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念慈的小心思,可不弱於周芷若


穆念慈的小心思,可不弱於周芷若

一、

在金庸的小說中,若論心機婊,你一定會首先想到《倚天屠龍記》裡的周芷若。

這個周姑娘,可真是不簡單,連那麼聰明絕頂的趙敏都數次栽在她手裡。張無忌也被她玩弄的暈頭轉向,不知真相。

周芷若外表文靜端莊,溫柔淑女。可是內心卻實是有主意,有手段。

她在許多細節上都表現出了這一點,但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她在海外小島上的作為。

她不動聲色的給眾人下了毒,偷走了倚天劍和屠龍刀,然後嫁禍給趙敏,自己裝成受害者。這一切做得舉重若輕,若無其事。和她的外表極不相稱。

而且,她偷練九陰真經武功,但裝作武功如常,數次跟蹤張無忌,又不動聲色地步步推動與張無忌完婚等,在張無忌看來是順理成章之事,其實是周芷若在背後的推動。

如果細讀原著,你會發現更多的細節,無不在暗示著,周芷若,決不是她外表展現的溫婉可憐,確確實實是一個極有心機之女子。

金庸小說裡,其實有很多人物,都與你初讀之下的印象有相當大的反差。就像周芷若,剛讀一遍時,你會覺得她貌似很單純,很委屈,但一經分析,就會發現不是這樣。這樣的人物可以舉出好多來,比如《天龍八部》裡的玄慈方丈,你以為他身為少林掌門,整部書裡在表面上都在說他德高望重,為萬人景仰,沒有一句負面的評價,很顯然是個正面人物。可是你細分析,他不分黑白地帶領中原武林人士殺了無辜的蕭遠山夫婦,是不是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他暗中引誘葉二孃並生了孩子,是不是犯了大戒?他不能給葉二孃好的歸宿以致她加入黑幫集團處處殺害嬰兒,是不是有失責和縱容之惡?當蕭峰在四處尋找“帶頭大哥”時,有多少位朋友為他而死,他卻當了縮頭烏龜,一直不出面承認,是不是缺少擔當?只有當真相被揭露之時,他無法隱瞞,這才被迫承認。你看,在他慈眉善目之下,其實是他並不可敬的人生經歷。這與初讀書時的印象,截然不同。

這樣的人物,我們今天就再說一個,她和周芷若相似,但也不同,周芷若是一個很有心機的女子,她卻是一個很有心思的女子。

她就是,穆念慈。

穆念慈的小心思,可不弱於周芷若


二、

穆念慈是《射鵰英雄傳》裡的人物,她是楊康的生父楊鐵心收養的義女,是大俠楊過的母親。

穆念慈給人的印象是,長得好看,痴情,深愛著楊康,為人溫柔善良,是個命苦的好人。

說她命苦,一般多是指她所託非人,感情悽苦。她愛上了楊康,可是楊康是個賣國求榮之人,明明是大宋子民,偏要投靠大金,與宋為敵。這一點是讓從小便深受楊鐵心愛國主義教育的穆念慈難以接受。他們也因此而一再發生爭執,愛情之路並不圓滿。

可是,愛情之來,與身份無關。這就像張愛玲愛上胡蘭成,王佳芝愛上易先生一樣,是很難控制的。不能說愛的對象有政治問題,就否認愛情的本身。

所以,穆念慈愛上了楊康,這是她的命,但不是她的錯。

而一旦陷入愛情,穆念慈的心思便從此多了許多,而且,這種心思,無處不在。

當她與楊鐵心被楊康擒於趙王府中,郭靖前來救他們時,按常理是應該恨不得及早出去才是,可是穆念慈卻不急,因為,她想著一旦出去,再見楊康一面可就難了。

當楊鐵心去世,一眾前輩想讓穆念慈改姓為楊時,穆念慈堅定地拒絕,因為她想的是,如果改姓楊,那便自認與楊康成了兄妹,以後還怎麼嫁他?

