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三国第一猛将,竟然是文官出身?

今天,咱们来聊聊吕布。提到他,您的第一反应应该是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应该是张飞口中的“三姓家奴”,是一个有勇无谋、反复无常的小人形象。其实对于吕布这种盖棺定论的评价,主要来自范晔的《后汉书》:“布亦翻覆”,就说吕布是个反复无常的人,陈寿的《三国志》,也有类似的评价:“布有虓(消)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说他有勇无谋,而且反复无常。不仅如此,后面还补充了一句:“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就是说这种人,从古到今都有,而且这种人的下场只有一个,就是死。这种杀人诛心式的评论,几乎定下了后世评论吕布的基调。

这位三国第一猛将,竟然是文官出身?

94版《三国》三英战吕布片段

不仅如此,就是和吕布同一时代的人,也有类似的说法,比如曹操评价吕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比如刘备的一句要了吕布性命的话:“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这些认知,足以代表当时人对吕布的看法,所以吕布可以说是臭名昭著。

为什么世人会形成对吕布一边倒的看法呢?吕布真的有咱们说的这么不堪么?鸮胖无意为吕布翻案,只是想趁着这个机会,和诸位听众探讨一下。

首先,咱们先来聊聊吕布的出身。《三国志》记载,吕布是“五原郡九原人”,大致位于现在的内蒙古包头一带。所以咱们也可以叫他“包头吕布”。这五原郡,在秦汉时期,属于北方边陲之地。五原郡本身是少数民族的地盘,当地人民“少礼文,好射猎”。南匈奴投降汉朝后,胡汉居民杂糅,风气自然也与中原地区不同。当地人有尚武的风气,并且有“贵壮健”的传统。吕布从五原郡出生长大,自然也有骁武之气。

那他真的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人吗?咱们来看他的第一份工作。《三国志》中记载,吕布的第一份工作,是并州刺史丁原给的,职位是主簿。这个职位是干什么的呢?它是掌管文书的官吏。《文献通考》中说:“盖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郡县皆有之。”就是说,主簿这个职位,是大小行政机构的标配,而且,是个文官。咱们可以推论一下,如果吕布斗大的汉字不识一筐,丁原会给他主簿这一官职吗?如果他不能帮丁原写写文书,丁原敢让他做主簿这个位置吗?肯定也不能。所以这吕布,不是胸无点墨之人,还得有些文化水平。

这位三国第一猛将,竟然是文官出身?

丁原:吕布的第一任领导

那吕布,真的是有勇无谋之人吗?《后汉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吕布投靠了袁绍之后,和袁绍共同攻打黄巾军张燕。当时吕布已经有赤兔宝马,而且冲锋陷阵特别英勇,手下兵士也是勇猛非常。吕布在和黄巾军打完仗后,会纵兵抢掠。也不知道袁绍是觉得抢掠之事不妥,还是吕布太过勇猛不妥,总之就怀疑吕布。这其实就显露出袁绍外宽内忌、用人多疑的性格。吕布也不傻,他察觉了,所以就准备辞别袁绍出走。袁绍清楚这个人放走无异于纵虎归山,所以就派一壮士刺杀吕布。吕布得到消息后,让人在大帐中弹奏古筝,自己偷偷逃跑。这个金蝉脱壳的计策,不见于后世演义话本之中。不过通过这种事情也可以窥探出,吕布,不算是有勇无谋之人。

那吕布,真的不得人心吗?《三国演义》第十九回,白门楼吕布殒命一篇中,吕布部将宋宪和魏续趁着吕布疲乏休息的时候,绑了吕布,投降了曹操。也就是说。吕布是被俘虏的。但《后汉书》中,对于此事的记载,却大不相同。同样是曹操围困下邳城,而且围困的水泄不通。这时,吕布做了一件事:“令左右取其首诣操”

,就是让手下人杀了他,然后投降曹操。手下人什么反应呢?“左右不忍”,不忍心杀吕布。吕布无奈,选择主动投降。

这位三国第一猛将,竟然是文官出身?

白门楼吕布殒命

以上这些其实可以说明,吕布不是咱们说的那么不堪,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

那咱们如何界定吕布的身份呢?如果从他的地位来看,拥兵自重,有自己的根据地,可以成为一方诸侯。但咱们可以看看汉末地方诸侯的特点,要么像袁术袁绍那样,出身于四世三公的世族高门,要么像曹操一样出身于富裕的官宦家庭,要么像陶谦张邈一样,是地方官员。从吕布身世可以看出,他都不属于上述三者。鸮胖觉得,吕布的身份,和王允说的比较接近,就是剑客。

剑客,其实是汉朝时期一个比较特殊的阶层。方诗铭先生曾总结剑客有两个特点,就是勇猛与剽轻,就是说他勇武过人、剽悍轻生。不仅如此,剑客还有一层特殊的含义,就是供人驱使。他们会依附于他人,并听命于他人。如果这样看,其实就能解释同咱们是熟知的吕布的一系列的行为了。

在这多说一句,王允虽然和吕布是诛杀董卓的拍档,但王允对吕布的态度是轻视的。究其原因,也和王允的身世有关。他家世显赫,又是当时名士。除了有一些看不起吕布早些年的行为外,也是将他视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剑客。既然是附庸之人,自然不算是心腹,所以两人貌合神离,也是必然。

这位三国第一猛将,竟然是文官出身?

王允:除掉了董卓,也引来了李傕郭汜之乱

那吕布的形象,为什么会被《三国演义》写成这样呢?其实这也是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不过,最主要原因,还是和忠义观念盛行有关。吕布最大的败笔,应该是杀丁原和偷袭刘备这两件事,犯了儒家宣扬的“为人谋而不忠”“与朋友交而不信”这两点。丁原赏识吕布,给了他主簿的工作,最后换来的却是被斩杀。刘备在吕布落魄之时收留他,之后却在刘备与袁术相持阶段,偷袭下邳。吕布死于刘备的一句话,其实一点也不冤。

不仅如此,吕布的生活作风也有问题。吕布投靠董卓的时候,董卓让他守护内宅,他却“与卓侍婢私通”。在投降曹操之后,曹操问道:“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与部将的妻子有暧昧,怎么会得到众人拥护?面对曹操的质问,吕布“默然”,显然是承认了。所以这些也说明,吕布是个轻佻之人。

除了吕布人品本身不咋地之外,其实也和《三国演义》的流传有关系。《三国演义》在写人上存在着脸谱化的倾向,所以吕布被冠以“有勇无谋”、“反复无常”的特征。罗贯中在着墨于吕布的时候,会采用相关事例论证吕布的这两个特征。毛宗岗在评论《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出场时,是这么说的:“写吕布声势、愈衬刘、关、张声势”,就是说,吕布的出场,其实是为刘、关、张做背景墙。细细想来,也有道理,关羽的坚持与吕布的反复,本身就是鲜明的对比。

吕布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咱们现在只能从史书记载中窥见一二,很难做到真实全面的还原。史书虽然秉承客观公正之心,但他毕竟是人写就的,其中也会蕴含作者的一些想法。所以吕布具体是什么形象,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