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春晚的小品《婆婆媽媽》讓一起看春晚的婆媳相當尷尬

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岳雲鵬的相聲《生活趣談》把春晚的場子熱了起來,觀眾也都慢慢進入到春晚的節奏。突然,賈玲和張小斐的小品來了,大家紛紛放下手機,停止聊天,想著享用一番賈玲帶來的歡笑。

笑著笑著越來越感覺不對勁,這個小品是要反應婆媳關係嗎?大年三十一定要直擊這麼大的問題嗎?

賈玲春晚的小品《婆婆媽媽》讓一起看春晚的婆媳相當尷尬

婆媳關係的試金石

婆媳關係是中國最難處理的一種關係,大家平時都閉口不談,不是不想談,是談了也沒用,該解決不了的還是解決不了。既然解決不了,那麼不爆發就是最好的情況了。賈玲的小品《婆婆媽媽》直接反應了緊張的婆媳關係,最後婆媳關係也完美解決了,但這真的是小品啊。生活中的婆媳關係遠比小品中表達的複雜千倍萬倍,解決起來相當的不容易。

賈玲春晚的小品《婆婆媽媽》讓一起看春晚的婆媳相當尷尬

觀眾在看這個小品的時候大致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直接看不下去各自走開,說明婆媳關係可能問題有點大。

2,彼此心照不宣,但感覺很彆扭,說明婆媳關係有問題,但是還能忍。

3,有笑點的時候能笑,還能一起討論劇情,說明婆媳關係還挺好的。

恭喜賈玲的小品《婆婆媽媽》達成了“婆媳關係試金石”的偉大成就。

從根本上解決婆媳關係基本不可能

婆媳關係的矛盾點非常非常多,只要有任何一點解決不了都不可能解決婆媳關係。婆媳間涉及到對兒子的爭奪,彼此的生活習慣,生活閱歷,受教育背景,文化素養,育兒理念,飲食觀念,是不是重男輕女等等問題。除此之外,矛盾點還有很多很多,歡迎補充。

賈玲春晚的小品《婆婆媽媽》讓一起看春晚的婆媳相當尷尬

之前婆媳關係比較穩定是因為兒媳婦兒處於弱勢的位置,對於婆婆的一切要忍受再忍受,所以有一句話叫:“多年媳婦兒熬成婆。”受苦受難的兒媳婦兒把希望寄託在熬成婆婆,當了婆婆的兒媳婦兒猶如脫韁的野馬,全然忘記了自己所遭受的壓迫,欣然的加入到了壓迫自己兒媳婦兒的大軍中。曾經婆媳關係的受害者搖身一變成為了規則的捍衛者和執行者。千百年來,循環往復。

新時代的婆媳關係

新時代的婆媳關係打破了千百年來穩定的婆媳關係,隨著社會的發展,集體意識淡薄,個人意識逐漸成為主流。人們慢慢拋棄了忍辱負重的思想枷鎖,勇敢的跟婆婆講道理。生活習慣不同就不在一起生活,育兒觀念不同就直接提出來,多年媳婦兒熬成婆的婆婆們不僅感慨,時代變了,自己當兒媳婦兒的時候一直在忍婆婆,等自己熬成婆了不僅地位沒提升,還得繼續忍著兒媳婦兒,確實有點尷尬。

賈玲春晚的小品《婆婆媽媽》讓一起看春晚的婆媳相當尷尬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清官也難斷家務事。以前農耕社會時人和人之間經常需要互相幫助,所以家庭單位非常大,婆媳之間不一定要生活在一起。隨著社會文明的程度越來越高,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花錢也能解決,這個時候家庭的單位會越來越小,婆媳關係也會越來越好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