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慈禧太后生活珍聞軼事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你所不知道的慈禧太后生活珍聞軼事

慈禧太后

慈禧的生活起居

慈禧的生活起居自有其特點,而且歷來是人們關注的熱點。慈禧的起居極富規律,她有早起早睡的好習慣。慈禧到底喜歡吃什麼?這也是一個謎。她不斷變化菜譜和口味,使人們根本無法測知她喜歡吃什麼。她的吃是極為奢華、極為講究的。她的穿戴也是極盡奢華之能事。她有很好的養生之道。這方面人們還知之不多。

(一)飲食

慈禧到底喜歡吃什麼?這說不準。一位名叫張德福的老太監對此發表了一番議論:“老太后的思慮比山高比海深。我自從由煙波致爽殿(熱河行宮)侍候老太后以來,四十多年,可到現在也不知道老太后愛吃什麼。今天愛吃貢菜(各督撫進貢來的),明天也許偏吃例菜(壽膳房菜譜上的菜),後天也許愛吃時鮮(應時當令的菜)。在這件事上充分表現出天意難測來。”“天意難測”是事實,但從中也可看出,慈禧在吃的方面喜歡花樣翻新,反對偏食。

慈禧的私廚叫西膳房。西膳房下設五局:(1)葷菜局:專做烹、炒、炸、溜、蒸、燉各種山珍海味、雞鴨魚肉等葷菜;(二)素菜局:專用豆腐、麵筋等素菜做各種炒菜、炸菜、溜菜等;(三)飯局:專做飯、粥、饅頭、花捲、烙餅、麵條等各種主食;(四)點心局:專做早點、午後點心,還有夜宵所用各種蒸、煮、炸、烙點心;(五)餑餑局:專做酥皮餑餑、酥盒子、奶油琪子、小炸食、賽其瑪等點心。

西膳房養有名震京華的高級廚師,能做點心四百餘種,菜品四千多種。慈禧愛吃的主食、小吃、菜餚主要有以下幾種:

小窩頭。用細羅篩的玉米麵、小米麵、糜子面,加上豆粉、栗子粉合成面,然後分料加工,一種加白糖桂花,一種加紅糖,一種加棗和其他果料,蒸熟食用,甜美可口。

飯卷子。把米飯和白麵混合,用熱水和麵,然後蒸熟。種類很多,有陳米飯卷子、秈米飯卷子、粳米飯卷子。分甜鹹兩種,鹹的加花椒鹽、五香椒鹽粉;甜的有棗泥、豆沙泥、白糖加桃仁,或加松子仁、核桃仁等。

油性炸糕。用油和麵,內包白糖、芝麻、山楂,放點奶油,形狀如燒餅大小。包好後,放進油鍋內炸酥。吃起來外酥、內軟、香甜。

燒麥。用精白麵加水和好,擀成比餃子皮略大略薄的皮待用。將豬肉切末,加上口蘑,做成餡,包在皮裡,裂著口不封死。皮薄餡香不膩人。

黃色蛋糕。將雞蛋打碎,攪拌起沫後,加上白麵、白糖、桂花、果料等,放在模子裡蒸熟。入口後,感到柔軟香甜。

炸三角。芝麻醬加水和麵。將肉切成碎末,加上蝦米、口蘑、火腿等佐料,用糰粉攪成滷餡,將面擀成比餃子皮略大點的面片,切成兩半,切口處捏死,裝進滷餡,將口捏死成三角形,再炸呈黃色即熱,外酥裡軟。

慈禧愛喝粥。粥的種類很多。有荷葉粥、藕粥、綠豆粥、肉粥、果料粥、小米粥、薏仁粥、大麥米粥、粳米粥等。這些粥有的是季節應時吃的。慈禧身體不爽時,則吃老米稀飯,用微黃色的除倉老米煮成。煮出來的粥為散粒,沒有粘性。

