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糧價上漲甚至禁出口。我國價格卻為何平穩?且聽分析

年後三,四月間,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國際糧食價格普遍上漲甚至有的國家已經禁止出口了。這也讓我們中國老百姓開始擔憂,我國的夠不夠吃啊,會不會也要漲價啊?有些老百姓也開始買糧屯糧,名曰:“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我們國家的糧食總儲備可夠全國人民吃兩三年的,十四億人吃兩三年什麼概念。所以國內的糧食價格波動不大,大家平時該怎麼吃就怎麼吃,不過切記一點,浪費可恥。

國際糧價上漲甚至禁出口。我國價格卻為何平穩?且聽分析

珍惜糧食別浪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農村裡很多農民也已經不再種植糧食,轉而購買糧食吃。要是這事擱幾十年前那是不可想象的,那時候農民的生產力低下可除了種地別的啥也不能幹。辛苦一年也只能混個大半肚子圓。可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現在種糧食的農民卻越來越少,農村土地荒地也越來越多,是啥原因導致現在老農民不種地,卻要去買糧食吃呢?

第一,土地裡刨不出錢了:

國際糧價上漲甚至禁出口。我國價格卻為何平穩?且聽分析

老農民眼中地就是命


沒錯老農民種地是可以解決自己和家人的肚子問題,卻沒有辦法改變自己家裡窮的樣子。因為農村雖然地很方大,但是人口卻同樣多,一些農民兄弟一家也就三五畝薄田。想要從這三五畝薄田裡刨出金子,很明顯可能性很小。就算在江漢平原上,水土都豐美,一個老農民也就十多畝地,多的二十多畝,要依靠這二三十畝地種麥子掙錢也是很難的,除非種植效益高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可是又需要技術支撐,也是很不容易的。

現在我們國家是農業大國糧食多所以價格基本都保持在較低的一個水平上,種一畝地麥子,根本沒掙多少錢,現在物價又這麼高,種子、化肥、農藥、從種到收的機械油費,加上人工,你算算能落下幾個錢,要是趕上年景不好還得抗旱排澇這又是一筆錢。一年忙到頭,一算搭了功夫又貼本誰還願意幹。這是導致老農民不願意種地的最基本原因。

第二,糧食價格上不去

國際糧價上漲甚至禁出口。我國價格卻為何平穩?且聽分析

就想刨出一份希望


我上面說了我國是農業大國也是產糧大國,就導致了本國的糧食價格低。據統計大米平均價格才兩塊多一斤左右。稍微品相不好看的大米也就兩塊出頭點,甚至一塊大幾也能買來,同樣小麥也是差不多的樣子。你自己掰著指頭算算有什麼利潤可言。

而如果現在老農民繼續種地的話,只要還種著這些附加值低的農作物的話基本賺不了幾個錢。可能還得賠本賺吆喝。但是現在出去打工一個月最少也能搞兩三千塊錢,要是小夥子啥的,找到一個一個月掙個五六千,七八千的活也不是很難的。都能掙這麼多錢了,算算自己那幾畝薄田能搞這麼多少錢嗎?只要智商還在正常範圍都能算的出來。

第三,種地太辛苦

國際糧價上漲甚至禁出口。我國價格卻為何平穩?且聽分析

幹不動大田了只能種個小菜園


世界上本就沒有什麼輕鬆的活,但是在農村種地確實是很辛苦,有的時候比工地打工都累。現在農村裡中年男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年輕一點的小夥子嫌種地累,掙不到錢,外面的花花世界又太吸引人了也跑出去了。所以他們寧可去城市上工廠裡面上班,也不願意在農村。而在農村裡的只剩一些孤老殘幼在生活,因為大多是些老人,殘疾人,孩子,也就不能種大地塊了,只能種點小園地搞點菜吃。更多經濟上還是靠外出打工的家人來支撐。一些地都處於荒耕的狀態,正因為地裡刨不出“金子”,所以很多人進城打工以求改善生活,造成良田成荒地。

國際糧價上漲甚至禁出口。我國價格卻為何平穩?且聽分析

農村的留守老人和孩子


根據統計我國有八億的農民,外出打工的就有四億多,剩下的在農村的,就老人、小孩,殘疾人,婦女,和一少部分確實走不開的青壯年農民。這只是一個統計的數字,不能說明我國農民不種地,都去打工了,沒人種地,糧食價格就要高了,不是這種概念的。我國的糧食總產量這幾年一直穩步上升的狀態,這時有人就說了,種地都搞不到錢了,都去打工了,糧食產量怎麼還上去了,因為現在國家也認識到這點了,很多的惠農補貼優惠政策也是偏向農民的,很多農民把手裡的地承包給願意種糧食的農民,自己該打工還是打工,而土地高度集中的優勢就出現了,可以大規模機械化耕種,伴隨著,機械化種植和科學化種植,糧食的產量沒有在穩步上升。

國際糧價上漲甚至禁出口。我國價格卻為何平穩?且聽分析

大規模機械化種植


以上就是農民為啥不願意種糧食的原因,和為啥都不種地了,每年糧食還豐收,糧食價格低的原因。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