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基礎知識普及——記憶,你真的知道嗎?

心理學基礎知識普及——記憶,你真的知道嗎?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而又獨特的個體,這種獨特與我們所思考、感覺、所做和所經歷的事件緊密聯繫。這些事件在我們的腦中引起了持久的改變或者它們消失後留下了一些痕跡,這些持久的改變和痕跡就是記憶,記憶是經驗在我們腦中引起的持久的改變。

記憶也指我們隨著時間的推移存儲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我們為什麼需要記憶?記憶是怎麼存儲的?或者說經驗是怎麼使我們的腦發生持久變化的?我們的腦為什麼要因為體驗發生變化?接下來我們逐一來探討這些問題,甚至可能引出更為深刻的問題。


心理學基礎知識普及——記憶,你真的知道嗎?


要想研究記憶我們需要探討記憶的三個重要功能


編碼:即將我們所知覺、思考或感覺的轉化為持久的記憶的過程;


存儲:即隨著時間的推移將信息保持在記憶中的過程;


提取:即將之前編碼和存儲的信息在頭腦中提取出來的過程。

這裡清晰一下感覺知覺的概念:

知覺

對感覺的組織、識別和解釋。是在大腦水平上產生的。


感覺感覺器官把外界物理刺激轉換成電信號的過程,是身體與外在世界交互時對光、聲、壓力、氣味或者味道的基本記錄。比如把光線的明暗解釋成形狀,素描就是利用這樣的原理來使平面上的線條讓人們能夠看到是有立體感的。我們將在以後的欄目中更加詳細的解釋這些。



人們在對記憶的認識上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巨大的誤區,至少兩千年來,人們將記憶看作是一個記錄設備,是精確地記錄、甚至是刻錄信息,然後將這些信息存儲下來備用。這種觀點很簡單而且是憑直覺獲得的,人們卻毫不懷疑的相信,並且這種觀點一直都被固執的堅持應用於學習。雖然在應用的過程中明顯存在很多問題,但人們大多並不會把這些問題的原因歸咎於對記憶的無知本身上,而是把責任完全地推到實踐的人身上。比如這孩子太懶,就不背。說這話的人你自己嘗試了嗎?(題外話:自己做不出來的事情總是有不可抗拒的外因,到孩子身上就是孩子的人格、性格、習慣或者是價值取向有問題了,為什麼會這樣?)


心理學基礎知識普及——記憶,你真的知道嗎?

我們可以仔細回憶一下我們每個人的經歷,

一個我們完全不能理解的理論或者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的一篇文言文,我們是很難記住的,即使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把它背了下來,也會很容易忘記,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自如地使用它們。(比如背單詞表,是不是很多時候你最熟悉的總是開頭那幾個?後面再有什麼就不知道了。也許你會說為什麼有的人能記地很快而且很牢固?這個問題我們後面會詳細地回答。在這裡我只能告訴你:他一定不是單純的在輸入。比如揹物理公式,背化學方程式方面。)

那什麼樣的信息才能更容易的讓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答案是能夠被我們理解的信息,也就是能夠被我們加工並納入我們認知體系之內的信息。這個時候這些信息已經被我們理解了,也就是加工並融入我們的知識體系的信息,已經不能再稱之為信息,這個時候它應該叫做知識。

在這裡我們需要清晰一下知識信息的區別,因為經常有人搞不清楚:老師說話的聲音、書上的文字、手機上的音頻還有視頻,這些在沒有被你理解之前,它們只能叫做信息,只有被整合、融合到你自己的認知結構中之後,才能稱之為知識。正是因為很多人搞不清楚知識與信息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所以才會誤認為把大量的信息塞進腦子裡,就是在學習知識,但其實這是極其錯誤的,因為必須被大腦加工解釋整合之後獲得的才能叫知識。正是由於在觀念裡面的各種教條信念才催發了應試教育。


心理學基礎知識普及——記憶,你真的知道嗎?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記憶其實就是把信息轉換成知識並存儲起來的過程,所以記憶是被構建的,而不是被記錄的。記憶是依賴於我們舊有的知識和思維方式對新的信息進行構建,理解到這個層面我們能獲得三個啟發:

一是任何被記住的信息是被我們如何記住的依賴於我們對它如何思考以及我們具備怎樣的背景知識量。


二是我們所記住的事物並不是這個事物本來的樣子,而是被我們用舊有的背景知識和思考方式建構之後的產物。


三是,新的信息不斷的被構建到認知結構當中,不斷的更新迭代認知結構,形成人的意識,影響人的思維方式,甚至可以說記憶塑造人格,記憶塑造思維,記憶構建世界觀,所以記憶絕不簡單得是往腦子裡儲存信息,單純的訓練如何快速把信息裝進腦子裡的方法也是無益的。


心理學基礎知識普及——記憶,你真的知道嗎?