菜包鴿松。把麻豆腐(豆腐渣)用羊油、黃醬炒熟,然後把各種炒成碎末的菜和炒熟的麻豆腐拌在飯裡,再用洗淨的白菜裡心的菜葉把拌好的料包好,連菜葉一起吃。

和尚跳牆。把酥造肉和剝皮的熟雞蛋四枚放在一起上屜蒸熟。由於雞蛋光滑,一半露在肉外有些像禿頭。慈禧便賞給這個菜一個別名,叫“和尚跳牆”。

慈禧用膳每天有固定的時間,一般早膳七點,中膳十點半,晚膳下午五點。午後的加餐約在兩點,晚上的加餐約在七點。早膳有二十幾樣早點,有麻醬燒餅,油酥燒餅、白馬蹄、蘿蔔絲餅、清油餅、焦圈、糖包、糖餅,也有清真的炸回頭、有稻米粥、八寶蓮子粥、八珍粥、雞絲粥,有各種茶湯,如杏仁茶、鮮豆漿、牛骨髓茶湯,也有豆製品的素什錦。

慈禧每次吃飯一百二十樣菜,外帶時鮮。按照祖宗家法,每樣菜“吃菜不許過三匙”。這樣做是謹慎小心,免遭毒害。

你所不知道的慈禧太后生活珍聞軼事

慈禧飲食圖

(二)穿著

慈禧的服飾極其豪華。她夏天穿的是繡滿了大朵紅牡丹的黃緞袍。太后的冕上掛滿了珠寶,兩旁鑲有耀眼的珠花,左邊有一串晶瑩的珠絡,中央綴著一隻純淨無暇的美玉製成的鳳。繡袍外面是一個魚網形的華麗的披肩,由三千五百粒珍珠製成。珍珠粒粒如鳥孵般大,又圓又亮,顏色和大小都一樣,邊緣又鑲著美玉的纓絡。帶著兩珠鐲、一副玉鐲和幾隻寶石戒指。右手的中指和小指上,戴著三英寸長的金護指,左手兩個指頭上戴著同樣長的玉護指。鞋直也有珠絡,中間鑲著各色名貴的寶石。慈禧是非常喜歡各色寶石的,而且也十分識貨。

(三)起居

慈禧住在儲秀宮,吃在體和殿。儲秀宮是五間的結構,分為三明兩暗。三個明間是慈禧燕居的地方。正中間的一間,設有正坐,是接受朝拜用的。西一間跟臥室連接,等於是臥室的外間。東一間臨南窗子有一鋪條山的炕,這兒很豁亮,慈禧經常坐在炕的東頭。喝茶、吸菸、用早點、談話,接見皇帝和皇后、妃等,大多在這兒。

盡西頭的一間,是慈禧的臥室兼化妝室。靠北牆西頭有一鋪炕,比雙人床大一些。炕上的被褥都是按季節按制度更換的。如冬天要鋪三層墊子,夏天要鋪一層墊子。冬至掛灰鼠帳子,夏至掛紗帳子。臨窗東南角有一架梳妝檯。這是慈禧最心愛的東西。她親自研製的化妝品,都放在這裡。慈禧早、中、晚要在這裡消磨兩三個小時。

體和殿也是五間的結構,和儲秀宮是門當戶對。它中間一間是穿堂門,留作朝見的人和侍候的人往來出入的。不兩間連在一起,有兩個桌子擺在中間,這是慈禧傳膳的地方。慈禧吃飯是在東二間裡。西兩間中間有虛隔扇隔開,這是慈禧飯前飯後休息、喝菜、吸菸的地方。慈禧早點在儲秀宮,中午、晚上兩正餐,多在體和殿。體和殿等於是慈禧的外書房和餐廳。

(四)散步

過了二月二,慈禧便要開始散步了。早晨梳流完畢,吃了一小碗百合銀耳,走出寢宮。李蓮英陪著,崔玉貴在後面跟著,四個侍女排成兩行隨侍著。這時慈禧幾乎不說話,靜悄悄地數著腳步走,不願有任何事打擾她的寧靜。從這一天起直到冬天,慈禧像鐘錶一樣,按時起床,按時散步,極有規律。天天如此,從來也沒鬆懈過。

(五)沐浴

慈禧很愛洗澡。洗澡由四個訓練有素的宮女侍候。洗澡時慈禧坐在一個為她特製的矮椅子上。用的是兩個銀澡盆。慈禧與其說是洗澡,不如說是擦澡。洗一次澡,大約用100條毛巾。25條一疊,四疊像小山似的擺在那裡。每條都是用黃絲線繡的金龍。一疊是一種姿勢:有矯首的,有回頭望月的,有戲珠的,有噴水的。四個宮女一起幹活,她們第一遍先擦慈禧的上身,然後塗香皂,用的是宮裡御製的玫瑰香皂。把香皂塗滿了毛巾後,四個人一齊動起手來。擦完一條扔下一條,再取再擦。澡盆裡的水隨用隨換,永遠保持乾淨。全部洗完,需要100條毛巾。用過的毛巾都是雪白雪白的。

