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位於成都市中心城區的成都沙河源公園,曾是岷江水運木材的重要集散區。上世紀五十年代,成都城市建設帶來了水運的繁忙,成千上萬的漂木晝夜不息地漂進成都, “漂木期間的府河,木筏連著木筏,滿河皆是,順流而下,猶如曹營士兵渡江攻吳,又似赤壁連環戰船。”但正所謂十年樹木成林秀,生生不息競芳華,AECOM團隊和深化團隊:澳博景觀,以樹木為載,從城市發展的角度出發,賦予了這片區域全新的生命:風光不再的建材城如今成為了一座具有獨特場所精神的活力綠色空間。更重要的是,在設計中,樹木所見證的歷史和它所經歷的一生:木業的砍伐、運輸、堆疊等一系列過程均以景觀語言的形式被保留下來,構成了這個場地最有趣也最具標識性的特質。在中國文化中,人生樹木多相似,如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所寫道:"木者,春生之性",木為生命之源,生生不息。因而在沙河源公園的設計裡,AECOM設計團隊也選擇以運木貯木加工的歷史為靈感,提出以木為原點延伸至人生旅程中不同階段的理念。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木從製為材料、運輸到加工再到最後的儲存,與人生旅程裡童夢奇緣,青春韶華,光輝歲月,天倫之樂四個階段呼應。在這樣二者相扣的生命輪迴裡,木與人之間產生了微妙的關聯與互動。沙河源公園內的人生之環串聯起了生命之源、旭日高臺、兒童樂園、木工作坊、家庭時光、夕照高臺等多個景點,成為了緊扣場地主要景觀結構。“林—木—人”的概念被巧妙地串聯起來,對於場地元素的提取,使得天府公園重新煥發出場所精神。整個公園分為三條主線——木業記憶線、城市活力線和生態休閒線。東側城市活力線蓬勃盎然,西側生態休閒線自然宜人,而中間的木業記憶線則以保留的原場地鐵軌為軸線,串起了場所過去關於伐木運木儲木的種種回憶。中軸木業記憶線串聯起天府華年、木排水憶、木樁花園、鐵軌尋憶等融入場地景觀的木主題節點。其中,天府華年以樹木的年輪作為設計意向,形成別具一格的入口廣場,通過一圈圈不同材質的鋪裝變化,形似年輪的肌理特徵。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鋪裝承載著大西南建材城的歷史沿革,時光的演替印刻在了廣場中。入口標識“沙河源公園”也由原木截面組合堆疊而成,背後景牆上大大小小的圓孔,有的嵌滿木樁,有的嵌入玻璃,成為互動的趣味景觀。鐵軌尋憶節點則保留了過去用於運輸木材的鐵軌並加以景觀化,將其形成一條軸線,集合了起源、演變、發展三個過程,融入了木材廠的編年史,強化了基地的前身,敘述了基地的歷史,最後一直滲透到中心廣場,象徵著對於未來的展望。木樁迷宮內橫放和樹立的原木被充分利用,形成了互動娛樂的活動空間。特色廊架重新詮釋了場地原本的儲木倉庫的歷史記憶,在保留場地的木材文化的同時為附近的居民創造了一個遮蔭和聚集的空間。在人與景觀的互動中喚起歷史上關於這片土地的集體記憶,塑造沙河源公園的場所精神。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成都城北又添打卡地,沙河源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