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舊都攻防戰——1944年秋亞琛戰役詳述(下)

3、戰役經過

在美軍攻勢發起前6天,美軍用猛烈炮火打擊了德軍在亞琛地區的防禦工事。美軍的炮擊儘管迫使德軍第81軍停止了所有晝間的人員和補給活動,但對德軍堅固堡壘工事和據點的打擊效果並不明顯。10月2日,美軍的大規模空襲亦只微弱破壞了德軍的防禦工事,第一波450架飛機發動的空襲竟然沒有一枚炸彈直接命中德軍堡壘工事。美軍的彈幕炮擊所帶來的濃密煙塵完全籠罩了德軍目標,轟炸機根本無法進行瞄準。空襲結束後,盟軍再度實施大規模炮擊,372門各種口徑火炮在短短的1個小時內共發射了18696發炮彈。

北線攻勢——10月2日至8日

10月2日,美軍第30步兵師在發起進攻前,使用師屬炮兵炮擊了德軍堡壘工事。但是,即便如此,該師平均需要30分鐘才能奪取一座德軍碉堡。美軍發現,如果他們無法立即向下一個碉堡發起進攻,德軍肯定會立即發起反擊。另外,美軍也沒有預料到德軍的抵抗會如此頑強,該師的一個連甚至在1個小時的戰鬥中損失87人;另一個120人的連隊在一次德軍炮擊中則損失了93人。第30步兵師只能緩慢渡過武爾姆河(Wurm),並只能用火焰噴射器和炸藥對付德軍碉堡。至10月2日中午,第30步兵師已經突破了德軍的防禦,並抵達帕倫貝格鎮(Palenberg)。美國大兵們在這裡經歷了一場殘酷的逐屋爭奪戰。第30步兵師第117團的二等兵哈羅德·基納爾(Harold G. Kiner)在這個小鎮附近的戰鬥中,用自己的身體壓住了一枚德軍手榴彈,從而拯救了另外2名戰友的生命,因而在1945年6月23日被追授榮譽勳章。

亞琛以北20公里處的小鎮裡姆堡(Rimburg)內的戰鬥同樣十分殘酷,美軍裝甲單位無法渡過武爾姆河,因此在步兵突擊一座被德軍用作堡壘的中世紀城堡的戰鬥中,無法為其提供火力支援。在一天的戰鬥中,第30步兵師使用包圍並從後方進攻的戰術,攻克了大約50座德軍碉堡。當然,該師的進攻得到了第29步兵師從側翼實施的牽制火力打擊的支援。這兩個師的配合行動,導致當地的德軍以為這是美軍的主攻方向。10月2日夜晚,德軍第902突擊炮營奉命向美軍第30步兵師發動反擊。但是,該營的夜間突襲行動自開始便遭到了美軍的炮火騷擾,並最終以失敗結束。

10月3日,儘管美軍裝甲部隊可以支援步兵的進攻,但第30步兵師進攻部隊在德軍的幾次反擊中被迫屢次停止前進。美軍當天奪取了裡姆堡鎮,但美軍進攻穿過德軍防區的速度仍十分緩慢,直至M4“謝爾曼”坦克和155毫米榴彈炮進至平射火力距離之內。隨後,第30步兵師開始進攻包圍於巴赫鎮(Übach),美軍坦克在戰鬥中衝入了這個小鎮,直至遭到德軍炮擊才停止前進。在德軍之後的反擊中,美軍依靠密集的炮火才避免小鎮被德軍奪回。至當天結束時,第30步兵師在強渡武爾姆河並建立橋頭堡的戰鬥中損失了大約300人。

10月4日,德軍再度向巴赫鎮發動了反擊,但在美軍的炮擊和步兵火力之下承受了嚴重損失。儘管一直無法奪回巴赫鎮讓德軍指揮官們相信自己沒有足夠的兵力阻止美軍接近亞琛城,但德軍的反擊拖住了美軍繼續前進的腳步。10月4日,美軍的進展依舊十分有限,只佔領了小村霍費霍夫(Hoverhof)和小鎮貝根多夫(Beggendorf)。美軍在北線的三天戰鬥中損失了大約1800人。10月5日,美軍獲得了不錯的進展,第30步兵師第119團奪取了梅克斯泰因鎮(Merkstein)和赫爾巴赫鎮(Herbach)一線地區。10月6日,德軍再次向於巴赫鎮發動了反擊,但依舊沒有把美軍逐出小鎮。德軍裝甲單位根本無法對抗在數量上佔據優勢的美軍裝甲部隊。德軍奪回於巴赫鎮的最後努力失敗後,開始集中進攻德軍炮火可以觸及到的美軍陣地。儘管屈希林將軍得以向距離亞琛14公里阿爾斯多夫鎮(Alsdorf)派出一支“虎”式坦克單位,企圖以此堵住美軍在亞琛北面防線打開的缺口,但德軍的反擊仍因缺少預備隊而力不從心。

