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老人杨自中:资助学生30年捐款60多万,还决定捐献器官

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捐助一天,全部捐赠,器官也捐赠,能用的都拿去。

”说话的是一位耋耄之年的老人,他一边说一边爽朗地笑着,好像说的这些事情就如同稀松平常的事情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似的。

如果你熟悉他,就会知道他为什么语气如此淡定了,因为这些事情是他已经重复做了三十年的事,除了最后那一件捐赠器官。

他就是苏州退休教师杨自中老人。

89岁老人杨自中:资助学生30年捐款60多万,还决定捐献器官

杨自中在1949年高中毕业后,成了一名语文老师,两年之后,他参军并参加了解放西南战役,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当时西南山区的老百姓条件非常艰苦,家里没有衣服,家里也没有盖的,地上铺的稻草就当成了床,杨自中那个时候就暗下决心:将来生活条件好了,自己一定要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

后来杨自中从部队转业到了苏州,成了苏州市第十二中学的校外辅导员。

自从杨自中担任十二中的辅导员以后,他就十分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十多年间,他义务做了一千多场的讲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这种方式,与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交流和分享,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教导孩子们将来能够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

89岁老人杨自中:资助学生30年捐款60多万,还决定捐献器官

这边杨自中在为孩子们做着讲座,那边他还在记着自己心心念念的贫困山区的孩子。转业后,他时常向曾经的战友们了解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生活状况,战友们告诉他“这里还是很困难,可以说是相当困难,有的老百姓都很难吃饱饭。

听到战友这样的回复后,杨自中马上做出了一个决定:开始捐资助学!因为他知道,自己捐资一个孩子,他学成毕业后,可以至少带动一个家庭脱贫,甚至几个家庭脱贫,捐赠助学不仅仅是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更是改变了一群人的命运,还可以为国家建设增加一份力量。

杨自中想好以后,马上开始行动。

1990年,他每月只有几百元的工资,可依然凑齐了2000元助学金汇往四川宜宾,从此开始了他捐资助学之路。

三十年的时间,杨自中行程将近十万公里,足迹遍布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等多地,捐资金额高达六十多万元,一共资助了一百五十多名学生。

别看他对孩子们特别舍得,可对自己却是能多抠就多抠,他工资的大多数早已经给了孩子们,留给自己的只有一点。

他的家住的是修建多年的老小区,屋内没有任何高端家具,有的只是一柜子的荣誉证书和各式各样的奖励。

89岁老人杨自中:资助学生30年捐款60多万,还决定捐献器官

他穿的衣服还是八十年代的,为了能让自己的白衬衫看着像那么回事,他甚至给衬衫做了一件假领子,这样衣服看起来依然整洁。

老人说起这些时,没有一丝后悔,也没有一点难过,他说的是甚至是眉飞色舞,心情极度高兴,因为在他的认知里面,穿得再好,住的再豪,也不如把钱花在给孩子们上学这件事来的实惠。

心系教育的杨自中,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依然没有停下捐资助学的脚步。

就在去年,杨自中还和其他爱心老人组成了“苏州银发先锋志愿服务”,一起奔赴铜仁。他在铜仁见到了自己资助的三名学生,他和三个孩子一起谈心、交流,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89岁老人杨自中:资助学生30年捐款60多万,还决定捐献器官

他资助的学生也经常给杨自中来信,他每一封都仔细地收藏着,有很多信件因为年月太久信纸泛黄,但是杨自中仍然把它当成宝贝一样收藏着,因为他知道,每一封孩子的来信,都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谢和心意,他保管的不仅仅是一封封信,更是一个个孩子的希望和憧憬。

曹美玲,她就是杨自中资助的学生之一。

她初二那年父亲意外去世,父亲的去世,曾让她一度处于濒临辍学的境地,正是碰到了杨自中,她才能够得以继续自己的学业。

如今的曹美玲是一名小学的数学老师,她成了和杨自中一样教书育人的那个人。

曹美玲说杨自中老人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她总能想到那个戴着眼镜,和蔼可亲的老人,他话不多,但是总是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曹美玲受他的影响,也开始资助贫困学生,她甚至还发动爱心人士,一起来爱心助学。

杨自中老人也因此连续获得了中央文明办评选的“中国好人”,团中央一级“星星火炬”奖章和中央组织部评选的离休干部先进个人。

89岁老人杨自中:资助学生30年捐款60多万,还决定捐献器官

不管荣誉再多再大,他在孩子们眼中,就是那个亲切的杨爷爷。

他用自己的节俭,为孩子们创造学习的机会,他用对自己的苛刻,为孩子们铺平前行的路,他用自己的余热,温暖孩子们心,他用自己的孱弱的双肩,为孩子赢得一个光明灿烂的幸福。

这就是杨自中老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好人”这俩字,他用一生的行动来回应当初的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