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退伍老兵到扶貧一線,他的心聲都在這些字裡行間裡

編者按:

近日,記者收到一份來稿。作者自述是一名就職于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委辦公室、負責區扶貧工作的“駕駛員”。

五年來,他一直負責區扶貧工作的車輛保障,親身耳聞目睹扶貧工作變化的點點滴滴,感懷於扶貧成效的日新月異,也深切感受著扶貧人的艱辛。所以他寫了篇名為《扶貧踐行千年夢想》的感懷文字,抒發對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全文略有改動。

(左文婷)

從退伍老兵到扶貧一線,他的心聲都在這些字裡行間裡

扶貧踐行千年夢想

作者:李明

“飢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是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墨子說的民之 “三患”。

光陰荏苒,又是一個冬去春來。當前,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有所好轉,扶貧幹部已經帶著口罩、捋起袖子,在扶貧的路上忙碌地加油幹上了。

身於中,感於此,抒以情。

五年來,扶貧幹部走村入戶、走訪、核查信息、找貧困原因,已經不知道多少次,到貧困戶家中登門拜訪,從陌生不認識到熟悉見面直接叫名字、職務、開玩笑聲,再到見了面聲聲入耳的感謝聲,有了感情不見外、拉家常說心裡話聲,情到深處落淚時雙手掩面輕微的抽啼聲,委婉的落實政策講解聲,不厭其煩各項事宜的囑咐聲,聲聲不絕於耳。扶貧幹部辛勤的汗水一次次灑在扶貧工作的路上,摸情況、查問題、聽意見又一次次把腳印留在登門拜訪的貧困戶家裡。

五年來,廁所革命、自來水、電視機、傢俱、居住環境日新月異,脫貧基礎一件件打牢;光伏安裝、補貼及時到賬,扶貧幹部東家看西家轉精準扶貧不落一人。

五年來,產業扶貧調查研究,定措施、明意見不等不靠;次次上報信息、反覆核對、確保貧困戶信息準確無誤,不曾有半點搪塞;入戶發放明白紙、張貼宣傳畫、送慰問品。改變貧困戶思想,要靠自己勞動一步步慢慢擺脫貧寒家境要自立、自強,早日摘掉貧窮帽子,不再等、靠、要……

嘴到心到情義到,貧困戶精神振奮。扶貧幹部是火種在引燃每一個貧困戶心中的爐火!扶貧幹部是播種機,在貧困戶心裡播下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奮鬥熱情!

五年來,大風、大雨、大雪惡劣天氣時,心裡掛念的是貧困戶的房屋、人身安全;扶貧工作一環套一環,扶貧幹部把政策定人、定責落實到貧困戶身上,責任扛在自己肩上、守土有責,貧困戶家裡的大事小情掛在嘴邊、記錄在本子上、放在心上、及時付諸在行動上,有彙報、有研究、有協調、有督促、有結果;老年證、殘疾證、醫療保險、各類糾紛、孩子上學就業就醫、有線電視……有的事好說好辦一個電話就解決,有的事難辦,一次次找、一遍遍問、一回回打聽、一趟趟跑腿……盡最大努力把貧困戶心裡掛的事辦好,叫他們滿意,真扶貧、扶真貧。

“相互幫助、互相愛護”“扶助危難,救濟貧困”,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數千年來形成的,是一脈相承的。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小康”,來自描寫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間社會面貌的《詩經》裡面的《大雅·民勞》。這是有記載以來,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以文字的形式提出來了。小康社會是古代思想家描繪的誘人的理想社會,只是勞苦大眾對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寬裕、殷實理想生活,數千年的美好向往、追求、願望。過上好日子,是華夏民族五千年文明古國,數千年曆史翹盼的夢想!

今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我們的扶貧幹部在夜以繼日的踐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途上,繼續努力奮鬥、前行!我們為他們鼓掌、喝彩、加油!!

作者介紹:李明,河北景縣人,解放軍原第二炮兵某部隊退役軍人,現就職于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委辦公室。

從退伍老兵到扶貧一線,他的心聲都在這些字裡行間裡

監製:姚卜成

編輯:張瓊文

審核:韓世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