10月8日,德軍以一個步兵團、一個突擊營、第108裝甲旅的一個戰鬥群和大約40輛從各部隊集中起來的裝甲戰鬥車輛,在北線發動了一次反擊。儘管遭到了美軍的炮火阻截,但德軍左翼反擊部隊仍設法包圍了美軍的一個排。而右翼部隊則來到了阿爾斯多夫鎮北面的一處公路岔路口。美軍一個支援進攻瑪利亞多夫鎮(Mariadorf,阿爾斯多夫鎮東南方)的“謝爾曼”坦克排突然發現自己遭到了德軍從其身後發動的進攻,直至在經歷了一場激烈戰鬥後才擊退了德軍。當天,2輛德軍四號突擊炮和一些步兵進入了阿爾斯多夫鎮。這2輛突擊炮最初儘管避開了美軍坦克,但後來遭遇了美軍步兵,被迫撤退至出發陣地。

隨著兵力損失越來越大,而美軍越來越逼近亞琛,德軍最高統帥部將第3裝甲師調到了亞琛,而黨衛軍第1裝甲軍也將攜第116裝甲師和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奔赴亞琛前線。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亞琛戰役期間,美軍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炮群正在炮擊德軍陣地。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1944年10月初,一個美軍第30步兵師的火焰噴射器小組正在向亞琛以北地區一個德軍混凝土碉堡的射擊孔噴射火焰。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1944年10月6日,美軍第30步兵師的一些士兵在一個剛剛被他們佔領的德軍堡壘前合影。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美軍第19軍在亞琛以北地區的作戰示意圖(1944年10月2日至7日)。

南線攻勢——10月8日至11日

在南線,美軍第1步兵師在10月8日發起了進攻,目標是奪取維爾勞騰海德鎮(Verlautenheide)以及拉維斯貝格鎮(Ravelsberg)附近綽號為“十字架山”(Crucifix Hill)的231高地。在進攻發起前,美軍同樣實施了一輪大規模彈幕炮擊,從而幫助進攻部隊迅速佔領了目標。在“十字架山”,第18步兵團C連連長博比·布朗上尉(Bobbie E.Brown)親自用爆破筒敲掉了3座德軍碉堡,並且儘管受傷仍帶領部隊繼續進攻,為此贏得了榮譽勳章。至10月10日,第1步兵師已經抵達了其與第30步兵師建立連接的指定區域。當天,德軍向231高地發動了一次進攻,激烈交火之後,這場戰鬥以德軍付出40人陣亡和35人被俘的代價結束。此後,儘管德軍的反覆反擊遲滯了美軍前進,但美軍第1步兵師仍奪取了亞琛城周邊的高地。

10月10日,美軍第1步兵師師長克拉倫斯·許布納(Clarence Huebner)向亞琛城內的德軍發佈了一份最後通牒,威脅守軍如果不投降,將對亞琛古城實施大轟炸。德軍指揮官明確拒絕了他的最後通牒。於是,美軍在10月11日開始炮擊亞琛城,共發射了5000發炮彈。同時還伴以猛烈空襲。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1944年10月9日,德軍西線總司令莫德爾元帥來到亞琛附近視察第246人民擲彈兵師的防禦部署,與該師師長維爾克上校(右)一起研究亞琛地區的作戰形勢圖。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1944年10月,美軍第1步兵師的一支部隊行進在亞琛附近森林中。

成功合圍——10月11日至16日

在德軍的頻繁反擊以及突擊德軍碉堡的高代價下,美軍的損失也在節節攀升。10月10日夜晚,北線德軍將巴登貝格鎮(Bardenberg)內的地下室全都改造成了一座座碉堡。為此,美軍進攻這個鎮子的部隊被迫後撤,隨後依靠猛烈炮擊迫使守軍投降。10月12日,德軍向美軍第30步兵師實施了一次大規模反擊。德軍的反擊節奏遭到了美軍的重炮火力和精心部署的反坦克火力的騷擾。在比爾克村(Birk),一些德軍坦克和一輛美軍“謝爾曼”坦克展開了一場長達3小時的對戰。這輛“謝爾曼”坦克擊毀了一輛德軍四號坦克,並迫使另外一輛撤退。這輛孤單的“謝爾曼”坦克隨後加入了第2裝甲師的隊伍,德國人則被逐出了比爾克村。第30步兵師隨後發現其全線遭到了德軍進攻。儘管如此,該師仍繼續向南推進,前往其與第1步兵師建立連接的維爾瑟倫鎮(Würselen)。為達成這一目的,第29步兵師的2個步兵營被加強給了受到重壓的第30步兵師。

