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米出好粉 好粉湘糧造

紅網時刻記者 李偲 長沙報道

過去的一週,長沙九所賓館裡的“米粉大擂臺”是否滿足了你的味蕾?在你盡情享用、拍案叫絕的同時,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湖南米粉的口感這麼好,底氣來自哪裡呢?

好米出好粉 好粉湘糧造

資料圖。

嗦粉,湖南有厚實“家底”

作為一種“麻煩”的食物,米粉從大米加工製作到熬湯、炒碼子再到調料,每一道工序都相對繁瑣。它能成為大眾普及的吃食,一定是在稻米產量有盈餘,人們不再為果腹發愁時。

永州道縣玉蟾巖遺址出土了一萬年前的稻穀,湖南被證實是最早種植栽培水稻的地區之一。米粉作為稻米的衍生食物出現在湖南,大概從它開始有記載起便已開始。在湖南,關於米粉的最早傳聞是郴州棲鳳渡魚粉,跟三國時期的龐統有關。三國著名謀士龐統因不被劉備重用而調任耒陽,夜宿棲河古渡小鎮,飢腸轆轆。店家打魚歸來,殺魚熬湯,加入當地的五爪朝天紅椒粉,做成一碗魚粉。龐統食後,酣暢淋漓,鬥志昂揚。因龐統號鳳雛,為紀念龐統,後人把龐統夜宿的古渡稱為棲鳳渡,把那碗激其心志的魚粉稱為“棲鳳渡魚粉”。

米粉成為民間普及的食物是在明清時期,巧合的是在這個時期,湖南成為中國的糧倉。而米粉真正流行於湖南,成為必不可少的吃食,是1978年改革開放後。這期間,全國各地人口流動頻繁,可交換的物產豐富,加上湖南稻米產量穩居全國前列,作為稻米衍生品的米粉成為商品,在市面上流行。這時湖南各地米粉都打上當地食味的烙印,成為地域鮮明的吃食。

享有“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南,不僅僅秈稻產量一直穩居全國第一,更重要的優勢是適合加工成米粉的早秈米產量大、商品率高、品質穩定,秈米中直鏈澱粉含量一般達到17.2%~28.5%,吸水性強,製作成型的塑形效果好,粘性低,是製作上乘米粉的不二選擇。湖南省糧油產品質監中心技術部部長、高級工程師倪小英介紹,這是湖南大米被南方多省選用為米粉原料最大的品質優勢。

做粉,湖南正砥礪前行

據不完全統計,近30%的湖南人以米粉作為早餐首選,全省每天米粉需求量約為300萬公斤,米粉全產業鏈年產值近360億元。

湖南陽光華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新利表示,近年來方便米粉產業呈現“井噴式”發展,非常有潛力成為新興“國民主食”之一。

好米出好粉 好粉湘糧造

湖南金健米制食品有限公司的米粉產品

記者從湖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產業發展與科技處瞭解到,米粉(米線)方便食品已成為湖南主食產業化的主打品類。湖南金健米制食品有限公司、湖南陽光華利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康潔食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長沙銀洲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省內米粉加工龍頭企業,年米粉綜合加工能力已達到3~6萬噸,產品包含幹米粉、鮮溼米粉、方便(即食)米粉等多種品類,遠銷北京、上海、廣東、雲南、四川等全國各大省市,深受消費者歡迎。金健米粉更是走出國門,成功進入美國等海外市場。

近年來,湖南大力實施“優質糧油工程”,在全省選擇22個縣(市、區)和6個龍頭示範企業全力推進“好糧油”行動計劃,引導種植結構調整,發展專用型早稻生產。在糧油“千億產業”專項資金中給予傾斜支持,大力引導扶持米粉加工產業發展,提高稻米加工的附加值,幫助種糧農民實現增產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