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的“坑”誰來填?人民日報發聲,讓新基建來釋放更大潛能

一季度實際GDP增長-6.8%,將會打破之前市場關於“增長錨”的預期。

如果二、三、四季度的增長分別是2%、4%、6%,則全年的實際GDP增長為1.6%;若二、三、四季度分別為5%、6%、6.5%,則全年的GDP增長為3%。翻番目標還是不是今年的目標,如果是,後面的力度將超預期,這也解釋了資本市場撬動基建和汽車的邏輯。

但在兩會召開之前,財政空間如何變化尚待明確,邏輯不太容易證實或者證偽。當一個方向是鐵定的,無論如何變化,那就是新基建。

政策加碼,力度“待定”

2020年1季度實際GDP增速從去年4季度的6.0%降至-6.8%——略低於市場-6.0%的預期。經季節性調整後,GDP環比折年增速從去年4季度的6.1%滑落至-33.8%。根據目前公佈的數據估算,2020年1季度名義GDP同比增速從2019年4季度的7.4%降至-5.3%,GDP平減指數從去年4季度的1.3%升至1.6%

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1.1%,比預期的-6.2%好太多,1-2月份-13.5%,說明覆工還是超預期的。但3月社消同比下降15.8%,遠低於預期的-10%。環比來看,3月工業、投資和消費分別增長32.13%、6.05%和0.24%。

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數據。在數據出臺之前,市場雖然預測一季度經濟增速為負,但有沒有勇氣拿出真實的數據這是需要大智慧的。統計局拿出了和中國經濟的實際吻合的數據,真實數據不會打擊士氣,敢於面對真實的經濟狀況才能在政策上對症下藥,讓市場形成正確的預期。

從3月份的各個指標看,隨著復工復產,一些主要的指標相對於前兩個月都有大幅度的回升。比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但3月份同比下降1.1%,降幅較1-2月份收窄12.4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下降19.0%。其中,3月份下降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2月份收窄8.4個百分點。

但值得擔憂的是,主要是3月消費環比2月增速竟然那麼低,這恐怕是比較悲觀的人也沒預測到的,畢竟2月基數如此之低,3月復工之後大家都認為會後反彈,就算不是報復性反彈也肯定有所反彈吧。進入4月後外貿基本GG,消費如果繼續低迷的話,實體制造業必然支撐不下去。

隨著復產復工的推進,2季度GDP增長大概率明顯回升。往前看,內外需增長可能明顯分化,其中內需中政府投資可能明顯加速,而外需面臨較大挑戰。

受到新冠及抗疫隔離措施的影響,中金開工指數1顯示全國一季度的線下行業產能利用率可能僅在65-70%之間,而目前4月開工率已經回到了85%-90%之間、環比明顯回升。從目前的產能利用率估算,二季度GDP同比增長有望明顯回升。

一季度的“坑”誰來填?人民日報發聲,讓新基建來釋放更大潛能

然而,海外疫情加劇、全球主要經濟體在3月中以後相繼按下“暫停鍵”,外需在2季度可能面臨比1季度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更大的挑戰。中金全球經濟活動指數顯示2,4月全球線下經濟活躍度下降6成有餘,且在新冠疫情進入“平臺期”之前難以快速恢復。即使疫情在2季度得到有效控制,中國的經驗、結合對海外政策執行更切實際的假設,預計海外復產復工所需的時間可能比中國更長,3季度前出口可能仍然錄得較大負增長。

與此同時,國內政府主導投資增速明顯回升,地產行業景氣度也有序恢復,有望支撐內需增長。但在兩會召開之前,財政空間如何變化尚待明確,這會增加短期內市場對於全年政策力度和政策風格的分歧。

重陽投資認為,從整體來看,一季度和3月份數據顯示國內經濟供給端領先、需求端跟隨的短期格局,供需兩端皆在繼續恢復和改善,三月份宏觀經濟回升的勢頭是紮實的。但是,疫情在歐洲、美國和全球其他地區的蔓延導致全球經濟自3月中旬以來陷入停滯,對下一階段中國的外部需求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壓力。

好消息是,歐洲大部分和美國部分地區的疫情已經接近拐點,新增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數量均成下降態勢。前瞻地看,5月開始歐美國家重要的製造業,特別是全球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有望率先重啟,全球貿易將逐步恢復。

資本市場作為經濟基本面的領先指標,全球主要股票市場自3月下旬以來持續走強,已經收復了前期下跌幅度的50%。隨著國內外各項保就業、保增長政策的實施,海外疫情逐步走向穩定,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資本市場,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我們有理由保持樂觀。

新基建:逆週期的主陣地

在經濟數據披露的今天,人民日報刊文《讓新基建釋放更大潛能》。文章指出,加強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從短期來看,可以對沖疫情影響,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為穩經濟、穩增長助力,滿足數字經濟的需求。

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5G建設可看作是數字新基建的領頭羊。移動運營商發展5G消息業務的決心,表明5G商用步伐正在加快,推動中國成為全球最早實現5G商用服務落地的國家之一。當前,5G基站的加速鋪展,5G應用在智能手機上的加快普及,都說明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開始發揮效能。

在新基建腳步加快的同時,也要著重關注產業生態建設。以5G為例,一張5G網絡,連接了從通信設備廠商、通信運營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到各行各業實體的上下游產業鏈,能支撐起一個龐大的新一代信息產業,還能夠滲透到其他各個領域,形成強大的溢出效應和牽引效應。只有產業鏈各方齊心協力,尋找到技術和商業的最佳契合點,才能建立起良好的5G產業生態圈,真正讓5G助力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滿足消費者需求和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從而創造更大的綜合效益和社會價值。

在疫情防控期間,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醫療服務、科研攻關、在線教育等各個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消費習慣將會延續下去,形成對新基建的強烈需求。可以說,加強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從短期來看,可以對沖疫情影響,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為穩經濟、穩增長助力,滿足數字經濟的需求;從長遠來看,歷史上每一次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會助力產業發展,新基建也將激發更多新需求、創造更多新業態,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季度的“坑”誰來填?人民日報發聲,讓新基建來釋放更大潛能

任澤平認為,做好較長時期經濟衰退的準備,加快啟動以“新基建”領銜的擴大消費投資內需的一攬子方案。在抗擊疫情和百業蕭條的背景下,中國數字經濟再次展現出了強大競爭力。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在線辦公、在線會議、在線教育、新零售等保障人民群眾生活和生產運轉發揮了巨大作用。

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0%,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只下降0.8%。3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增長8.9%,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9.9%,工業機器人和增長12.9%。展現了中國數字新基建的巨大優勢,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巨大前景,是少有的亮點,後疫情時代將極大催生數字經濟的繁榮發展,新基建、新經濟就是中國的未來,將引領新一輪產業革命和大國競爭。

根據中泰證券測算,預計2020年新基建規模3.3萬億,同比增長26%,到2025年新基建規模保持年均複合增速15%。2019年基建總體投資增速僅為3.8%,新基建增速顯著高於基建總體投資增速,預計到2025年新基建規模將至6.25萬億元,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

新基建還將帶動新經濟實現高速發展,根據信通院《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預計2020、2025年5G將分別拉動間接經濟產出1.2萬億、6.3萬億。2020、2025年人工智能分別帶動相關產業規模1萬億、5萬億,複合增速近40%。

受益政策推動以及新一輪科技週期,2020年新基建迎來景氣度加速上行期,未來5年年均複合增速15%持續高速增長,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具體投資組合看中泰證券組合(見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