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範大學教授鄧蔭偉助農脫貧致富的精彩故事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轉化到農戶家,讓農戶的錢袋子鼓起來,讓笑容留在農戶臉上……40年來,廣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鄧蔭偉撲下身子沉在田間地頭,做農民增收的引路人,生動演繹了“我服務、你增收”的精彩故事。

在不少農戶眼裡,鄧蔭偉是“財神爺”。他想方設法在銀杏、油茶和金花茶這3個廣西壯族自治區最具有特色的經濟林樹種上大做文章,讓它們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廣西師範大學教授鄧蔭偉助農脫貧致富的精彩故事

鄧蔭偉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銀杏在中國有‘活化石’之稱。如何讓“活化石”福澤農戶,變成農民的“搖錢樹”,鄧蔭偉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以前桂林農戶種植銀杏,從播種到掛果,時間長的要幾十年。且銀杏還存在著品種雜、成熟期不一、產量低、質量差、樹形高大不便管理等問題。”鄧蔭偉琢磨著,要做好銀杏品種改良和技術推廣工作,得從品種調查、良種選擇與繁育著手。於是,他把實驗室搬到了桂北的田間地頭。

怎麼才能使銀杏快生長、早結果?鄧蔭偉精準施策。上世紀90年代,他與課題組人員起早貪黑地調查銀杏生態環境,每天步行五六十里路,腳板都走出了水泡;為了找到銀杏最佳授粉期,點好銀杏的“鴛鴦譜”,他經常爬到十多米高的樹上進行觀察……

實幹加巧幹,鄧蔭偉排除了銀杏研究征程上的一個個“攔路虎”。經過幾年反覆嫁接試驗,他如願以償,找到了銀杏苗木繁殖和提高成活率的嫁接方法,實現了銀杏果的增產增收。

鄧蔭偉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讓百姓少累一點,多賺一點。在完成銀杏課題研究後,2010年初,他盯上了“油茶良種和豐產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

“農民都相信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所以我在開展油茶良種和豐產栽培技術研究時,特別為農民朋友設計了在家門口搞‘試驗林+現場培訓’的模式。”鄧蔭偉當起了農民的貼心技術保姆。

鄧蔭偉幽默地說他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和靈川縣有很多鐵桿“粉絲”。之所以受追捧,是因為農民種上他改良的高產油茶後,開了財源。

“一個電話,能將他調度於白天夜裡;一個請求,能使他奔走於鎮裡鄉間。他不是理財者,卻讓農戶更富裕。”不少農戶這樣評價鄧蔭偉。

一邊實踐,一邊思考,以問題為導向,有的放矢。鄧蔭偉的油茶良種豐產栽培技術研究穩打穩紮……歷時8年,他順利拿下了油茶良種豐產栽培技術,將油茶產果量提高了3倍。

如今,桂北地區已建立油茶豐產栽培示範林300畝和輻射推廣林11.30萬畝,比同類林提高產量3.08倍,為廣西油茶產業發展、實現年產值200億元做出了較好的示範樣板。更令人欣喜的是,油茶豐產林的繁育工作已基本完成,國家示範林的推廣正在進行中。

閒不住的鄧蔭偉又接著挑戰難題。2011年開始,他又啟動“桉樹+金花茶”複合種植模式研究項目。他說,每朵金花茶市場價超過10元,一棵樹高產時種植戶可獲得近萬元收入,利潤空間大。從當年10月第一批金花茶栽植入土,到2016年底,金花茶的示範面積已增至250畝。在桉樹林下建起來的第一批金花茶栽培示範基地裡,金花茶植株生機盎然,有一半已經開出美麗的花朵。

據不完全統計,40年來,鄧蔭偉用良種選育和豐產栽培技術讓大批農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他的研究成果讓廣西乃至全國的數百萬農戶受益,為社會創造效益達34.46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