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系“消失”的500億:申報債權僅兩百餘億找到對應賬本

作者丨周炎炎

【獨家調查】為何申報了700億的債權,有近500億元沒有相應臺賬確認呢?這也是會議中爭議最大的一點。

風險暴露兩年之後,“中科系”資產負債狀況部分浮出水面。

4月16日,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預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召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視頻會議中公開了中科系的資產負債情況。

截至3月下旬,中科系共收到740份債權申報,涉及債權人人數2035名,申報總額699.23億元人民幣。而這700億元的申報額中,近500億元還未能找到中科建設相應的臺賬對應。

根據中科系的重整思路,採用“上層債權協商+下層資產盤活”的雙線推進模式。這一方面是由於中科建設是集中的負債主體,且中科建設系企業集團間各個主體負債問題相互交織、關聯,使得中科建設系企業集團中單一主體的負債問題很難脫離集團負債解決方案單獨化解。另一方面,中科建設系企業集團的核心資產及具有重整潛力的項目主要下沉在各地重點子公司。因此,對底層資產及重點子公司進行盤活才能真正意義上起到打通資金流、恢復償債能力的目的。

對於重點項目,管理人準備引入投資人,爭取實現突破,儘早形成債務清償方案。

有債權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認可重整思路,但是否順利施行,缺乏信心。多數負債牽涉到分、子公司,至今未能整體審計,並且將來推進的難度很大。此外,債權人還對子公司資產是否在悄悄騰挪和流失而“憂心如焚”。

中科系“消失”的500億:申報債權僅兩百餘億找到對應賬本

七成債權還沒找到臺賬

中科建設系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全資子公司,註冊資本金1.1億元,成立於1991年8月,是一家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代表為顧瑋國。2012年之前,中科建設只做建築施工承包,沒有涉足其他領域,基本沒有融資貸款,盈利微薄。但在2012年到2016年的4年間,公司經營方向改為城市配套服務、文旅、貿易、能源等多個產業。

多元化展業之後,當國家對房地產行業嚴格調控、PPP項目急剎車、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2018年5月開始,中科建設出現兌付危機。

一年前,21世紀經濟報道曾獨家報道,截至2018年12月,該公司總負債高達560億元,涉及債權人178家,而該公司全部賬戶陸續被查封凍結,債務危機無力化解之時又陷入生產停頓。2019年1月24日,在銀保監部門的牽頭之下,178家“中科系”金融機構債權人組成債委會,選舉徽商銀行和中旅焦作銀行為主席單位,華夏銀行、農業銀行、稠州銀行、吉林信託、東亞銀行為副主席單位,共同協商化解“中科系”債務危機。當時,中科建設總經理顧瑋國在債委會上稱,“中科系”對金融機構負債426億元。

根據方達律師事務所的報告,中科建設註冊資本低,外部融資依賴度高(是其註冊資本的上百倍),對外投資收益低,子公司擔保額度過高是其敗局的重要原因。

材料顯示,2019年11月21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已經受理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預重整一案,由方達律師事務所擔任預重整期間的管理人。

從今年1月2日到3月26日,管理人一共收到740份債權申報,涉及債權人2035名,涉及總金額699.23億元。光是債權申報資料就有4.6萬頁。

為何申報了700億的債權,有近500億元沒有相應臺賬確認呢?這也是會議中爭議最大的一點。

已確認的債權方

從債權申報表中可以看到,目前在主持中科系兌付全局的法人代表顧瑋國還被拖欠了9.8萬元尚未兌付。

在中科建設賬面或者其他文件中,已經發現記錄的債權中(共計206億元),申報金額最高的是上海同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24.16億元)、中庚地產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1.78億元)。金融機構中,恆豐銀行債權高達17.11億元,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管有限公司有15.91億元,其他較高的是山東省國際信託(10.93億元)、中鐵信託(10.64億元)、江蘇省國際信託(8.70億元)、上海國際信託(7.81億元)、吉林信託(6.14億元)、鉅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6.04億元)。

但是,這只是目前被梳理的確認的債權關係,更多金融機構的債權流落在分、子公司之間,且目前沒有辦法對賬。比如,在未確認的債權中,出現了這些金融機構:信達金融租賃申報了26.51億元債權,渤海國際信託申報了26.21億元債權,浙江稠州銀行申報了17.14億元債權,華夏銀行大連泡崖大街支行13.02億元,五礦國際信託11.11億元,廣東粵財信託10.20億元,陝西國際信託9.09億元,徽商銀行9.00億元,中糧信託6.72億元等等。恆豐銀行還有另外一筆1.36億元的債權未能確認。

“子公司債權至今尚未確認也就罷了,但是債權人中混雜了很多中科系子公司,讓人難辨真假。”一位債權人表示。

的確,除了上文所述同豐地產是中科系子公司之外,在債權人名單中還有不少“中科”字頭的公司,關聯公司上海貴靈實業集團與其實控人張友金也申報了共計46億元的債權。

重要子公司難穿透?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這次的資產統計只截止到總公司本級及部分分公司,而負債當中應該很多是子公司負債,總公司擔保,所以各家債權人在申報時也統計進來了。

根據管理人掌握的信息,中科建設旗下有各級控股、參股公司448家,呈現以中科建設為“傘間”的傘形結構。其中,未註銷分公司40家,各級子公司405家,中科系的另一個運營主體“中科建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穿透後為中科院行管局100%控股)下設42家子公司。

在會議材料中,管理人指出:中科建設作為中科建設集團最上層的控股公司,承擔了集團絕大部分的負債和擔保責任,而核心資產則主要沉澱在旗下各個重點子公司。由於內外部多種原因,中科建設對部分分、子公司暫不具有實際控制力,甚至不掌握個別分、子公司的財務、經營狀況。

根據律所調查,中科建設主要資產為應收款及長期股權投資,兩類資產賬面金額共計278.64億元,佔中科建設賬面總資產的92.94%。21世紀經濟報道注意到,中科建設貨幣財產僅為3572萬元,且銀行賬戶絕大部分被法院凍結。

管理人稱,目前對兩類資產進行關注,針對應收款,在盤查基礎上啟動對賬及催收流程,針對存在進一步價值挖掘潛力的長期股權資產進行初步排查,並形成了重要子公司清單。

催收清單涉及90家催收對象,共計121.51億元。其中56家是中科系內部下屬企業,總催收額為65.52億元,其他34家是中科建設外部企業,總催收額55.99億元。

根據初步調查,中科建設持有不動產賬面價值8789萬元,另外還有名下18輛車,相較於700億元的申報債務而言,杯水車薪。

不過,中科建設核心資產中有很大一部分在重點子公司中,包括同豐地產、上海意邦置業有限公司、鑫控集團有限公司等。18家重點子公司註冊資本44.38億元。

喪失控制權亦是盤活資產以償債的主要痛點。上述債權人表示,鑫控集團目前與中科系股東間正在打官司,其控股關係存在爭議,且一方認為有騰挪資產跡象。對此,2019年11月14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確認中科建設具備鑫控集團股東身份,但官司還在繼續上訴中。而工商登記顯示,去年5月,鑫控集團已經將其最為重要的子公司——蘇州鑫聯嘉置業有限公司騰挪到西藏森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鑫控集團的住宅項目,全部在鑫聯嘉置業名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