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鳧村要拆遷 如何保護徐樹蘭故居?

棲鳧村要拆遷 如何保護徐樹蘭故居?

最近,越城區鑑湖街道棲鳧村掛起了“力爭整體拆遷”的橫幅。位於棲鳧村、與清末著名藏書家徐樹蘭相關的徐氏祠堂、徐家新老臺門和徐氏洋房等,會不會被拆遷?這引起了人們關注。有識之士紛紛呼籲,應保護好棲鳧村徐氏祠堂、徐家新老臺門和徐家洋房,讓紹興留下中國近代史上文化名人徐樹蘭的更多印記。

清末著名藏書家徐樹蘭 (1838-1902)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古越藏書樓的創辦者,他還創辦紹郡中西學堂(紹興一中前身),是中國近代文化史上著名人物。徐樹蘭生前在越郡古貢院購地一畝六分,耗銀三萬二千九百六十兩建造古越藏書樓,藏書7萬餘卷,並向社會開放。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在此處校書。古越藏書樓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現為省級文保單位。

4月13日下午,記者來到棲鳧村採訪,看見幾位村民正在該村一座老房子前聊天。一位78歲的退休教師告訴記者,棲鳧村是徐樹蘭的故鄉,這裡有他的故居,旁邊的老房子就是徐氏祠堂,文化名人徐樹蘭家的新老臺門、祠堂,應該保護下來。隨後,他帶著記者去看徐家的洋房和新老臺門。

棲鳧村要拆遷 如何保護徐樹蘭故居?

在徐家洋房前,記者看到,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洋房,中西合璧風格,現存主體建築和東側附房,外地面皆為石板。入口三道石門框,主體建築共四間兩層,懸山頂,門窗皆西式拱門造型,西次間、盡間外部搭建現代建築,東次間已坍塌,遺存一道東山牆,旁邊還有火燒的痕跡。

徐家老臺門是清代建築,坐西朝東,建築分南、北兩軸線,共四進,第三進建築已改建,石板地面相對完整,老臺門顯得破爛。徐家新臺門坐西朝東,現存第一、二進建築,三、四進建築已後期修繕、改建。此外,徐氏祠堂坐東朝西,現存建築二進,裡面已破爛不堪。

徐樹蘭第四代孫、75歲的徐道元告訴記者,徐家搬到棲鳧已有880餘年,現存的徐家洋房一共三進三間,一間已被火燒,其它保存完好。徐家洋房由徐樹蘭的弟弟徐友蘭建造。新洋房原本是徐家藏書樓,後來搬到城裡了。徐樹蘭的女婿是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錢玄同,徐家洋房也是科學家錢三強的出生地。“我在這裡住了70多年,希望能夠保護好它。”徐道元說,徐家新老臺門和徐氏祠堂,都是幾百年的老建築。

離徐氏祠堂不遠,便是徐公橋和三接橋,這兩座橋都是清代建築,其中三接橋如立交橋一般,在紹興諸多橋中較為罕見,1987年就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徐公橋是紹興市文物保護點。

越城區文化廣電旅遊局文物保護科科長張慧介紹,越城區文廣旅遊局曾會同城改辦對棲鳧村進行了實地複查,除已登記公佈的文物外,還發現徐氏祠堂等多處具有一定價值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3月份,曾發函建議街道對徐氏祠堂、徐家洋房等6處不可移動文物做好整體建築保留,參照文物保護的要求進行原址保護。4月13日下午,越城區文化廣電旅遊局又再次要求相關單位保護好徐家洋房、徐家新老臺門、祠堂等。

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文物處負責人馬峰燕博士認為,棲鳧村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村莊,徐氏家族長期在此聚居。徐家洋房於宣統元年建成,徐樹蘭在創辦古越藏書樓時,在此建有鑄學齋藏書樓,可謂與徐樹蘭密切相關。棲鳧村要拆遷,但與徐樹蘭相關的文物史蹟應儘可能保護起來,這也是保護紹興名人文化的重要工作。

(原標題《棲鳧村要拆遷,如何保護徐樹蘭故居?棲鳧村歷史悠久,這裡有徐家洋房、徐家新老臺門、祠堂等建築》,原作者周能兵。編輯阮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