慈禧的個人愛好

慈禧雖貴為中國的第一人,但她也是一個有個人愛好、個人情趣的普通人。她的愛好是高雅的,並不媚俗。她的愛好也是多方面的。她是一個興趣廣泛、熱愛生活的女人。

她注意學習。除聽大臣講課外,她認真讀奏摺,也讀各種小說。她悟性極強,憑直覺會準確地抓住奏摺的要害。

她練習書法,也練習繪畫。她的書法大字經常贈送大臣們。她喜歡聽戲。修改劇本,導演劇情,也是她的拿手好戲。她喜歡花草,喜歡寵物。

她的生活也是極富情趣的。

(一)寫字

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不高,從她自己書寫的一份罷黜奕訴的上諭中錯別字連篇,即可知道。但是,她悟性極高,記性極強。多年的自學,使得她完全能讀懂滿篇之乎者也的文言奏摺。

她的繁忙的公務之餘,也練習寫字。為了寫好字,她命江南織造選保善於繪畫書法的命婦。當時有一個叫繆嘉蕙的女畫家被選入宮來。繆嘉蕙,號素筠,昆明人。她的哥哥繆嘉玉,字石農。素筠在醇邸走動,備受尊敬,均呼為繆姑太太。入宮後,素筠既工花鳥,又擅書法,且能彈琴,很得慈禧賞識。慈禧免其跪拜,從其學字。慈禧的字大有長進,閒暇時,她便寫幾幅。常寫的是“福”、“壽”字。得到慈禧的字是莫大的榮耀。只有二品以上的官才能得“福”字,50歲以上的人才能得“壽”字。榮祿夫人很得慈禧歡心,慈禧在年尾賞給她一個掛軸,中書福壽二字。平心而論,慈禧這兩個字寫得還是蠻有功夫的。當然,有時是由繆嘉蕙代筆的。

(二)繪畫

慈禧也跟繆嘉蕙學繪畫。據說,有一次慈禧自己動手做畫,侍者跪著平託畫具顏料侍候她。繆嘉蕙在一旁“指點”。慈福畫仙鶴時,自言自語地說:“這仙鶴腿總是畫不好。”繆嘉蕙心領神會,立刻畫了一條仙鶴腿,恭敬地呈上去。慈禧很高興,照著臨摹。慈禧繪畫都鈐上印璽。

(三)照像

慈禧最先看到的照片是她的御前女官德齡在法國時拍照的。德齡的父親是曾任駐日本和法國公使的滿洲宗室裕庚。這是一位較早接受西方文明的中國貴族,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裕庚的兒女們在法國都受過先進的西方教育,會講流利的英語和法語。當慈禧偶然見到德齡的照片時,她非常驚訝,沒想到世界上還有如此高明的技術。當她問明情況後,立刻命深諳照相技術的德齡的哥哥勳齡為她拍照。自此以後,她照了數十張照片,這些照片幾乎都完好地保存在故宮博物院。

(四)讀書

慈禧嗜讀中國古典名著。如《封神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三國志》、《紅樓夢》等書,閒暇時經常披閱,並從中汲取營養。辛丑迴鑾後,則於《海國圖志》、《瀛環志略》諸書展誦不輟,意思是想了解世界大事。此外,她也很愛聽書。宮裡專門養著十幾個會說書的老太監。慈禧在頤和園時常聽他們說書。她不僅愛聽書,也喜歡評書。慈禧聽前漢時,說呂后太糊塗,大將們都是劉邦的人,封很多姓呂的當王有什麼用處。慈禧是注意隨時隨地借鑑歷史的。

(五)看戲

從她的丈夫咸豐帝開始,慈禧便愛看戲。這種愛好,終生不輟。頤和園有一個大戲臺,“三面可觀,有樓五層,一層如常式,二層如寺廟,以演神鬼雜劇,三層為佈景之用”。臺的兩邊有兩排矮房,是太后賞賜王公大臣們聽戲的地方。正對戲臺,有大屋三間,是太后聽戲的地方。前面是大的玻璃窗,夏天可以移去,換上藍色的紗格。三間房屋中,兩間是可以坐坐休息的。靠右一間是太后的臥室,橫在前面的是一鋪炕,可坐可臥,隨太后喜歡。慈禧聽戲累了,就躺下睡覺。這些戲都是太監演的,佈景也是太監製的。而作者兼導演往往是慈禧本人。

