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五马街开温州时尚餐饮先河!

厌说郇厨备八珍,

醉乡风味别翻新。

蜀姜口酱葡萄酒,

偏是西餐最可人。


这是民国时期乡人写的一首竹枝词,词中可见当时的温州人对洋酒西餐的青睐。


百年前五马街开温州时尚餐饮先河!


上世纪初,西餐对温州人来说还是新奇的“舶来品”。


但是你很难想象,在将近一百年前,温州人已经有机会吃到“加拿大及日本所产之青鳞咸鱼”,尝过了意大利餐,餐桌上有机会摆上美国、日本进口的新鲜鲍鱼。


近代温州开埠后,

各地特产美味齐聚温州


1876年《烟台条约》签订,近代温州开埠以后,随着交通的便利、商业的繁盛,温州与沪、甬、闽等地的商旅贸易进一步发展,本地的菜馆业日趋繁荣。这些菜馆集聚各地风味,交通的便利也使得各地的特产、美味齐聚温州。


百年前五马街开温州时尚餐饮先河!

▲ 新冰壶老广告


到上世纪20年代,温州曾出现四家大菜馆“福聚园”(福建帮)、“醒春居”(福建帮)、“郑生记”(宁波帮)、“新冰壶”(本地帮),都集中在五马街区。


根据记载,福聚园菜馆开在馒头巷,招牌菜有“炒双脆”(作料为猪肚、鹅肫或腰子)和“炒鳝背”。醒春居大菜馆开设在县城隍(现公园路),后于1936年4月移址五马街口大新隆楼上(今温州酒家原址)开业。郑生记菜馆开在大同巷,1936年曾开设在中央大戏院楼下,招牌菜则首推“宁炒鳝”。当时温州还能吃到北京菜,1938年,北平(北京)人曹秀峰在五马街口开设平津菜馆,经营特色为北方点心锅贴、银丝卷、花卷,菜肴有炒鸡丁、干烧蹄、白切肉、辣白菜等。


抗战期间,温州成为沿海唯一可与内地沟通的港口,一时万商云集,菜馆业也随之更为昌盛,大小菜馆、饭店、点心摊纷纷开设,生意特别兴隆。


第一家西餐馆开在五马街


百年前五马街开温州时尚餐饮先河!


民国初年,除了国内各地风味的菜馆外,温州还出现了第一家西餐馆。


根据记载,1920年代,杭州人吴晓峰在五马街许云章绸布庄楼上,开设了温州第一家西餐馆。可惜的是,不久后因生意清淡而闭歇。


1925年,“加拿大及日本所产之青鳞咸鱼”也出现在温州人的餐桌上。这在《民国14年(1925)温州口华洋贸易统计》中有所记载。


到了三十年代,五马街的“意大利”餐馆菜式花样繁多,除了从外省运来的鱼翅、燕窝、干贝外,还有从美国日本进口的新鲜鲍鱼。


对于这些来自域外的西餐、菜肴,时人“芙蓉吟馆主人”有诗云:“厌说郇厨备八珍,醉乡风味别翻新。蜀姜口(此处文字缺失)酱葡萄酒,偏是西餐最可人”。这反映了人们开始对洋酒西餐的青睐。


最有名的西餐馆:“意大利”餐馆


1931年,意大利青田华侨陈建民携意大利籍妻子回国。陈建民夫妇回国前在意大利罗马经营西餐业,家底颇丰,妻子擅长做西餐。回温后,夫妻俩想着租个地方开设餐馆,可惜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地点。


1933年,温州商业巨擎许漱玉在五马街扩建博瓯百货商店,再建一座钢筋水泥三层楼房,并将以前楼房连成一体,部分加高为五层。建成后,许漱玉贴出广告招商承租。


陈建南夫妇于是租下二楼及三楼的一部分,加以装璜,布置得豪华又不俗气。当时,这家西餐馆规模有九间店堂,专营夫妇俩拿手的面包、蛋糕、肉类烧烤以及进口西洋名酒(如白兰地、威士忌等)。


百年前五马街开温州时尚餐饮先河!

▲民国时期就已有桂格麦片的老广告


据说,这家西餐馆的店号,还是许漱玉帮忙取的。许漱玉想到陈建民讨的是意大利妻子,餐馆里经营的又是西餐、洋酒,“洋”味很浓;再说,开餐馆之“意”,不外乎在于获“大利”,于是建议取名为“意大利”。


当初“意大利”挂牌亮相时,不少市民闻讯赶来图新鲜,凑热闹,开洋荤,尝尝西餐洋酒是啥滋味,着实红火了一阵子。可是,当时的温州人还不习惯吃西餐,很快顾客寥寥无几,生意十分清淡。


陈建南不得不改变策略,转为中西结合,以中为主,并聘请当时名噪城区的烹调高手徐岩池掌勺。餐馆推出了三丝敲鱼、炸熘黄鱼等10多道瓯肴名菜,还仿制“五角粽”、“鸡球蛋白”等粤式名点,才使该店出现转机,名声鹊起。据说当时“意大利”餐馆生意十分兴隆,地方绅商每有宴筵,必在此地举行,一跃成为浙南一流的餐馆。


“意大利”更名“华大利”


百年前五马街开温州时尚餐饮先河!

▲华大利餐馆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温州学生出于爱国义愤,群起抵制日货,捣“东洋堂”。德、意、日是轴心国,“意大利”这块洋招牌,自然遭到反对。这时,新上任的温州督察专员黄元秀,急忙亲自来到“意大利”,一面劝解学生不要捣餐馆,一面责令餐馆更换招牌。他还征得老板同意,将“意”字改为“华”字,成了“华大利”。大家认为这一字改得好,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随着抗战爆发,此时意大利籍华侨陈建南被意大利当局召回,他便将华大利餐馆转让给徐岩池、金德生、杨成孝等三人合伙经营。


据说,昔日华大利所用的砧板很有名气,是用大树段制作,足有1米多高。有些市民常常以此来讥讽人:“你呀,脸皮比华大利的砧板还厚。”另据老报人杨苏流所记,我市已故著名书法家曾耕西,曾为“华大利”书写了招牌,笔力雄健,雍容可观。后不知何故,另易他人书写。


百年前五马街开温州时尚餐饮先河!

▲曾耕西旧居,现位于黄府巷


根据1947年的报纸上刊载的广告,当时华大利餐馆还曾为举办集体婚礼的青年提供场所与服务,并将餐饮大厅改作婚庆礼堂,四周结灯挂彩,红地毯、红绒幕、金色囍字,桌围上绣着“金玉满堂”、“龙飞凤舞”等喜庆贺词,显得分外富丽堂皇,喜气洋洋,此外还配有化妆室、更衣室,安排礼仪人员,此与当今的婚礼相差无异,故深得广泛称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