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通又出“餿主意”:主張三分咸陽是嘴皮子功夫?


張寶通又出“餿主意”:主張三分咸陽是嘴皮子功夫?

我為什麼主張三分咸陽

文|張寶通

國務院批准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有一個總戰略: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推進西(安)鹹(陽)一體化,把西安建成國際化大都市。但如果簡單地把西安和咸陽合併起來,很難建設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因為現在的咸陽是原來的咸陽地區,地盤很大。特別是咸陽西北各縣大都是丘陵溝壑,不具備建成國際化大都市的條件。國務院批准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要求按程序優化行政區劃調整。今年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到期之年,需要拿出一個西鹹一體化的可行方案。我提出了一個“三分咸陽”的方案,可系統化地構建大西安和大西安都市圈,落實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的總戰略。

西鹹一體化,組建大西安,只需把適合建成國際化大都市的部分劃給西安就可以了。1966~1971年,咸陽中心市區就歸西安管。涇陽是大地原點所在地,劃給西安西安名正言順就可以成為祖國版圖的中心。三原是西安的北門戶。興平的產業主要是國防科技,劃給西安可以把西安的國防科技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禮泉是唐朝開國皇帝李世民的陵寢所在地,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劃給西安可以把西安唐的文化旅遊做大做強。西安是“米”字形交通的交匯地,依託“米”字形交通骨架,可以形成一個大九宮格局。北邊是三原,南邊是秦嶺,東邊是臨潼,西邊是興平,東北是閻良,西南是鄠邑,西北是禮泉,東南是藍田。從古都西安的“小九宮”到大西安的“大九宮”,凸顯西安城市格局的特色。


張寶通又出“餿主意”:主張三分咸陽是嘴皮子功夫?

楊凌是我國第一個高新農業示範區,國家要求楊凌成為乾旱、半乾旱農業的示範。但楊凌既不幹旱,也不半乾旱,很難成為乾旱、半乾旱農業的“示範區”,它實際是個“試驗區”。楊凌要成為乾旱、半乾旱農業的“示範區”,建議劃兩個乾旱縣給楊凌,如乾縣、永壽;再劃兩個半乾縣給楊凌,如武功、扶風;把秦嶺北麓的周至、眉縣也劃給楊凌。各種地貌的縣都有了,就可以成為乾旱、半乾旱農業的“示範區”。現在國內外致力於農業高新技術的人才、技術、資金、項目多的是,但是沒有地方可去,沒有人搭平臺。我們通過楊凌設市,把楊凌建成中國唯一、世界唯一的農科型中心城市,使其成為城市發展的新亮點,引領乾旱、半乾旱高新農業的發展。


銅川曾是陝西第二個省轄市,但由於礦竭城衰,被國家發改委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建議把旬邑、淳化、彬州、長武和富平劃給銅川,把銅川建成渭北的中心城市。1958~1961年,富平就歸銅川管,國務院批准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要求銅川—富平統籌發展。彬州、長武、旬邑、淳化煤炭等礦產資源豐富,劃給銅川可解決資源枯竭型城市不可持續的世界性難題。還可以把富平、銅川照金、旬邑馬欄等紅色旅遊資源整合起,打造一個關中紅色旅遊基地。渭北是關中地域的主體,但渭北落後,拖了關中率先發展的後腿。渭北要發展,得有一箇中心城市帶動。銅川是陝西的第二個省轄市,又處在渭北的中心和陝西南北交通脊樑上,把銅川打造成渭北的中心城市,帶動渭北發展,應當成為陝西的一個重要戰略。


張寶通又出“餿主意”:主張三分咸陽是嘴皮子功夫?

現在國家把跨區域城市群發展的重心,轉向大都市圈的發展上了。要以特大城市為核心,把周邊一小時通勤圈的城市納進來,構建現代化大都市圈,帶動跨區域城市群的發展。“三分咸陽”的方案,不但組建了大西安,把西安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而且構建了一個以大西安為中心的大西安都市圈。楊凌、銅川、渭南都在西安一小時通勤圈範圍,可以通過軌道交通建設和產業合理分工,帶動楊凌、銅川、渭南的發展。楊凌可依託國際化大西安,把自己建成國際農科城。銅川可通過西銅同城化發展,為西安提供能源和產業配套。渭南可通過西渭融合,藉助西安的科教資源和產業轉移加快發展。通過西安與楊凌、銅川、渭南的協同發展,把大西安都市圈打造成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心臟和“一帶一路”的核心區,把大西安建成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落實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促進陝西追趕超越。

(本文作者張寶通系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