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反對曹操進封國公,同年就死了,是什麼原因?

三國時期,曹操統一了北方,具有“天下三分,曹氏佔兩分”的地位。曹操可以取得如此成就是有很多因素促成的。但就文臣武將而言,荀彧可以說是居功至偉。他是曹魏集團的首席軍師,被曹操譽為“吾之子房”。

然而,奇怪的是荀彧的死因是相當奇怪。在史書中記載他的死亡的就有兩種。一個是陳壽的《三國志》,另一個是孫盛的《魏氏春秋》。為了分析荀彧的死因,我們必須先看看那年發生了什麼?

荀彧反對曹操進封國公,同年就死了,是什麼原因?

荀彧獻策曹操

公元212年,董昭等人認為曹操可以進封為國公並賞九錫,於是偷偷向荀彧請示。結果被荀彧拒絕了,他認為曹操舉兵是為了穩定朝廷、匡扶漢室。從表面上看,從侯爵晉升到公爵只高一級,但性質卻大不相同。

如果曹操封了公爵,就有了立國的權力了,可以建立自己的宗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曹操就可以公開立國了。荀彧的反對引起了曹操的不滿,曹操此時正準備討伐孫權,於是他以勞軍的名義將荀彧派到壽春,主持曹軍的東線。

然而荀彧的不是一位尋常的謀士,他擅長的是戰略方面而不是戰術方面。以往都是坐鎮總部,他的地位猶如蜀漢的諸葛亮。如果只是一場小戰爭,荀彧的作用或許不如郭嘉、賈詡。同年荀彧在壽春去世,享年50歲。

荀彧反對曹操進封國公,同年就死了,是什麼原因?

荀彧劇照

至於荀彧的死因,第一個論點是他死於自殺。曹操派人送了一個食盒給荀彧,但是打開后里面什麼也沒有。不久,就有荀彧服毒自殺的消息傳出,在朝野引起巨大反響。《魏氏春秋》記載:“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第二個論點是荀彧是鬱鬱而終。曹操進封公爵,很明顯他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這讓荀彧灰心喪氣,二十多年來他為曹操所做的一切都成空了,所以他鬱鬱而終了。《三國演義》記載,“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

三國時期,諸葛亮、荀彧和魯肅是三國各政權的核心人物。他們都有自己的政治理念,影響了蜀漢、曹魏、吳國的走向。因此與普通文臣不同,他們應該被稱為政治家,有自己的抱負。

荀彧反對曹操進封國公,同年就死了,是什麼原因?

曹操劇照

魯肅是三個中最簡單的。首先,他不是出身名門望族,主公孫權也不是名門望族出身,因而沒有那麼多忌諱。因此,東吳的治國之道有相當大的靈活性。一會兒東吳可以向蜀漢示好以抵抗曹魏,一會兒,東吳可以向曹魏投降以抵抗蜀漢。

赤壁大戰後,諸葛亮與劉備的理念不和被冷置了十年。在西征益州期間,劉備所重用的法正、龐統正是急功近利的謀士。

荀彧是三人中優勢最明顯的。他出身名門,公元192年離開袁紹加入曹操,這時曹操才剛剛開始他的事業,就因為荀彧相信曹操可以復興漢朝。這也是荀彧的政治理念。

在最初的十年裡,曹操對大漢非常忠誠,至少在史料中沒有“篡漢”的記載。然而,曹操掌權後發生了變化,他的政治思想與荀彧的政治思想發生了衝突。荀彧是被迫自殺還是死於抑鬱,幾千年來都沒有答案。至於曹操,既然他把荀彧給派到壽春遠離政治中心,就沒有必要再殺人了。如果曹操連這點容人之量都沒有,他肯定不會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因此,小編認為荀彧死於鬱郁不得志的情況會大點,各位讀者怎麼認為,歡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