(六)觀花

慈禧對花有一種偏愛。慈禧殿裡的擺設一般是不變的,但盆花要隨著節氣而更換。最東頭的一間靜室裡,擺著一大盆蔥蔥綠綠的南天竹。西頭臥室裡擺著一盆茂盛的春蘭。慈禧小名即叫蘭兒。外面廊下襬兩盆海棠,中間配上兩盆金黃色的連翹。這兩種花並不新奇,可貴的是這種花一開春就由根到頂長滿了花朵,使人看了心曠神怡。慈禧對盆花和園花都是喜愛的。

(七)寵物

慈禧身邊有一些小寵物。有一條小狗,名“水獺”,長得很逗人喜歡,慈禧到哪去總是帶著它。還有一隻雪白的貓,名“玉獅子”。這隻貓是慈禧的心尖子。還有一個“小墨猴”,渾身的毛黑油油的。個人非常小,膽子也小,常讓慈禧抱著。慈禧特別喜歡它,專門讓兩個太監餵養。

(八)吸菸

慈禧愛吸菸,但不喜歡吸旱菸,而是吸水煙。這是南方進貢來的,也叫潮菸。慈禧往往在飯後吸。傳說慈禧吸食鴉片煙,是不確的。

慈禧之死

光緒死後,皇太后終日惶恐不安。紫禁城內流言四起,有的甚至已傳到宮外,在北京的外交界裡也到處議論著。就此而言,駐京外交使團,以至於整個世界,都知道慈禧仇恨光緒;因為1898年光緒被迫讓位的謠傳是人人皆知的。對榮祿和慈禧原來的愛情,除了那些不知洩露於何處,也不知發源於誰的迷惑人心的謠傳外,人們一無所知;但是,在榮祿死後慈禧和以前判若兩人,這是宮裡的人有目共睹的。慈禧在統治四億臣民將近半個世紀以後,漸漸失去了控制力。她的力量曾如過去任何一個滿清統治者一樣強大,至此已衰竭了。

加之那個邪惡的人物、御座後面那個殘酷無情的權力象徵——李蓮英(即“線蠟”李)比猶大更壞,他的背叛加速了一個強大的王朝的崩潰。總管太監李蓮英比他的前任安德海更出名,在許多方面更了不起。如果根據他的作為來判斷,他便是一個既無心肝,也無靈魂的惡魔的化身。

只要有謠傳,李蓮英就會聽見,並把這些謠傳稟報給精神上備受折磨的慈禧——這是很自然的,因為“外交家”們往往對宮廷的事情,無論他們個人贊成與否,都表現出過分的興趣,儘管這些事情與他們毫不相干。

“太后陛下,使館人員中流傳著謠言,”他說。“他們對光緒的死有懷疑。”

慈禧聽後如雷轟頂。她轉向李蓮英凝望著他那露出憂慮神色的醜臉。她的嘴唇在動,好像企圖把折磨著她的恐懼說出來,又想在他的臉上找出某些跡象,以證明他所說的不是真的,雖然從來沒有哪個太監竟敢和老佛爺開玩笑。但是無論慈禧想說什麼話,都在她唇邊消失了,她站立不穩——像一棵枯朽的老樹倒下了。

慈禧遭此沉重打擊,從此,臥床不起。在床上語音極不清晰地發出了最後的懿旨——因為突然癱瘓挫傷了她年老而堅定的心,使她的嗓音沙啞,所以語音極不清晰。李蓮英一定為他的話所產生的結果而暗自發笑。他肯定已預見清朝的末日。這個王朝曾使他成為億萬富翁,而現在他卻急切地盼望它早日完蛋,從而儘可能地從中攫取好處。慈禧正在失去控制力。她幾乎不能賜給她寵愛的太監以更多的恩惠。對這一點,李蓮英是非常瞭解的。

慈禧臥病在床。

就在慈禧臨終之前,她傳旨召見“線蠟”李。人們認為她想告誡他未來的結局,還要告訴他,一旦她死去,他就會陷入眾多的敵人之中。除了慈禧本人以外,他在宮裡沒有朋友,他也不曾想與其他人交朋友。現在慈禧快死了。天津的那個太監成為溥儀的總管太監,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新皇太后(慈禧後期叫做少皇后)的總管太監。他告訴我老佛爺曾希望給李蓮英一個最後警告,希望在死前能為她所信賴的人做些事。但是李蓮英明白慈禧現在已無大權,拒絕去她的臨終床前。他回絕時所說的是一個偽君子的話,整個宮廷都知道的大名鼎鼎的那個太監就是偽君子。

“在皇太后有生之年,我很崇敬她,現在一如既往,我希望把她銘記在心中。我不忍目睹她最後的痛苦。我不能去!”