同日,2個德軍步兵團在南線企圖從美軍第1步兵師手中奪回“十字架山”。在慘烈的戰鬥中,德軍曾一度控制了該山,德軍一支“虎”式坦克部隊則在美軍第1步兵師身後獲得突破,一度切斷了該師的後勤補給通道。但是,在當天結束時又被美軍趕下了山頭,德軍的2個步兵團幾乎被全殲。10月11日至13日,盟軍空襲了亞琛城,並對距離美軍戰線最近的德軍目標實施了打擊。10月14日,第26步兵團的1個營奉命清剿亞琛城邊緣的一處工業區,並準備獨自進攻亞琛城。10月15日,為了拓寬美軍鉗形攻勢的缺口,德軍再次向美軍第1步兵師發起了反擊。儘管一些重型坦克突入了美軍戰線,但德軍大部在美軍的炮擊和空襲中被殲滅。第二天,德軍企圖用第3裝甲擲彈兵師的兵力發動一些局部反擊行動,但該師終因損失慘重而放棄了繼續進攻。

10月13日至16日,美軍第30步兵師與第29步兵師的單位和第2裝甲師的單位,繼續向南推進,來到維爾瑟倫鎮周邊地區。然而,美軍儘管得到了強大的空中支援,但依舊無法衝破德軍的防禦並與南線的第1步兵師建立起連接。德軍則利用美軍變狹窄的戰線,向美軍進攻部隊實施猛烈炮擊,德軍坦克則利用房屋作為堡壘突襲美軍步兵。第30步兵師師長利蘭·荷布斯將軍(Leland Hubbs)利用2個步兵營從另一地段進攻,一次從側翼迂迴包抄德軍。這些側翼迂迴行動十分成功,第30步兵師和第1步兵師得以在10月16日建立起連接。

自戰役發起以來,美軍第19軍已經付出了400人陣亡和2000人受傷的代價,其中72%的傷亡來自第30步兵師。德軍的損失也好不到那裡去,截至10月14日已經陣亡了630名官兵,另有4400人受傷。10月16日,第3裝甲擲彈兵師在反擊美軍第1步兵師的行動中又損失了600人。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美軍合圍亞琛的鉗形運動作戰示意圖(1944年10月7日至20日)

城內激戰——10月13日至21日

出於需要大部分兵力應對德軍的反擊,美軍第1步兵師只能用1個團奪取亞琛城。這個任務落在第26步兵團身上,而該團此時只有2個營的兵力。為了入城作戰,第2和第3營裝備了大量機槍和火焰噴射器,但最初只能得到少量坦克和1門155毫米榴彈炮的支援。此時,亞琛城內的德國守軍大約有5000人(含大批由海軍、空軍和警察部隊轉役自陸軍的人員),但大部分士兵都基本沒有接受過合適的訓練,作戰經驗也很少,而且只能得到少量坦克和突擊炮的火力支援。然而,亞琛守軍可以利用複雜的街道作為依託實施城市游擊戰。

10月13日,第26步兵團的進攻驗證了城市街道戰的艱險,躲在下水道和地下室內的德軍頻繁伏擊了美軍,迫使美軍在向下一條街道發起進攻前不得不清剿每一個房間。美軍坦克亦無法有效壓制德軍火力。美軍進攻至任何區域都會疏散平民,其不允許任何德國人留在部隊的身後,而且在戰鬥中衡量勝果時只能以佔領的房屋數量來計算。為了對付被德軍用作堡壘的建築物,美軍時常用榴彈炮在近距離直射來打穿這些古老建築物厚實的牆壁。榴彈炮所轟出的通道,讓步兵得以不必穿越一棟棟樓房進入其他街道。美軍“謝爾曼”坦克行駛到一些交叉路口時經常遭到德軍隱蔽的反坦克炮伏擊。美軍坦克和裝甲車只能小心翼翼前進,時常在伴隨步兵清理可能潛藏著德軍的樓房之前,便擊中火力炮擊這些樓房。德軍步兵也時常穿過下水道,轉移至美軍身後,從後方偷襲美軍。總的來說,亞琛守軍的抵抗十分頑強,他們發動了一些小規模的反擊行動,有時也有裝甲車輛阻擊美軍前進。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美軍第1步兵師第26步兵團的士兵進入亞琛城。

