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时间点的不同很多人都因别人观念而从众这样看待周易文化

历史

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这是《诗经》里的一章,说的是周人的先祖公刘相土尝水,观察山川的阴阳向背,选择居外营建住房,和军民一起治理田地,种植庄稼。山坡上建筑栉次邻枇,田野丰收在望,好一派悠哉悠哉的田园风光。这说明至少在周代就有了相土尝水等有必要及实际用途之方案。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记载了樗里子(严君疾)利用观察风水地理预测未来的事迹。樗里子即秦孝公子,秦惠文王弟嬴疾,由于封于严道,故又称严君疾,是战国时代秦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史记记载,严君疾晚年的时候,他自择墓地,说“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来夹我墓”。果然在他卒后百岁,刘邦建立汉朝,于渭南建宫殿,其中长乐宫在其墓之东,未央宫在其西,印证了严君疾的预言不假。于是后世的堪舆家皆奉严君疾为相地术正宗。

在汉代形成了初步的临场校察地理风水的理论。风水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民俗学及建筑学的角度均有研究的价值。

风水在秦汉时开始与民间方术联系起来,和五术的命、卜、相皆有所关联,还说基本构成源自《易经》的卦象,分为看门、主、灶的阳宅相法与看阴宅的相法等现称玄学术数的民间信仰。其主要的流派有三元法、三合法、九星法、阳宅三要法、八宅明镜法、玄空法等。

唐、宋后,不同学派的太极图出现以来,风水与术数、民间信仰已密不可分。

理论基础

风水设计的陵墓

“风水术”最早期由一些民间选择居所及适合维生的方法开始,渐渐走入方术人士手上,加入阴阳学说、先天及后天八卦、易经、河图、洛书等,从此把风水术进行学术化。

春秋至秦汉间,这些懂得风水的方士走进皇宫,自此风水术渐渐成为正统性及被认受,到唐代期间更已成为专为皇室服务,禁止民间使用,这时民间的风水术变成私下流传形式,因为皇室成员相信谁找到龙穴便可以称皇称帝。

简单来说,风水理论主要是以阴阳消长理论,配合天(宇宙、太阳等)与地(地球、地理环境)及人(人之居所、所卜葬之地)与时(天地之元运盛衰、万物之生老病死)。

范畴

风水主要分为阳宅风水及阴宅风水。

阳宅风水以生人居住所或办公厅舍为目标的风水选择,除了房舍之外,需一并留意的选择要件包括屋外街道与排水、门位、屋内动线、神位摆放、厨灶位置、办公座位等等。泛指三层楼以上的建筑物内的单位堪察,称之为阳宅风水。当然也因罕见的地理因数而有极少部分之例外,其中牵涉阴宅之高深风水原理。阳宅风水只关系一户人之兴衰。

阴宅风水以去世亲人埋葬地点为目标的风水选择,选择要领包括山脉走向(来龙)、水流向、穴位、埋棺深浅等,而且均需要严格择日以配合先人与后人之八字,以及天上星宿、地下峦头和有穴场的一切事物等之因数。当中窍秘一般人是不能知晓,绝大部分由古至于均是由地师口传亲授予其入室弟子,即使是父子关系没有正式拜门都不可轻传。只因真正的阴宅风水好坏是有着可影响一族人以及其子孙兴衰的力量。亦只有懂得勘察阴宅风水之士,才会被视为是真正的风水师、勘舆学家或是“地师”。

使用风水原则布局阴阳宅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生活安定的福、经济稳定或发达的禄,以及健康长寿的寿。

流派

明代王袆《青岩丛录》:“择地以葬,其术本于晋郭璞,....后世之为其术者分为二宗....曰江西之法,启于人杨筠松,曾文辿及赖大有、谢子逸辈,尤精其学。其为说主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其他拘泥在所不论。今大江以南无不尊之者。”清人丁芮朴《风水袪惑》:“风水之术,大抵不出形势、方位两家。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唐宋诗人,各有宗派授受。”虽然中国风水的理论核心是“天地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平衡”,但中国风水在漫长的岁月中也形成许多派别,传至后世分为两大派理论,彼此并不相悖。历史上有名的风水家都是同时精通形势与理气两派理论,并融会贯通使用。

环境学派(峦头派)

源自江西,又称峦头派,峦山派,形法派或江西派,可细分为大峦头与小峦头。大峦头着眼于山川形势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主要操作方法是“相土尝水法”和“山环水抱法”。其理论是“负阴抱阳”、“山环水抱必有气”,“觅龙(主山脉-大环境的地理形势)、察砂(土壤资料-农业)、点穴(寻觅主要地区)、观水(水源及不积水)、取向(阳光阴影、气流方向-适宜居住)”等古典地理五科。小峦头主张建房或选房要“背山、向阳、面水、案山好”。