人們永遠不會得知慈禧的想法,因為當那些話傳來時,她什麼也沒說就死了——

悲哀的氣氛籠罩著紫禁城,對珍視生活的人們來說,這是非常陰森可怖的。太監們低著頭默默地行走——所有的太監都是這樣,只有李蓮英除外。當有人去告訴他時,卻未能找到他。從此他離開 了紫禁城。假如把這個魔鬼的頭掛在樹樁上示眾,全中國的人一定會感到高興。數年以後他死於北京時,仍然用魔爪般的手緊緊地摟著慈禧恩賜給他的數百萬錢財,至死不改其貪婪、欺詐的本性。人們想知道李在最後幾小時內的想法,但是他未告訴任何人,因為他既沒有一個男人、也沒有一個女人可算作他的朋友。

老佛爺死後,紫禁城內的宮女連走路都是躡手躡腳地。長久以來她們聽慣了老佛爺從偉大的寶座上發出的聲音。雖然她已經死去,一生懼怕她的人們在行走或幹活時還是惶恐地左顧右盼,很希望再聽見她的聲音,再看見那位高貴的老太太的到來,其實再也不能聽到她的話音了——他們深信,她的精神會永存於這個對她十分了解的國家。

她死時,那位天津太監正在她床旁。從他那裡我得到一張臥室的照片,室內燈火稀疏,光線昏暗,燭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人們交頭接耳。太后陛下那佈滿皺紋的臉,死時顯得很平靜,等待著時刻一到送她去最後的安息地東陵。她熟知生活,她已盡情地享受了人生,在其年老而疲倦的臉上是顯而易見的。她所經歷的痛苦已從其蒼白的臉上一掃而光。她已忘記了那個太監,在她需要時,他充當了猶大,並背離了她。

在只有皇族才敢去的房間裡,放置了一個墊高的床。搖曳的燭光把一些奇怪的影子投射在牆上,投射在太后陛下的臉上。我想象得出她在那兒的情景,而且畫畫非常清晰,因為我瞭解她,愛她,並把她銘記在心。對別人,她可能是極其殘酷的。對於我,她則是一個善良的老太太,需要人理解,但從未獲得這種理解,因為她太自負,不願洩露我瞭解的那部分情況,而將其掩飾在皇族禮儀的面具之下。

我認為,從某方面講,她死得極快樂,因為她的一生可算稱心如意。她所想要的,都得到了。不屬於她的,如果她有所求,她也能獲得。

她知道她的壽數將盡,就傳旨召溥儀,使他當了皇帝。

滿洲人中這位偉大的人物,直至最後,仍是始終如一的,當朝著不能迴歸的門走去時,她毫不畏懼門後可能隱蔽的東西。

她的去世是溥儀走向滅亡的開始。

慈禧殯天及奉安之禮

西曆十一月之十四號,太后終日料理大事,至晚乃獲休息,雖極辛苦,而體氣反較佳。翌日,仍於六鍾時起,召見軍機,與皇帝、監國攝政王及其福晉即榮祿之女,談話多時。以新帝之名,下一諭,尊太后為太皇太后,尊皇后為太后。其時尚籌劃慶祝尊號之禮制,並定監國授職之禮。至午時,太后方飯,忽然暈去,為時甚久,及至醒時,皆謂因前數日感觸勞乏,以致舊病復發,其根則由於夏間病痢太久,體氣大傷也。太后自知末日將至,遂急召見光緒皇后、監國攝政王、軍機大臣等齊集,降下列之上諭。吩咐各事,從容清晰,仍如每日辦理國事之狀。諭曰:

奉太皇太后懿旨,昨已降諭,以醇王為監國攝政王,稟承予之訓示,處理國事。現予病勢危急,自知不起,此後國事,即完全交付監國攝政王,若有重要之事,必須稟詢皇太后者,即由監國攝政王稟詢裁奪。

