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週刊┃人體“發動機”的機械師——記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魯祖建

作為人體最不知疲倦的器官,無論你休息與否,心臟都在一刻不停地工作著。人一生中,心臟大約要跳25億至30億次。這顆僅僅約300克的心臟,她的作用是巨大的,心臟一生泵血所作的功,大約相當於將3萬公斤重的物體向上舉到喜馬拉雅山頂峰所作的功。可是她終究要受到各種傷害。漸漸地,她攝入氧氣養料的管道被堵塞,她泵血的功能逐漸衰竭。當你的身體尚且非常強壯的時候,她卻可能悄然老去。

法制週刊┃人體“發動機”的機械師——記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魯祖建
法制週刊┃人體“發動機”的機械師——記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魯祖建

心臟醫生,默默地守護她,沒有花前月下的心動,只有行走於生存與死亡、跳動與不跳動之間的心驚。疏通那些毫米之間的血管,起搏那些不好好跳動的心臟,治療那些像氣球一樣變大的心臟,如履薄冰,謹慎前行,而這些並不一定為他人所理解。如果把汽車比喻成一個人,那麼發動機無疑就是它的心臟。因此,心臟醫生——也被我們親切地稱之為人體“發動機”的機械師。‍

法制週刊┃人體“發動機”的機械師——記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魯祖建

發燒“燒”出個常德名醫

魯祖建是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從醫27年來,參與各類手術一萬餘次,從未失手。曾擔任過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胸疼中心醫療總監、第一屆常德市心血管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還參與過常德市第一人民心內科科研多項,獲得過常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三等獎等榮譽,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是一名響徹湘西北的心臟機械師。

熟悉魯祖建的人都知道,正是童年的一場高燒,在他幼小的心裡埋下了學醫的種子,也正是這場高燒“燒”出了如今的常德名醫魯祖建。

說起當年那場高燒,魯祖建的思緒回到了1978年的夏天,悶熱天氣讓人透不過氣,去池塘裡遊野泳成了魯祖建和幾個小夥伴最開心的避暑娛樂項目。或許是池塘的水不衛生,一連幾天游泳的魯祖建在一天傍晚突然發起了高燒。

一連幾天高燒不退的魯祖建被送到了當地的漆河鎮醫院,被診斷為感染性敗血症。聽到醫生的診斷結果魯祖建父母的心都揪了起來,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這個病的死亡率高達50%左右。一連10天的昏迷和30多天打點滴治療讓魯祖建記憶深刻,然而更讓他難忘的是一身白衣的醫護人員對他精心的治療和照顧。“每天給我打針的護士都會給我講個小故事……,沒有他們的精心照顧,可能就沒有今天的我。”魯祖建依然記得40多年前那一幕幕的溫馨。也正是因為這次發燒住院,讓年幼的魯祖建對醫者有了自己的認識,也在他幼小的心裡埋下了要成為一名醫者的種子。‍

法制週刊┃人體“發動機”的機械師——記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魯祖建法制週刊┃人體“發動機”的機械師——記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魯祖建

醫術精湛 醫德高尚

正所謂:“天道酬勤”。在十多年的寒窗苦讀後,1988年,魯祖建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湖南醫科大學,這也讓他成為醫者的夢想更進一步了。

原以為考上大學終於可以輕鬆一點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作為一名醫學院的學生比以前更加辛苦。藥理、病理、生理、人體……一本本的醫學書籍,數百萬字的醫學知識都需要爛熟於心。用魯祖建的話來總結他的大學五年就是:“大學五年,比之前十幾年加起來背的東西還要多,學習學習再學習,真正的是學無止境。”

畢業後,魯祖建回到了家鄉常德地區醫院成為了一名內科醫生。認真嚴謹一直是魯祖建的從醫風格,2000年魯祖建開始從事心內科工作,2002年在醫院的安排下進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進修,之後的十幾年裡魯祖建一直在心內科工作。多年來,魯祖建一直不忘初心,在治療中始終把患者放在第一位,20多年來從未有過一次醫療事故。魯祖建的精湛的醫術也由他的患者及家屬傳揚開來,越來越多的患者慕名而來,尋求魯祖建為他們治療。

