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跌倒”,企業如何“站直”?【大慶讀本·油化】

在疫情和國際油價暴跌等多重因素疊加、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下,大慶石油石化企業積極應對、奮力突圍

油價“跌倒”,企業如何“站直”?


對於石油化工行業來說,2020年的“倒春寒”來得有些猛烈。上一輪低油價帶來的陰霾未完全消散,新一輪低油價衝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來。

3月25日,國際油價跌破20美元/桶。儘管近期由歐佩克產油國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終於公佈了最終版的減產協議,儘管這是“歐佩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減產合作,然而市場對減產幅度並不滿意,消息宣佈後,油價雖大漲8%,但很快抹去漲幅甚至一度轉跌。減產幅度不及預期,油價漲幅依然疲軟。有關專家分析,每桶原油四五十美元的中低價可能會長期存在,油價“5元時代”來臨。

再加上受疫情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石油化工行業正經歷過山車般的巨大沖擊。風暴來臨,誰都無法獨善其身,大慶石油石化企業也不例外。

與油價聯繫最為緊密的業務,最先感覺到市場的“寒意”。大慶油田是全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低油價帶來的直接挑戰是效益問題。應對低油價衝擊的困難很多、擔子很重,不容有失。而且作為國有企業,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必須強化責任擔當,不能只顧眼前,要謀求長遠。在低油價或超低油價的挑戰下,必須進一步平衡產量和效益、當前與長遠的關係,在尊重科學規律的前提下,統籌安排好高質量發展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工作。

對煉化企業而言,這輪低油價也並未帶來普遍利好。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副秘書長龐廣廉曾指出,油價下跌短期來看給煉化行業帶來一些機會,但前提是上下游必須配套,才能穩定盈利。相反,在新冠肺炎疫情拖累世界經濟以及其他大煉化崛起改變國內市場競爭格局的大背景下,此次油價暴跌短期內也給包括大慶石化、大慶煉化在內的所有國有煉化企業帶來嚴峻挑戰。

油價“跌倒”,大慶石油石化企業能否“站直”?

讓人欣喜的是,儘管低油價“寒冬”來得猝不及防,大慶石油石化企業卻也早有準備:之前數次應對低油價所積累的經驗、近年來持之以恆抓降本增效所取得的成果、已深入人心並逐漸成為行為準則的過“緊日子”思想……這些都為應對此輪國際油價暴跌增添了一份底氣和從容。低油價對各業務板塊帶來的衝擊不同,提質增效主攻方向不同、發力點不同,但最終目的相同,那就是一個困難一個困難地克服,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做好分內事,練硬自身功,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

油價“5元時代”來臨,大慶石油石化企業“緊日子”如何過?

“首要之戰”是轉觀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觀念是行動的指南。應對低油價挑戰,首先要在思想觀念上來一次大轉變。既不能盲目樂觀,寄希望於油價的早日攀升,也不能產生悲觀思想,在低油價衝擊面前畏難怯戰。“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發展觀念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要素驅動轉向依靠管理、科技、創新驅動,大慶石油石化企業努力做到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求優。

還要深入推進開源創效和降本增效。大慶油田一季度生產經營保持平穩發展態勢,本土原油產量超產6.27萬噸,天然氣生產同比增加0.48億立方米,實現增銷上產,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特別是大慶油田嚴抓降本增效的思想不松、力度不減、標準不降,牢固樹立效益意識,堅持走低成本發展之路,變被動為主動,從一項“創效活動”、一項“專項工作”升級為一項“系統工程”,從階段性任務升級為長期任務,千方百計控制成本。

還要加快轉型升級,跑出突圍加速度。如何在低油價衝擊下屹立不倒?煉化企業需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面向市場、面向高端、面向未來。目前,大慶石化“大煉油”項目有序復工,大慶煉化增產石蠟、煉油控制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還要人人行動,全員參與。應對低油價沒有旁觀者和局外人,人人肩上都要扛責任。大慶石油石化企業貫徹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引導全體幹部員工固化“省一分錢比掙一分錢容易”的理念,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著手,堅持立足崗位,從車間、班組實際出發,大力開展革新創造,形成真抓實幹降成本、全力以赴創效益的良好氛圍。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疫情防控促成了企業生產管理模式和勞動組織方式變革的“大練兵”,低油價錘鍊著企業防風險的能力和耐力,倒逼著體制機制、管理方式、運行模式、勞動組織等各方面改革,客觀上為加速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難得的“時間窗口”。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應對低油價已成為一道“必答題”,是必須適應的“新常態”。相信,只要從大局著眼,頂層設計、科學謀劃、全員努力,大慶石油石化企業一定能夠堅挺“站直”,堅決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效益實現保衛戰的雙勝利,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大慶力量。

本報記者 張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