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暴漲35億、取代海底撈老闆,賣呼吸機的高材生成新加坡首富

一張最新億萬富翁資產排行榜上,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身價增加35億美元,以總身價125億美元,取代海底撈董事長張勇,成為新加坡首富,排世界財富榜第95位。

邁瑞醫療總部設在中國深圳,於1991年創辦。在北美、歐洲、亞洲、非洲、拉美等地區的超過30個國家設有40家境外子公司。

其生產的SV300呼吸機是中國第一款電動渦輪呼吸機,邁瑞醫療也是中國第一家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醫療設備公司。

從中科大走出的億萬富翁

李西廷是安徽碭山人,1951年,他出生在一個名為李屯村的普通家庭。1976年,25歲的他從中國科技大學的物理系畢業。31歲那年,年輕有為的李西廷便被派到法國第11大學做為期三年的訪問學者。

前半生順風順水的李西廷,並沒有滿足於只做科研。1991年,邁入40歲的李西廷做出一個極為大膽的選擇——創業經商,創辦邁瑞。

醫療公司的啟動資金數額較大,第一次來北京參加展會時,邁瑞只能租得起半個展臺。

多年後李西廷回憶起自己接到第一單生意時的情形,像發生在昨天一般清晰。“拿到第一筆訂單的時候,幾個人激動得簽字時手抖個不停,撕掉了三次才簽好合同。”

當時,醫療器械基本都是被中國之外的國際產商壟斷,於是李西廷便決定走低成本路線,用低價主打中小型醫院市場。

這一決定使得當時中國的鄉鎮、農村醫院都採購邁瑞的醫療器械,也讓李西廷當時有了“低價殺手”的稱號。

身價暴漲35億、取代海底撈老闆,賣呼吸機的高材生成新加坡首富

早期為了節省成本,李西廷連公司的電費都十分心疼,即使到現在公司上市,他節省的習慣還根深蒂固保留在生活中。

李西廷表示“我現在每次離開辦公室都不會忘記關掉燈和空調,即使在外面開會我都會打電話回來囑咐一下。”

在積累了一定資金後,李西廷深知靠價格優勢走不長遠,更不可能在國際市場上真正佔領份額。

他用高額獎金吸引研發人員,並且對國際醫療公司進行收購,吸收先進技術。已經年近70歲的李西廷,如今提到研發依舊能激動得聊一整天,會跑去實驗室和技術人員聊,關注研發層面的困難,再從高層給予支持。

面對這樣一個“科學痴人”,許多人問他功成名就後,會不會也有想休息一下的時候?

他反而笑著表示:“不上班,更累!”

2006年9月26日,邁瑞醫療在美國紐交所開市,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醫療企業。

回憶起為何能在當時的洋品牌市場裡求得生存,李西廷表示致勝法寶有四點:

一、做企業不做生意,著眼長遠發展大勢;二、自始至終產品要掌握核心技術;三、在每個地區都要嚴格遵守當地法律;四、擁有現代化管理,從合同簽訂到食堂菜品都有細緻清晰的管理。

現在,李西廷表示將生產更多的有創呼吸機,以救治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

有關呼吸機的一切

提到李西廷的財富之路,也就不得不提呼吸機。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200萬,各國呼吸機嚴重匱乏的新聞不絕於耳。

那麼,人們為什麼需要呼吸機?