說起最讓他難忘的一臺手術,魯祖建想起了三年前的一臺支架手術。那是一位60歲的老人,患有冠心病心絞痛,需要安裝支架,由於患者血管鈣化嚴重,在放支架過程中動脈血管破裂,血液滲透到了心包,患者血壓驟降,呼吸困難,情況十分緊急。魯祖建當機立斷,立即堵塞血管和心包穿刺引流的處理措施,四分鐘後患者恢復了正常,這短短的四分鐘,魯祖建卻被汗水浸溼了衣服。這也成為了魯祖建行醫以來最難忘的一次手術。

除了這樣驚險刺激的場面,偶爾也會遇到一些“小溫馨”。魯祖建記得有一次,一位80多歲的老婆婆回來複診,將自己親手縫製的鞋墊送給他表達謝意。“雖然一雙鞋墊不值什麼錢,但這是患者的一份心意,是對我醫術的認可,是一份溫馨的小禮物。”對於這雙鞋墊魯祖建這樣評價道,並一直保留著。

隨著魯祖建的名氣越來越大,慕名前來求醫的患者也越來越多,“選擇當醫生是因為我小時候也是被‘白衣天使’救助過,我也想去求助更多人,從中獲得‘助人為樂’的快樂。”時至今日,魯祖建仍然沒有忘記當初選擇成為一名醫生的初心。‍

法制週刊┃人體“發動機”的機械師——記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魯祖建

精心傳藝 無私奉獻

2018年魯祖建抱著出去闖一闖的想法去了佛山中醫院,與之前的單位相比較這裡工作量少多了,在待遇方面還相對有所提高,但是這反而讓魯祖建不適應了。每天早餐會懷念家鄉的米粉,交流的圈子沒有了鄉音,都變成了粵語,最最讓其受不了的是患者少了,手術也少了那種渾身不自在的感覺。

人到中年正是一個醫生的頂峰時期,魯祖建也不想自己早早進入這種半退休的狀態。一次學術交流會上,魯祖建遇到來自常德的老鄉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的領導,在交談中瞭解到魯祖建的想法,於是主動邀請其回到家鄉,造福家鄉人民。在四醫院領導再三的誠意邀請下,魯祖建放棄了高薪,放棄了已經在佛山安居的家庭返回家鄉,只為更好地用自己的一身醫術造福更多患者。

一個人強不算強,只有整個團隊都強大了才能更好地服務患者。作為心內科主任的魯祖建深知這個道理從來不敝帚自珍,在瞭解科室情況後就“因材施教”,根據每個醫生不同的特點各自先選取一個手術項目,手把手的帶著上手術檯教學。此外,魯祖建還組織科室醫生相互上課交流,還邀請上級醫院專家授課。“在給別人講課,自己肯定要有一個很好的備課,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我們平時學習也不能閉門造車,和外院專家學習,能更好地提高我們。”魯祖建介紹到。

對於自己未來的團隊建設計劃魯祖建表示:“希望在未來三年的時間裡,他們每人能掌握好一個項目,能夠做到獨立完成手術。今後在他們都能獨立上臺後,還要相互切磋學習,爭取掌握更多的手術項目,爭取每個人都成為全才。”

也有人開玩笑道:小心教會了徒弟餓死師傅!對此,魯祖建總是笑著說道,醫學是座沒有終點的高峰,我們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向上攀登,如果可以,我希望把我的肩膀借給他們,讓他們踩著我的肩膀不斷向上攀登。我希望我帶的學生都能越來越強,甚至超越我,這樣我們整個醫療集團的實力才能更強,才能更好地去造福一方百姓。(融媒體記者:趙凱)

【來源:法治常德】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