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中國,為何能將少數民族管理得如此之好?這一政策很關鍵

眾所周知,唐朝是一個強盛的王朝,這不僅體現在其不斷向外擴張的情況,還體現在國內穩定的經濟、政治情況。由於唐朝的強大,周邊的那些少數民族紛紛前來朝見,向唐朝看齊。而唐朝可以不受周邊少數民族的影響,持續蒸蒸日上,自然與民族關係有關,唐朝君王在這方面頗有心得。

自古以來,民族問題是最難解決的一個國家內部問題。因為,唐朝內部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統,所以,它可以妥善處理各民族之間的衝突,也可以制定出對待不同民族的政策。可以說,正是有了唐朝的民族管理制度,各個民族之間才能進行正常的貿易、生產交流,促成各個民族之間的相互學習。

由此可以看出,唐朝的民族管理思想十分開明、制度十分完善,是促進這個國家發展的內在動力。

千年前的中國,為何能將少數民族管理得如此之好?這一政策很關鍵

那麼,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呢?這裡,我們不妨來詳細說明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看唐朝的民族管理情況。

唐朝時期,少數民族之間的交往程度不同,各自的實力不同,使得各民族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矛盾。因此,作為中心國,唐朝必須主持好這個局面,處理好這些複雜的民族矛盾。為此,唐朝專門制定了一套民族管理策略。其中,比較有名的當屬和親制度,它對局勢的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這些策略放在今天,存在很多的弊端,但是,放在那時候,卻是非常先進的,且影響很大。此外,政策的顯著特點是拉攏、安撫這些少數民族,讓他們順從中心國,認可中心國的主張。雖然,秦漢時期我們在少數民族的聚集地設置了郡縣制,但是,少數民族地區卻並沒有因為這些制度得到嚴格的管理。

由此,使得這些少數民族形成了自己的力量,讓中心國感到了危機。少數民族逐漸強大起來,最先感到危機的應該是隋朝的隋文帝。隋文帝想到了招撫的政策,向這些勢力發出告示,給予他們一些好處,讓他們主動前來歸順。他這一政令十分有效,沒多久,就有很多勢力前來朝拜,表示服從隋朝的管理。

那時候,整個嶺南的勢力都歸順了隋朝。

千年前的中國,為何能將少數民族管理得如此之好?這一政策很關鍵

後來,唐朝李世民也用上了隋文帝這一政策,只是效果不是很好。

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政策不夠新穎,無法吸引他們。因此,李世民結合當時自身的情況,提出了“因其俗而撫馭之”這一政策。

那麼,為什麼唐太宗會提出新的政策呢?

當時,唐朝到雲南招撫時,那裡的少數民族並不理會他們,因為對於雲南來說,中原太遠了,他們根本不想來,也就不想去朝見李世民。而且,這些少數民族要來到中原,只能靠馬匹,且來到了也不見得能得到什麼好處,畢竟,生活習慣不一樣。

所以,這裡的首領提出了這個問題,李世民這才提出了新的政策。因為,這樣的政策,對雲南的少數民族來說更加合理,也更加容易執行。

千年前的中國,為何能將少數民族管理得如此之好?這一政策很關鍵

在歷史上,中原與周邊少數民族和親的情況有很多,這一政策對中原朝廷來說也是非常的重要。

在唐朝,和親政策用得非常多,首次與唐朝和親的是回紇,他們的可汗娶了唐朝的寧國公主。當時,寧國公主出嫁時年齡還很小。之後,回紇這個少數民族跟唐朝的關係非常好,經常幫助唐朝消滅國內反叛勢力,這些都跟和親政策分不開。

此外,唐中宗將自己的金城公主遠嫁給吐蕃贊普時,說過這樣一句話:“金城公主,朕之少女,豈不鍾念。但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誠祈,更敦和好,則邊土寧晏,兵役服息,遂割深慈,為國大計。”由此可見,當皇帝的辛酸!