凡熟知宮廷情形,太后一生之歷史者,觀上列諭旨,皆知末數語之重要。其意蓋欲與新太后及葉赫那拉族以機會,於有要事時,得以參預也。如此方法,則可維持葉赫族永久之權勢,而鞏固其所佔之地位。設監國攝政王及餘人有仇視之舉動,則新太后可本此諭以說話也。觀於端方因在陵上,有失敬於新太后之事,立即撤去直隸總督任,可以見之矣,於此亦足知監國攝政王之不易為,及隆裕之用其特權,以為樹威之舉也。太后既降前錄之上諭,病癒沉重,命草遺詔。軍機大臣擬詔進呈,太后閱後,改定數處,又加入數句,即遺詔中不得不再行訓政之語。太后向諸人言加此數句之意,謂餘垂簾數次,不知者或以為貪權,實則迫於時勢,不得不然也。遺詔之末節,回念五十年來云云,亦太后所加,意謂返觀一生,無悔恨之事也。遺詔既定,太后遂向侍從之人為長別之語,聞者無不傷心。太后神志清明,雖稱留時,仍接續談話,態度安閒,一如平日。後漸昏沉,侍者皆謂時已至矣。忽又清醒,故臨終前數分鐘,猶未絕希望也。太后五十年中,執掌中國之大權,而其最後之一言,乃出人意料之外。其言曰:“以後勿再使婦人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有違,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語罷遂瞑,時當下午三鍾也。崩時面向南方,蓋中國人謂君主臨終,必須南面。有見之者,言太后崩後,口張而不閉,或謂此乃靈魂不願離其體魄也。於是此威權蓋世之太后,遂賓天矣。其崩也,亦如其生前,具有興奮勇厲之態,蓋太后實一不可測度之人也。既小殮,遂及皇帝之遺體,同時由西苑移于禁中,沿途跪者皆滿,既至禁城,分殯於殿內。今將太后遺詔,為五十年來最後之詔書者,全錄於下:

予以薄德,只承文宗顯皇帝冊命,備位宮闈,迨穆宗毅皇帝沖年嗣統,適當寇亂未平,討伐方殷之際,時則發捻交訌,回苗俶擾,海疆多故,民生凋敝,滿目瘡痍。予與孝貞顯皇后同心撫視,夙夜憂勞,秉承文宗顯皇帝遺謨,策勵內外臣工,暨各路統兵大臣,指授機宜,勤求治理,任賢納諫,救災恤民,遂得仰承天床,削平大難,轉危為安。及穆宗毅皇帝既世,今大行皇帝入嗣大統,時事愈艱,民生愈固,內憂外患,紛至沓來,不得不再行訓政。前年宣佈預備立憲詔書,本年頒示預備立憲年限,萬幾待理,心力俱殫,幸予氣體素強,尚可支持。不期本年夏秋以後,時有不適,政務殷繁,無從靜攝,眠食失宜,遷延日久,精力漸憊,猶未敢一日暇逸。本月二十一日,復遭大行皇帝之喪,悲從中來,不能自克,以致病勢增劇,遂致彌留。回念五十年來,憂患迭經,兢業之心,無時或釋。今舉行新政,漸有端倪,嗣皇帝方在沖齡,正資啟迪,攝政王及內外諸臣,尚其協心翊贊,固我邦基。嗣皇帝以國事為重,尤宜勉節哀思,孜孜典學,他日光大前謨,有厚望焉。喪服二十七日除,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太后之徽號,共二十二字,生前已有十六字,後六字乃崩後追諡者。其第一字孝,為諸後之所同,第二字欽,故在國史上,稱為孝欽顯皇后。太后諡號之隆,中國自有歷史以來,無一後足以匹之者。既崩之後,國民之思念,環球之稱頌,有加無已。金棺先殯於寧壽殿,後移煤山,以俟擇期奉安山陵。大喪之日,哀慼尊敬之禮,異乎尋常,臣民一致,皆謂太后既崩,國家遂失所恃矣。自崩後以至奉安,一年之間,祭祀之隆,無時或轟。其年七月中元,以紙紮成一大舟,約長百五十尺,置禁城外,近煤山之地。舟上扎有侍從太監僕婦及一切器用皆備,亦有寶座,其旁環跪身穿禮服之官員,一如平日召見臣工之狀。監國攝政王以皇帝之名,祭於舟前,祭後舉火焚之。至奉安前一二日,所焚紙紮人物駝馬器用等,不可勝計,皆以為太后冥中之用者也。此後所錄奉安之情形,乃一千九百零九百十一月二十七號《太晤士報》所登者:十一月五號之晨,五鍾時,乃欽天監選定大行皇太后金棺,由宮中奉安於東陵之日,一切情形,與前西方五月大行皇帝奉安之禮略同,唯軍機更多,裝飾更美,警吏亦更整齊,故其景象尤為闊大。然有一欠缺之點,即大行皇帝奉安之日,天氣晴朗,此次則濃雲密佈,甚為寒冷,加以稽遲之久,觀者頗覺不耐。金棺初以八十四人抬之,此乃過城門時最多之數,出城則加為一百二十人。前行者為監國攝政王,及諸王公貝勒、軍機大臣等,後為騎兵一隊,再後為駱駝等。駝載帳棚及行宮用具,由京往陵,須行四日,以備晚間支帳,為金棺暫安之處也。又後為傘隊,皆庚子年由西安迴鑾時,百姓恭送者,安葬後則皆燒之。又後為喇嘛,最後為鑾儀衛一隊,執祭器佛幡旗幟等。全隊中有三乘極華麗之輿,罩以黃絲之簾,一切裝飾,均為龍鳳花樣。有二乘與太后平時所乘者相同,此亦備在陵上焚燒者。統觀全隊,炫耀威嚴之景,使人印於心而不忘。自中國言之,唯唐之武后,或能與此比耳。史載武后葬時,有侍從數百人殉葬於陵內,今則無其事也。警察之佈置,頗見才能,觀者均為讚歎。梓官經由之路,家家閉戶,軍隊佈列皆滿,以防意外之事,紀律嚴整,無喧譁紊亂之象,沙路平坦,全隊向東陵進發。