10月18日,第26步兵團第3營準備進攻奎倫霍夫酒店(Hotel Quellenhof)。該酒店為亞琛城內其中一處德軍最後的抵抗據點。美軍用坦克和火炮在近距離炮擊了這家飯店。當晚,300名黨衛軍第1營的士兵趕來增援,並擊退了美軍的數次進攻。德軍的一次反擊曾攻克了美軍在酒店外的一些據點,並在美軍實施密集迫擊炮炮擊之前一段緩解了奎倫霍夫酒店的壓力。

美軍為了繼續前進並降低步兵的損失,最終決定使用155毫米榴彈炮直接炮擊德軍剩餘據點。另外,為了支援第1步兵師,第28步兵師第110團的1個營在10月18日從第5軍戰區抽調至亞琛,以閉合在城內作戰的第26步兵團的一處缺口。10月19日至20日,這個營的任務也由防守堵缺轉向進攻,作為第26步兵團的第3個營參加最後的突擊行動。10月21日,美軍終於攻克了亞琛中心地帶。12時05分,10月12日開始兼任亞琛城防司令的格哈德·維爾克上校在其位於呂切大街上的“魯斯貝格”堡壘(Lousbergbunker)的指揮所內決定放下武器。亞琛城完全被美軍佔領。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1944年10月13日拍攝的一張美軍炮擊和轟炸過後的亞琛城,照片前景處的亞琛郊區可以看到轟炸過後密密麻麻的彈坑。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亞琛戰役期間,美軍正利用一輛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直射據守在堅固工事中的德軍。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一名在隱蔽在亞琛街頭一個地下室入口處的德軍士兵,其身旁放置著兩具“戰車噩夢”反坦克火箭筒。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1944年10月15日,一個美軍M1919機槍小組正在亞琛街頭猛烈射擊。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1944年10月15日,美軍的一個57毫米反坦克炮小組正在亞琛街頭炮擊德軍據點。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一輛美軍“謝爾曼”坦克在亞琛街頭為向市中心地帶挺進的美軍部隊提供警戒。照片背景處為一輛M10“狼獾”坦克殲擊車。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10月15日,幾名美軍第26步兵團的士兵在一輛“謝爾曼”坦克的掩護下,將一名受傷的戰友轉移至安全地帶。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亞琛戰役中,一名美軍士兵躲在一個窗戶背後仔細地搜尋德軍狙擊手。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1944年10月21日中午,亞琛城防司令維爾克上校(照片中央身著皮革大衣戴野戰帽者)帶領司令部人員向美軍投降。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維爾克上校正在簽署投降書。

他在投降書中這樣寫到:“我,格哈德·維爾克上校,亞琛德軍城防司令,在此時此地將麾下所有部隊、武器、物資和堡壘降予美軍。美軍已經同意我的所有部隊都將得到戰俘的相應待遇。醫護人員和傷病員也將根據1929年的《日內瓦公約》得到相應的安排。我的所有部隊都已經放下了武器——1944年10月21日12時於德國亞琛。”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維爾克上校與幕僚坐在一輛美軍吉普車上,等待被送往美軍後方。

4、後 記

亞琛戰役讓德美兩軍都付出了慘重代價,美軍傷亡約5000人,德軍的傷亡則超過了6000人,另有約12000人被俘。自10月2日以來,美軍第30步兵師承受了3000人的傷亡,第1步兵師則至少傷亡1350人(150人陣亡,1200人受傷)。德軍僅在亞琛城內的損失就達到約5100人,其中3473人被俘。在整個戰役中,德軍2個師被全殲,另有8個師損失慘重,其中包括3個新組建的步兵師和1個剛經過休整的裝甲師。德軍的損失主要由其戰鬥戰鬥方式所導致,德軍先後用20個營的兵力向美軍第30步兵師發動反擊,但每次的反擊兵力只有大約2個團的步兵。另外,美軍佔據絕對優勢的炮兵和裝甲部隊所實施的無差別炮擊也給德軍帶來了嚴重損失。第30步兵師和第1步兵師也因在亞琛戰役中表現雙雙獲得總統團隊嘉獎。

舊都攻防戰——1944年亞琛戰役詳述(下)

■ 1944年10月22日,大量在亞琛地區被俘的德軍士兵列隊前往戰俘營。

然而,德軍在亞琛的頑強抵抗打亂了美軍繼續向東進軍的計劃。亞琛戰役結束後,美軍第1集團軍的任務是奪取許特根森林後方的一系列德國水壩,以免德軍炸燬大壩用洪水淹沒通往柏林的河谷地區。隨即開始的許特根森林戰役,最終證明比亞琛戰役更加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