除此之外,文成公主入藏跟松贊干布聯姻,也是為了唐朝與藏族保持良好關係。

千年前的中國,為何能將少數民族管理得如此之好?這一政策很關鍵

其次、便是對少數民族經濟上扶持。

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往往環境惡劣,他們的綜合實力較低,往往需要中原朝廷扶持。而且,唐朝的統治者也體諒他們的辛苦,願意減少賦稅來緩解他們的壓力,幫助他們解決國內矛盾。此外,為了進一步緩解少數民族內部的壓力,唐朝還推行了均田制。

一般來講,一個地區的經歷跟那裡的貿易情況有關,貿易發達了,他們的經濟也會得到發展。所以,唐朝統治者會考慮這兩個方面,在調整稅收的基礎上,不僅能推動少數民族與中原地區的貿易,還能增加他們的經濟實力。

公元640年,高昌國跟外界的接觸被切斷。為此,唐太宗不僅出兵趕走了那些侵略者,還重新恢復了這些道路的貿易自由,讓高昌國能夠繼續跟外界保持貿易。而且,唐朝統治者還設置了市場,專門用於少數民族的物質交換,讓他們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增加他們貿易的熱情。

這些政策都是為了讓少數民族能夠動起來,積極為他們國內的困境做一些改善。

千年前的中國,為何能將少數民族管理得如此之好?這一政策很關鍵

最後、就是唐朝的民族管理思想。

唐朝以前的朝代,雖然,也積極扶持周邊的少數民族,但是,卻僅僅是為了維護中原地區的穩定,不是真心實意承認少數民族的存在。因此,他們看不起這些少數民族,無法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去跟少數民族相處。

然而,唐朝卻不一樣。

唐太宗的家族跟少數民族有較親的血緣關係,再加上,當初李家奪取天下時少數民族對他們的幫助,使得唐朝統治者對少數民族的態度要好很多,至少能夠平等相處。並且,唐太宗認為:“少數民族跟華夏民族並沒有什麼區別,他們之間一樣可以擁有深厚的友誼。”

貞觀八年,各地區少數民族首領來到長安城,慶祝這難得一遇的盛事。當時,南越的一位首領還作了一首詩,歌頌南越與唐朝的深厚感情。這些都足以證明唐朝對少數民族是真正的認可,他們的內心願意接納這些人。

此外,唐朝還特別重視這些少數民族,專門設置了處理少數民族事務的機構,比如:中央的禮部司,地方的都護府等。而且,都護府的設置是有要求的,只有少數民族聚集地才可以設置,且都護府長官的選用也非常謹慎。這位長官必須對當地少數民族非常瞭解,在少數民族內部有一定的威望。

所以,長官一般是少數民族的首領或者其他有身份的人擔任,而不是中原地區的官員。

千年前的中國,為何能將少數民族管理得如此之好?這一政策很關鍵

總而言之,唐朝時期周邊少數民族的數量很多,而且,他們之間的差異很大,各自擁有各自的風俗。所以,對於他們的治理,唐朝不能一概而論,必須靈活處理,根據當地的特色制定不同的策略。

當時,南方的少數民族跟北方的少數民族相差很大,南方的山丘民族大多生活在山丘地區,交通並不發達;而北方的少數民族大多生活在沙漠地區,環境惡劣,生活艱辛。所謂不同山水養育不同的人,因為,他們所處地形的不同,使得他們的情況也不同。

南方少數民族交通不便,內部往往無法形成足夠大的勢力,顯得勢單力薄;北方的少數民族由於環境惡劣,他們為了生存不得不變得非常彪悍。

針對這樣的情況,唐朝統治者採取了不同的政策。

對於南方的少數民族,唐朝採用了招撫的政策,讓他們歸順朝廷,獲得朝廷的保護;對於北方的少數民族,唐朝採用了聯盟的政策,通過這種互惠互利的方式,獲得他們的認可。

針對不同民族,採取不同政策,這是唐朝統治者靈活的表現,也是少數民族治理的亮點。

千年前的中國,為何能將少數民族管理得如此之好?這一政策很關鍵

總之,唐朝在維護民族之間的感情、加強民族之間的聯繫上是不拘一格的,只要能夠達到效果,就可以用上去。

事實證明,這些政策都很有效果,少數民族被管理得非常好。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唐紀》、《舊唐書·太宗本紀》、《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吐蕃上》、《中國古代和親的類型、特點及其歷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