了桑葚實踐基地,創建蠶寶寶社團,建成農耕園……這些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提升了他們的實踐能力。

學校附近有一處桑葚採摘園,種植了不同品種的桑葚,是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實踐基地,學生在勞動實踐課時到採摘園開展勞動,週末也會到採摘園幫忙埋肥料、清理枝條、澆水;學校實踐基地有豐富的桑葉,學校就從外省購回蠶種,就讓學生上網搜索養殖技術,用5瓦的小燈泡隔著棉布照射進行孵化,保證孵化箱的溫度在20-30度之間……此外,學校還依託農耕文化,開展了農耕特色校園文化建設,重點建設了“農耕園”,農耕園有春園、夏園、秋園、冬園等4個園子,各具特色。為了保證“農耕園”良好運行,學校給每個班劃分責任區,由學生負責種、管、收等工作。

  • 浙江省東陽市實驗小學

從忽視到迴歸:一場勞動教育的“翻身仗”

浙江省東陽市實驗小學一直非常重視勞動教育,有著完整的勞動實踐課程體系。為了讓勞動教育入腦入心,該校分校園勞動、家務勞動、技術勞動、生產勞動、社會勞動五個方面落實勞動實踐。該校推進的勞動實踐課程紮實有效,開展的系列勞動實踐活動精彩紛呈。

尤其是校園勞動值得一提。每天中午,學生們會自主分發飯菜,一人勺飯,一人裝湯,三人分菜,其他同學排著整齊的隊伍,先拿餐盤、勺子,然後端正餐盤,有序等待值日生的分發。

文明用餐後,餐具歸位,垃圾入桶,衛生打掃,每個孩子都有條不紊。

學校認為,勞動教育應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而中午自主分發飯菜只是該校校園勞動細則內容之一。此細則還包括實施一日三小掃,一週一整理,一月一大掃,一期一美化的校園勞動制度,教育孩子尊重自己和他人勞動成果等。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校長會”。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