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重慶美食業轉“危”為“機”謀升級突圍

疫情之下重慶美食業轉“危”為“機”謀升級突圍

圖為重慶一火鍋廠正在生產研究自熱火鍋。 吳飆 攝

  米花糖工廠變直播間賣空貨架、榨菜線上供不應求掛出“預售”鏈接、老字號牛奶換上潮裝打卡網紅地標……在疫情之下,依託互聯網直播等帶貨,美食之都重慶正湧現出越來越多食品類銷售冠軍。

疫情之下重慶美食業轉“危”為“機”謀升級突圍

圖為主播在直播中為牛奶帶貨。 吳飆 攝

  疫情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今年3月,重慶在全國率先出臺相關文件,加快線上業態、線上服務、線上管理發展,持續推動服務供給創新和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在政府推動和民間努力下,重慶本土食品市場不僅有序恢復,更多美食已奔向全國市場。

  重慶涪陵烏江榨菜天貓旗艦店運營人員李靜幽稱,新冠肺炎疫情令眾多中小企業線下銷售受阻,烏江榨菜與去年同期相比,卻增長近50%,僅“三八”婦女節一天就賣出了12萬件,保持榨菜品類第一的位置。

  據介紹,此前該公司推出的清淡榨菜原為航空專供,銷量不溫不火。疫情之下,航空產業低迷,該公司不得不另闢新路。公司通過大數據獲得反饋,榨菜大包裝食用不方便,疫情之下更多人宅在家,對速食類產品需求激增。該公司隨即在線上主推小包裝,結果這款產品銷售同期增長了一倍,直至賣斷貨,店鋪只好開啟預售模式來應對消費需求。

  近兩年,重慶美食行業因線上驅動,開發出大量輕巧速食和小吃,受到全國吃貨熱捧,更多品類“第一”不斷出爐。比如,重慶自嗨鍋在自熱火鍋銷量領先同行;德莊、十吉等憑藉各自產品特色,位居火鍋底料銷售排行榜前列。

  據淘寶數據顯示,自2月以來,重慶食品、餐飲業集中轉攻線上,直播開播場次同期上漲5倍,增速全國第一。自熱小火鍋、火鍋底料、重慶小面、麻花、牛肉乾等小吃,位居美食直播銷量前五。

  與此同時,大量的渝味潛力股正在爆發。重慶某老牌知名美食米花糖企業,在疫情期間線下銷售遇阻。但在直播助力下,公司迎來線上銷量爆發。靠一部智能手機、一根自拍杆,企業把工廠變成了直播間,一場直播帶動銷售額約50萬元人民幣。

  近日,阿里巴巴時隔11年重啟“春雷計劃”,用數字化力量打通中小企業轉“危”為“機”的任督二脈。短短時間內,重慶就立刻與阿里簽約,成為“春雷”戰略合作伙伴,共同推動重慶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渝貨”賣向全國乃至全球。

  創建於1931年的重慶老字號牛奶天友,原本主攻川渝地區,2017年加入天貓。天友根據天貓平臺群體畫像,設計出包裝類別包括復古風、打卡19款地標小資風等形式,收穫一眾年輕人喜愛。

  “有一半產品銷往廣東、河南、江浙等十幾個省份,我們目標是讓更多人喝上重慶特色牛奶。”該企業網店負責人鄧雲凱稱,其“1931年”系單款牛奶在某互聯網平臺月售1萬箱以上。

  “食品、餐飲企業數字化轉型時,要通過品質、品牌、服務體系、粉絲粘性這四個維度來增強核心競爭力。”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目前餐飲行業受食品同質化、人工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與互聯網結合發展有助其破局。

  “線上渠道可以構築更好的生長後勁,同時有助於全面打開市場。”中經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端建議,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時,要把握新格局下衍生出來的新興生態位和新的運營邏輯。

  “餐飲是民生剛需入口,未來基於餐飲全場景數字化和全域流量價值深挖,與其他消費服務類行業還有很大融合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數字技術在導流推廣、流量共享、用戶需求集成化滿足方面自然有較大創新空間。”陳端如是說。(劉相琳 高呂豔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