當楊康作為大金國使者出訪大宋時,她一路暗中相隨,不顧漂泊之苦,只為了時不時能看上楊康一眼。

當楊康數次遇險或被捕,她總能出現,試圖救人或幫助。她的心思全在情郎身上,以致於,楊鐵心與包惜弱的靈柩遲遲放置的異鄉。直到,她與楊康發生大的爭執,楊康棄她而去後,她才想起,將“父母”之靈柩運回牛家村。

穆念慈數次與郭靖黃蓉相遇,黃蓉很想幫她,曾幾次想讓穆念慈留下來,教她一些上乘武功,但,每次,穆念慈都以有事為由,不願學習。能有什麼事?也不過都和楊康有關而已。

穆念慈的小心思,可不弱於周芷若

三、

穆念慈在愛情中,還有一種心思,是讓她不能解脫的關鍵。那就是自我想象和自我欺騙。

她在比武招親時,與楊康認識。楊康本是個輕浮浪子,與她比武不過是好玩罷了。他贏下穆念慈,也根本沒有娶她之心,調戲一下,就要抽身而去。可是,穆念慈卻當了真動了情,一門心思地想嫁給他。

可是,在穆念慈的成長中,是受到楊鐵心教育影響很大的。這些歷時多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深深地紮根在她的心中。所以,她天然地覺得,身為漢人,必須反抗大金,否則,投敵賣國,那還算是什麼英雄好漢?因此,在她道德觀念中,她大金的人便都是敵人,自已的意中人,也得是個有骨氣的英雄才對。否則,是無法讓自己心安的。

但隨著事情的發展,她發現,那個心中的少年,竟然是大金趙王府裡的公子,叫完顏康。不過再接著,她發現了轉機,原來那個完顏康,不是金人,竟然是義父的兒子,叫楊康。

可是,雖然他是個漢人,但卻跟著趙王完顏洪烈,並沒有認同自己的真正身份。而且為人奸滑,輕浮薄行。

這一切都很清楚,可是穆念慈不願意清楚。如果內心認定了這一點,那就沒有繼續找楊康的理由了。所以,她就靠自我想象,想象著楊康是深入敵人內部的好同志,是要將來藉機起事建功立業的好青年。靠這樣的自我欺騙,她才心安理得地跟蹤楊康,不離不棄。漸漸地,她自己對這些想法都深信不疑了。

這一點在書中是有明確證據的。在楊康被困於歸雲莊時,穆念慈去救他,楊康讓穆念慈去替他做一件事,找宋朝宰相與大金聯合。穆念慈一聽大怒,說了一番話:“我義父是你親生爹爹,你是好好的漢人。難道你是真心的要做什麼大金國王爺?我只道,只道你......我一直當你是個智勇雙全的好男兒,當你假意在金國做小王爺,只不過等待機會,要給大宋出一口氣。你,你真的竟會認賊作父麼?”

從中不難看出,在她心中,她確是這樣認定的。可是,這些認定,其實全是她自我想象和自我欺騙的結果。她從認識楊康,到一路暗中跟隨相見,再到歸雲莊相救,並無任何事件能說明楊康是在做“臥底”,反倒是,楊康一直都很明確的是在執行著他小王爺及大金國使者的身份。那麼,穆念慈何以覺得,楊康是假意在做小王爺呢?除了自我想象,還能有什麼?因為,只有把他想象成英雄,才能滿足自己潛在的價值觀,才能說服自己。可是,當真相稍一揭露,她便會受不了,便會生氣大怒,因為,這與她想象的不符。

再後來,穆念慈與楊康的每一次生氣和爭執,其實根源都在此。當楊康表現的認可漢人身份並有“英雄”言行時,他們便和好。當楊康言語或行動中出現投金跡象時,他們便起衝突。一次又一次,概莫能外。

在這之中,其實楊康是委屈的。因為他從一開始,就天然地認同自己的金國小王爺身份,那些站在道德高地上的要求,其實都是別人強加給他的。穆念慈愛上他之前,他是這樣的人。穆念慈愛上他之後,他依然是這樣的人。他沒有變,是穆念慈想把他變成自己想象中的人而已。

所以,最終,楊康還是楊康,並沒有變成別人的想象中人。

也所以,穆念慈最終還是離開了他,因為她發現,她再也無法自我欺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