我們把建構記憶的過程叫做編碼。讓我們來看看三種類型的編碼過程---語義編碼,視覺表象編碼以及組織編碼,然後考慮一下對我們的祖先而言編碼所具備的可能的生存價值。為什麼要考慮編碼所具備的生存價值?因為生物的能力是為了匹配其生存狀態、適應環境、生存繁衍而準備的,所以思考“能力”一定要把它放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才有可能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能力的本質是什麼。


1. 語 義 編 碼

語義編碼要求參加測試的人思考詞語的意義的編碼。即這個詞語所描述的事物有什麼含義,即與已有的舊知識有什麼聯繫。舉例:如果需要記憶兩個事件的時間,林則徐虎門銷煙時間:1839年6月;鴉片戰爭時間:1840年6月;語義判斷要求我們需要思考意義和聯繫,即:虎門銷煙和鴉片戰爭這兩個事件之間有什麼關係?虎門銷煙焚燒大量鴉片,影響了英國人的利益,所以英國人想發動戰爭收回利益。為什麼中間隔了整整一年才打起來呢?為什麼不是一開始就開戰呢?因為中國是當時的大國,英國一開始並不敢直接開戰,所以需要時間觀察和試探。這就像一個學校裡有個學生長的很高很壯,他走路的時候踩了一個小混混的腳,小混混想打他,但是一時沒敢動手,就觀察這個學生,結果發現這個學生是個傻子,這個小混混就敢打了,不但敢打,而且打完還要錢,其他小混子看到了也接二連三的過來打,打完要錢。想象一下,這是不是要比不斷地重複地讀那幾個數字的效果要好得多呢?


心理學基礎知識普及——記憶,你真的知道嗎?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向被測試者呈現一系列詞語,然後讓他們進行三種方式的思考:第一種是根據語意進行思考;第二種是根據發音進行思考,體會前後詞語發音是否押韻或者相近;第三種是根據詞語的形式進行思考,如一個單詞有哪幾個字母組成,這是很多學生背英語單詞的方式;實驗結果顯示對語義進行思考明顯能夠增強信息的保持時間。語義編碼是將新信息與存儲在記憶中已有的舊信息知識進行有意義的聯繫的過程。

2. 視 覺 表 象 編 碼

視覺表象編碼將新信息轉化為心理圖畫加以存儲的過程,將新信息轉換為視覺圖像,然後將其存儲在一個熟悉的位置。舉例:如果你去雜貨店,想記住要購買可樂、爆米花和麵包這幾樣東西,你可以想象屋子裡的房間作為地點,想象你的客廳擺滿了可樂,臥室的床頭塞滿了爆米花,臉盆裡放滿了麵包。等到了雜貨店你可以在頭腦裡掃視一下你的房間,看看每間屋子,從而回憶起你要買的東西。大量實驗表明,視覺表象編碼能明顯增強記憶,視覺表象編碼為什麼能夠增強記憶?首先視覺表象編碼和語義編碼所起的某些作用是一樣的,在創建視覺形象時,你將新信息與記憶中已有的舊信息知識聯繫起來。例如:剛才你所想象的去雜貨店買的東西,把每樣東西放在屋子的不同的地點。


心理學基礎知識普及——記憶,你真的知道嗎?


3. 組 織 編 碼

組織編碼根據一系列項目間的關係將信息進行歸類的過程,舉例:如果你需要記住下列的詞:桃子、奶牛、椅子、蘋果、桌子、櫻桃、獅子、睡椅、馬匹、課桌。這個任務看起來很難,但是如果你將它們分成三類:水果(桃子,蘋果,櫻桃)、動物(奶牛,獅子,馬匹)和傢俱(椅子、桌子、睡椅),這個任務就會容易很多。研究表明讓人們將不同的項目,像這樣分類,可以有效提高他們隨後對項目的回憶成績。同樣的,組織編碼仍然是將信息與腦海中已有的舊信息知識建立聯繫,如果你在最開始連水果、動物和傢俱的概念都沒有,那麼這樣分類就不會有這樣的效果了。


心理學基礎知識普及——記憶,你真的知道嗎?


生 存 編 碼

對信息進行編碼在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都是很重要的。缺乏這種能力,你將幾乎沒有機會獲得學位,我們祖先的生存可能依賴於信息編碼以及之後回憶起諸如食物和水的來源,或者捕食者在何地出現等信息,最近的實驗,通過考察對與生存相關信息的編碼檢驗了這些觀點,實驗受到了基於達爾文自然選擇原則的進化觀點的啟發,有助於生物體生存和繁衍的特徵比其他特徵更有可能遺傳給後代,因此那些有助於我們生存和繁衍的記憶機制,應該通過自然選擇可以保留。在實驗中研究者發現,和其他幾種編碼相比,生存編碼條件下自由回憶的成績會更高,生存編碼為何導致瞭如此高的記憶成績?生存編碼利用了語義編碼,視覺表象編碼和組織編碼不一樣的元素,這時的生存編碼優於其他三種編碼的任何一種,生存編碼調動了全部信息加工能力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

生存編碼的有效性也說明了記憶是為生存服務的對生存有意義的信息能夠被快速而有效的加工並存儲,記憶不是單純的把信息記錄在腦子裡,而是對信息加工構建認知體系,從而在環境中辨別求斷,以適應環境生存繁衍。請深刻的理解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