你所不知道的慈禧太后生活珍聞軼事

清東陵

東陵者,離京約九十英里,四面松柏蔥鬱,後為坐山。先由榮祿經理陵工,共費銀八百萬兩,與定陵相反,定陵即咸豐帝陵寢也。西為慈安太后陵,東為咸豐帝中宮皇后之陵,中宮崩於帝登位之前,後乃追諡。慈禧一生,極以其萬年吉地為念,時往觀之,詢問極詳。一千八百九十七年,陵工告畢,太后嫌其柱不大,曾命換之,榮祿死後,慶王繼其事,經辦陵上雕刻裝飾等工,其工程之偉大,可想見也。奉安既畢,行辭別禮,石門遂閉,而慈禧一生之事,於是畢矣。中國風俗,喪禮之隆儉,費用之豐嗇,關於逝者之威嚴,與其後人之體面。今以皇帝喪費,與太后喪費比較之,皇帝喪費,不過四十五萬七千九百四十兩二錢三分六釐,而太后之喪費,則在一百二十五萬至一百五十萬之間。當時傳言監國攝政王欲剔除浮費,則那拉族不悅,乃罷。太后之大喪,為國人之所重視,毫無疑義,蓋太后實中國五十年來群眾愛戴之君主也。太后神主,由東陵回京,入太廟時,其禮制亦極隆重。西人觀之,皆印於其心,由此可以見中國崇祀祖先之意也。神主之式,為木製,上加以漆,以滿漢文字書之。先置於陵上,石門既閉,則神靈遂附於木主,故事之與在生時同。由陵回京時,敬奉於華麗之黃緞轎內,後面送者極眾,夜間則歇於特備之帳幕。所行之路,名曰神路,有軍隊掃令極淨,常人不得行之。既近京城,監國攝政王率領各王公大臣跪接,市中歇業,肅靜無聲。過禁城正門,以入大廟,敬安於九祖三十五後之列。未入之先,將同治帝后神主暫撤。蓋木主入廟,須先向祖宗叩首,而父母之木主,不能向子媳叩首也。此禮由人代行,太后神主入廟,系由監國攝政王代宣統行之,每木主皆三跪九叩首,共約四百拜。已安拉,又敬迎同治帝后木主還廟,向慈禧木主叩首。慈禧之木主,與慈安相近,於是大喪之禮,乃告終矣。太后雖崩,而其神靈仍監臨於其子孫臣民之上。時過情遷,太后之過失,漸漸遺忘,但仍留其奇才偉業於世,動後人之景仰而已。

