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日本丈夫後享受的平淡生活

◆《日本新華僑報》記者 張桐

2001年從中國瀋陽到日本留學的孫麗偉,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嫁給日本人。

這是一個特殊時期的倉促決定。碩士畢業前夕,孫麗偉與當時同居的中國男友產生了意見分歧。男友堅決回國,而她已經內定了一家化工研究所。

多少次爭吵,多少次講和,期間還發生過男友憤然出走兩天一晚,她不甘示弱半夜摔門跑去網吧,讓男友滿世界找人的事情。兩個人,由怨生恨。男友具體是哪天回國的,她都不知道,因為她當時已經在學校的研究室裡悄悄地打起了地鋪。一個星期後,待她再回到曾經的小巢,什麼都在,就是一起生活了兩年半的人消失了。

極要面子的她,甚至沒有把分手的事情告訴任何人。朋友與同學只是覺得,她那個專門用來“秀恩愛”的博客,已經有快一個月沒更新了。

時間沒有給她過多傷感的餘地,入社後的緊張研修就開始了,每天都有很多事物要學習,很多器材要熟悉。她佯裝正常,卻幾乎天天要被一個細心的日本男同事“問候”。

“孫桑你怎麼了”“孫桑怕是有什麼難處吧”“孫桑不要把事情放在心裡一個人承擔啊”。

和愛的人吵架,卻同陌生人講心裡話。研修第一個星期的週末,孫麗偉就和這位日本人同事去了居酒屋,邊哭邊說,邊說邊喝。把自己這段時間所有複雜委屈的心事,一股腦兒地倒給了同事。

選擇日本丈夫後享受的平淡生活

停更了兩個月後,孫麗偉的博客又“開張”了,主人公換成了日本人同事,很快兩個人就進入了籌備婚禮的階段。朋友們也開始逐個接到她彙報現狀的電話,從中國前男友如何意氣用事一個人黯然回國,講到自己怎樣意氣風發享受新戀情……是那樣一種大仇得報般的痛快,完全不給別人說話的機會。

日子是一點一點過出來的。婚後三年,孫麗偉便開始覺得日本先生太悶、太淡,什麼都是好好好、是是是,半點男子氣都沒有,在她發脾氣的時候也從不肯“接招”,讓她彷彿拳拳打進棉花裡。她大概忘了中國前男友當年征服自己的,恰恰是那生猛的性格,而日本先生在最脆弱時打動自己的,正是那份體貼與溫柔。

最令她氣悶的,是自己的父母、親人,還有很多國內的老同學,都認為日本男性是大男子主義,會給她氣受。其實她巴不得日本先生拿出點兒氣性呢。

一方面挑剔日本先生性格太綿軟,太平淡,一方面又要在朋友圈裡給自己找面子,發發視頻與圖片,把日本先生不是大男子主義的事實,證明給大家看。

“孩兒他爸說就喜歡幫孩子洗澡” “週末又要去做美甲啦,家裡的事情都甩手給了孩兒他爸” “孩兒他爸炒菜大拿,娘倆都吃撐啦”。

朋友圈裡點讚的人是越來越多,就連國內的老同學也趕來留言,“你大概上輩子拯救過地球吧,嫁了這麼個好老公。”

漸漸的,孫麗偉不再挑剔日本先生性格上的綿軟、平淡與沒脾氣,與此同時,她朋友圈的更新似乎也越來越少了。因為啊,幸福的人都閉嘴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