术数哲学(理气派)

理气派主张“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人宅相扶,感应天地”。主要理论来自八卦术数与占星术,论及“阴阳、五行、干支、八卦、九宫、易卦等相生相克”。注重方位朝向和布局,主要操作方法是依照元运,选择房屋最佳定位以及屋内动线。形法、理法、日法、符镇法是确定城市选址,建房,装潢的基本方法。主要术数为九宫八卦法”、“十二地支法”和“易卦法”。

飞星法,运用三元九运,将天地,人,时空联系起来,运用时空合一为阴阳宅断应吉凶。房屋以起造或迁入年立命;

六法派,则是运用二元八运,随运论断吉凶,布局以利众生。

易卦派,使用先天河图六十四卦配合元运而操作,以合气合运而乘旺纳旺以造福。

用语

地理五诀

龙;山脉走向,大环境地理形势。

穴;吉祥能量集中的地点。

砂;土质的量与质的区分。

水;河流、水源、湖海与带动气流的马路。

向;阳光、气流、阴影等磁场能量的影响。

摘自文章《峦头简略》:峦头基本上可分成五个部分:即[龙、穴、砂、水和向]。[龙]:即是后方坐山来龙山脉的起伏顿跌弯曲,[穴]:即是经过天心十字四应证穴法而寻得的能量集中区,[砂]:即是左右山砂护脉聚气的形势,[水]:即是界水护龙止气的形态,而[向]:即是以明堂藏风聚气形局而立向旺或衰的状况。这五个部分,是研习风水者必须了知清楚的,绝对不可马虎,是必须认真看待的知识、经验和技术。

其他

其他用语则有寻龙点穴、山环水抱、藏风蓄水、路冲煞、穿心煞、断梁煞、龙脉等等。

争议

由于术数风水目前无法准确的按照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术数风水存在争议,主流科学界把风水定性为一门“伪科学”。说地理风水学是“科学”或术数风水是“迷信”的人同样认真。

支持信仰风水学的观点

支持风水的人认为风水是一门经验法则,大部分的推断都是从经验中去证实,但未得出科学的因果规律,然后以此经验造福人群 。他们认为,风水是中华文化的哲学的应用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对世界的影响已经受到重新的关注,特别是华人聚居的地方。美国城市规划师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都市意象》称“风水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

南宋理学家朱熹相信风水,常请教其门人蔡西山。朱熹认为:“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地之美则神灵安,其子孙盛。”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朱熹和宾客谈论风水的话:“冀州好一风水:云中诸山,来龙也;岱岳,青龙也;华山,白虎也;嵩山,案也;淮南诸山,案外山也。”。

风水理论是综合自然科学,从民居、村镇、城市、宫殿、陵墓等的建筑过程,都会以风水乘生气和纳生气的原则营造,并运用当代建筑艺术与文化风俗意识以表现之,可说是影响深远,在世界建筑历史上独树一帜。

反对信仰风水学的观点

反对信仰风水学观点的人氏认为信仰风水学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学科,只是中国文化之一部分,甚至是伪科学。其基础来自于阴阳、五行学说的信仰,没有科学根据。他们认为风水信仰是旧世界的迷信,阻碍了中国人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的发挥创意。利用这种风水信仰作为职业的风水师,声称环境的选择会对吉凶祸福发生影响,其理据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它所持有的预测未来的理据因为没有科学依据,无法量化。在中国大陆,由于风水学曾受到过文革冲击,风水一词更具有迷信色彩。而被认为是一种迷信。

清代的李汝珍在《镜花缘》曾言:“况善风水之人,岂无父母,若有好地,何不留为自用?如得一美地,即能发达,那通晓地理的发达曾有几人?”

清代曾国藩不相信风水,曾于道光二十九年说:“自丙午冬葬祖妣大人于木兜(斗)冲之后,我家已添三男丁,我则升阁学,升侍郎,九弟则进学补廪,其地之吉,已有明效可验。我平日最不信风水,而于朱子所云‘山环水抱’‘藏风聚气’二语,则笃信之。木兜(斗)冲之地,予平日不以为然,而葬后乃吉祥如此,可见福人自葬福地,绝非可以人力参预其间。”结论是“福人自葬福地,绝非可以人力参预其间”,虽然先人下葬于斗冲(凶位)之地,后人仍好运如斯。

可能因为时间点的不同很多人都因别人观念而从众这样看待周易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