“萬年吉地”骨難全

清朝滅亡後清東陵飽歷桑滄。根據袁世凱答應的優待清室八項條件,仍於陵區設置護陵大臣並撥兵駐防。然而,由於北洋軍閥政府財政拮据,守護陵寢的文武官棄、太監、兵丁人等奉餉無出,只好別作它圖。從此,這塊昔時極為神聖的陵寢重地開始遭到了人為的破壞。先是清室護陵大臣載澤呈請分撥陵區土地於旗綠各營以佃代餉,致使不長時間,大片山林或被盜賣、或被焚燬。而後,各系軍閥也聞風踵至,肆行砍伐。不久,另一個守陵大臣毓彭也不甘落後,大搞監守自盜。這樣,在他守陵期間,大批祭器和極其珍貴的陵寢陳設不翼而飛。眼見護陵大臣如此“護陵”,附近居民也紛紛動手,甚至進而毀損殿宇,拆盜楠木檁架。在陵區地面財富遭到洗劫之時,軍閥的魔爪伸向了陵下,從而使包括裕陵在內的東陵各陵又雪上加霜,遭到了二百多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破壞!

你所不知道的慈禧太后生活珍聞軼事

孫殿英盜墓

民國十年(1928年)六月,駐守薊縣的國民黨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以剿匪為名,率領所屬軍隊進駐陵區。他們詭稱要進行軍事演習,封鎖陵區各個路口,斷絕一切交通往來。在此同時,卻以工兵營長顓孫子瑜親自帶隊,對慈禧定東陵和乾隆皇帝裕陵進行了大規模的盜掘。據當時目擊者所見,在將墓道掘通之後,為了打開通往裕陵地宮的四道石門,這幫匪徒曾大傷腦筋。使用炸藥,怕引起巨大聲響。為此,他們先是用硝鏹水浸蝕石門。但未奏效,而後,又改用鋼鑽鑽洞,方得破門而入,進入地宮。該地宮為八角形,面積約與故宮中和殿大致相等。上覆圓頂,雕塑著九條金龍,閃閃發光。乾隆皇帝棺槨系茵陳木製成,安放在一個八角井上。二個皇后,三個皇貴妃的棺槨分在兩旁,依次排列。地宮內陳列的殉葬器物,除大量的金銀元寶和冥器外,都是一些罕見之寶。那幫盜寶匪徒除將棺槨以外的殉葬物品全部取出外,還將六座棺槨全行撬開,把棺內放置的和屍體上穿戴的珍貴物品悉數蒐羅一空。其中,最為珍貴的是一柄九龍寶劍和掛在乾隆皇帝頸上的一百零八顆朝珠,都是無價之寶。整個盜陵活動足足持續了三天,在孫殿英現場監視下,將所盜珍寶滿滿地裝了五個大皮箱,由他親手加封蓋章,送出駐地。幾天之後,孫調防熱河,飽食而去。不久,由於當地滿族人民揭發,孫盜陵案開始敗露。在遜清皇室的強烈要求下,民國當局開始對直接盜陵人犯進行審訊。孫為了逃避制裁,以盜凌所得寶物廣行賄賂民國權貴。據其自稱,乾隆皇帝陵中的那柄九龍寶劍,送給了蔣介石;乾隆皇帝頸上的部分朝珠,分送給了何應欽、戴笠;慈禧陵中的翡翠西瓜、夜明珠和寶石等則分送給了宋子文、宋美齡和孔祥熙等人。在這些權貴的庇護下,孫一直逍遙法外,這場駭人聽聞的盜陵大案也從此不了了之。

孫殿英盜陵命得裕陵和相鄰各陵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本世紀二十年代末,陵區界內“殿宇傾頹,荒涼滿目”,“百餘萬株參天松柏,戕伐已盡。彼黍離離。雖拱把之木,亦蕩然無存”,“各陵寶城、享殿,一目瞭然,目窮數十里而無礙。”此後,又歷經日偽、國民黨軍警及地方土匪的長期破壞和盜掘,至1949年時,整個陵區已殘破不堪。解放後,人民政府先是成立了“清東陵文物保管所”。不久,又將清東陵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陸續進行了清理陵區、維修陵寢、植樹修路的工作,還將裕陵及定東陵地宮整修一新,對外開放。這樣,這片幾近廢墟的清代陵寢才得到了新生,成為一個遊覽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