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生產隊這個名字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記憶

公社是棵長青藤

社員都是藤上的瓜。

瓜兒連著藤,

藤兒牽著瓜。

藤兒越肥瓜越甜,

藤兒越壯瓜越大。

……

這是我七十年代上小學前就會唱的一首歌。

當時,中國的農村結構體系就是公社,大隊,生產隊。廣大農民,則統稱社員。

老照片:生產隊這個名字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記憶

建國初期,鑑於中國農村長期處於分散的、原始的小農經濟模式,這種模式嚴重製約了生產力,在毛主席巜組織起來》的號召下,互助組開始興起,之後開始了合作化運動,生產隊由此誕生。

老照片:生產隊這個名字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記憶

儘管生產隊開始時我還沒有出生,而當我步入成年人時生產隊就解散了。但生產隊,社員等名稱,還是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中,對當年生產隊組織社員下地勞動也印象深刻。

老照片:生產隊這個名字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記憶

早晨,生產隊敲鐘開始下地勞動,隊長根據男女老少不同體力的人分配不同的勞動任務,中午和下午按時收工,勞動時也有間歇時間。晚上齊聚隊部,一是組織學習政治與文化,二是隊長根據社員的勞動表現給每個人記工分兒,以此作為"分紅"的依據。同時,隊長會分配好第二天的勞動任務。可以說,千百年來,中國的農民過上了有"組織"的生活。從形式上講,農民也象工人一樣,有了固定上下班和休息的時間。

在新中國的歷史上,生產隊這個名字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記憶。

老照片:生產隊這個名字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記憶

我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生產隊的環境中度過的。

當時的農村,勞動場面是極其浩大的。用報紙上的話說就是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是的,人海戰術,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


如此壯觀的勞動場景昭示了人民改天換地的決心。

當然,生產隊也曾被質疑與詬病。有偷懶撒滑的,有出工不出力的,有遊手好閒的。

現在看來,對農民的覺悟和積極性有些過高估計了。

老照片:生產隊這個名字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記憶

該如何評價生產隊的組織形式呢?

一、生產隊的出現,第一次把鬆散的農民組織了起來,把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的利益聯繫了起來,讓農民關注國家命運,增強了集體意識,提高了思想覺悟。可以說是一個歷史壯舉。

二、生產隊的組織形式對抵禦自然災害和照顧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作用是巨大的。

三、集體化為農業機械化開闢了道路。在生產隊後期,種子,化肥,農藥開始大量發放,播種機,收割機,運輸拖拉機相繼使用。

四、集體化有利於建設完整的農業體系,如打機井,建水庫,開發灌溉。如果單幹,這一切都無從談起。

五,集體化可以完成多項國家功能。如徵糧,徵兵,開挖河道。因此,是農民的勞動與付出,才換來了今天國家的繁榮局面。

老照片:生產隊這個名字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記憶


老照片:生產隊這個名字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