作為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新冠肺炎的主要靶向的器官,就是我們的呼吸中樞——肺。當病毒感染加重時,人體免疫活動也會更加激烈。肺部血管的通透性隨之增加,以便更多的免疫細胞和化學因子進入肺部組織。

然而,這個過程也會導致大量液體從血管進入肺組織,從而增加呼吸阻力。當這種情況加劇時,患者就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一旦發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會在幾分鐘之內死亡。

所以,對於遭遇呼吸衰竭的病人來說,呼吸機就是救命機。當然,呼吸機並不能治療新冠肺炎,它的作用只是暫時全部或者部分接替病人的自主呼吸功能,為患者免疫系統贏得寶貴的時間。

隨著疫情的到來,全球呼吸機極度稀缺。

以知名國際呼吸機制造商瑞士哈美頓為例,呼吸機剛下生產線就會被運走,為了趕工連辦公室員工都上了生產線。

身價暴漲35億、取代海底撈老闆,賣呼吸機的高材生成新加坡首富

由於我國醫療設備行業起步較晚,很長一段時間市場都是被國外廠商所掌控,但近些年少數國產醫用呼吸機廠商逐漸突出重圍,在全球範圍內樹立了民族品牌。

在2019年國內十大呼吸機銷量排行榜中,國產品牌有邁瑞醫療、深圳科曼、誼安醫療三家上榜。

截至4月8日,我國主要呼吸機企業累積供應2.7萬多臺,其中向湖北供應近1.8萬臺,含有創呼吸機3000臺,同時還緊急向國外提供各類呼吸機近1.8萬臺,含有創呼吸機4000多臺。

當前國外求購以有創呼吸機為主,邁瑞醫療和誼安醫療是國內有創呼吸機的頭部玩家。

為了趕產,邁瑞醫療嘗試新開產線、擴招員工、優化工藝等措施並行,甚至訂單已經排到6月後。

但當前我國在呼吸機核心零部件方面的缺口還很大。

從技術壁壘來看,呼吸機屬於知識密集型高技術行業,呼吸機用的組件多為業內通用的標準件,通氣控制精度、人機同步好不好,靠得就是廠家自身的軟硬件技術實力。

這也是我國廠商相對薄弱的環節。國外廠商掌握了大量核心技術專利,國內企業在智能設計、通氣、降噪等核心技術方面研發水平有限,高端呼吸機自主創新能力相對有限。

此次疫情既帶給我國呼吸機廠商猛增的市場需求,又暴露出當下醫療設備供應鏈的脆弱。

在疫情刺激下,國產化替代的腳步已經邁得快了許多。但在看到希望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是包括呼吸機在內的高端醫療器械方面,還是在醫療水平方面,我國與國際頂尖水平之間還有不少差距。

醫療水平背後更是生命高於一切的信念

每當重大傳染性疾病來襲,我們總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醫療資源的重要性。

醫療抗壓能力,成為一個城市乃至國家應對疫情最重要的底牌之一。

過去十幾年,中國的醫療保健發展已經有長足進步。根據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的HAQ指數(醫療保健獲取和質量指數)從2000年的53.3上升至2016年的77.9,上升了近5成。

醫療保健的飛速發展,可能要從17年前的非典開始說起。

從2003年到2018年,中國的醫療投入和建設成果獲得了明顯的增長,人均衛生費用由509.50元增至4236.98元,翻了二十多倍。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擁有量由3.33人增長至6.83人;每千人口擁有的衛生機構床位數由2.45張增長至6.02張。

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醫療情況還存在明顯的短板。比如說,護士的壓力過重。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每千人擁有的護士數量是3.48人,最高的挪威有18.12人,英國8.29人,韓國6.97人,而中國僅有2.31人,未達到全球平均線。

但是,這種差距並不等同於各個地區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差距。

身價暴漲35億、取代海底撈老闆,賣呼吸機的高材生成新加坡首富

在這次疫情期間,各地醫護馳援湖北,就實現了全國各地醫療資源的強力調配。

面對疫情,醫療條件是一方面,但國家的組織調度更為關鍵。

差距可以靠資金和技術補足,但把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核心是多高的技術水平都不能替代的。

雖然跨國企業在高端醫療設備的生產製造上長期佔據優勢,國內企業僅在少數產品上實現打破壟斷,但在疫情打開的機會之下,相信越來越多的醫療企業會走出去,掌握更多技術,實現長足發展。

瞭解更多理財知識,請關注人人貸財富(ID:renrend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