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攸
地理涵蓋了自然、人文和經濟三個部分,個人從這三個方面綜合比較魏蜀吳後得出結論:魏國地理位置最好。
一、自然地理對比
曹魏的疆域覆蓋幽州、幷州、青州、司棣地區、涼州、冀州、徐州、兗州、豫州和荊州北部,盛時面積達到了490萬平方公里,北邊和草原民族有長城屏障,南邊和孫吳有江淮屏障,西南和蜀漢有秦嶺屏障,領土內有滋養土地的母親河-黃河。
孫吳的疆域覆蓋揚州、交州和荊州南部,盛時面積達到250萬平方公里,北邊主要和曹魏以江淮為界,西邊和蜀漢以三峽為界。
蜀漢的疆域主要覆蓋益州,盛時面積達到190萬平方公里,北邊有秦嶺天險,東邊有三峽。
曹魏、孫吳和蜀漢,三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地理屏障,這也是造成三國能夠存在60年的最大原因。但是我們用田忌賽馬的規律來分析,蜀漢和孫吳都在長江流域,蜀漢可以順江而下進攻孫吳,孫吳可以溯江而上進攻蜀漢,但是二者如果攻擊曹魏國的話必須面對曹魏在南邊和西南邊的天險,這也是為什麼二者必須聯合在一起對抗曹魏的原因,所以自然地理方面曹魏更佔優勢。
二、人文地理
華夏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壯大還是在黃河流域,春秋五霸中的四霸、戰國七雄中的五雄都誕生在黃河流域,秦漢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也都是在黃河流域。東漢以來的世家大族主要也是集中在黃河流域,潁川荀氏、河內司馬氏、弘農楊氏等,長江流域在秦漢時期很多地方都仍未得到有效開發,多數的大族還是南遷不久,遑論益州南部的南中郡、荊州的長沙郡、還有整個交州都還是很多土著部落在控制,蜀漢和孫吳更多的層面上無法對這些土著進行有效統治。所以人文地理方面還是曹魏佔優勢。
三、經濟地理
中國的農耕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這邊的土地都開發的很好,耕地數量多,人口基數大,曹魏有443萬多人,而長江上游的蜀漢只有94萬人,長江中下游的孫吳也只有230萬人,蜀漢和孫吳加起來的人口數量都沒有曹魏多,在古代以農耕經濟為主的時候,人口和耕田就決定了國家的經濟實力,值得一提的是,曹魏後面還打通了河西走廊,恢復了通往西方世界的絲綢之路,誰擁有了貿易路線,誰有擁有了財富。所以經濟地理方面依然還是曹魏佔優勢。
總結:無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還是經濟地理,曹魏都領先於孫吳和蜀漢,這也是為什麼司馬氏篡魏以後能夠在曹魏的地理優勢基礎上統一三國的原因。
鄂G遊天下
三國中數魏國地理位置最好。
魏國地處長江以北,據有大半個中國,地大物博,人力資源雄厚,戰馬畜牧業發達,代地、北郡、西涼皆是出精兵猛將之地,故而戰將如雲,猛卒似沙;戰略縱深深遠,迴旋餘地極大,有利於持久對抗,蓄勢待發,一旦時機到來,就可橫掃蜀吳。
而吳國,地處長江以南,少數民族眾多,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水網密佈,交通不便,人力資源相對較少;氣候溼熱,不利於戰馬生存;水稻豐產,然而民俗不善於蓄積,故難以進行持久抗戰。依據長江天險,有利於防守,但也限制了進攻。故而,吳國基本趨於守勢,然而一旦發生天災人禍,就會隨時面臨被攻破的危險。
而蜀漢,佔據蜀中一隅之地,地勢狹促,人力資源稀少,東出唯有水路,順流而下,利於快攻,但接應乏力;撤退則步履艱難,舟楫難進;北出受制於祁山、劍閣,糧草難繼;實為固守偏安之地,難以進取。故而,上等才智,只能維持守土保民;中等才智,則不足以保國。
綜上所述,三國中唯有魏國地理位置最好。
南宮外史
中國古代建都一般都選擇在北方,很少選擇南方的。那麼吳國和蜀國的地理位置都不在北方,北高南低,北方進攻南方比較容易勝利,反之南方進攻北方比較難以成功。一般北方的政權居高臨下,對南方好像有一種高壓的太勢。中國人是最講究地理位置的,就是中國的解放戰爭也是由東北開始的,然後再進攻華北的天津,和平解放北京,然後就是勢如破竹地在全國打敗了國民黨軍隊,奪取了全國政權。
那麼曹操掌控的魏國開始就在北方展開始,在平定了各地割駐政權後他們就以許都、開封等地為基地,然後向南方推進各個擊破。所以曹魏政權在三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壓倒性的重要地位。所以在東吳和蜀漢政權雖然取得了對曹魏政權的局部戰爭的一些勝利,但是始終難以扭轉面對曹魏政權的弱勢格局。雖然蜀漢有諸葛亮這樣超能的智慧人物,即關羽、張飛、黃忠、趙雲姜維等著名戰將,東吳有周瑜、呂蒙、陸遜這些著名戰將,但是都沒有撼動北方的曹操。因此,中國古代人的地理位置的認識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結語:
三國中的地理位置是魏國的最好,這說明中國古代人的智慧是非凡的,為什麼選擇北方建都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